第16课 三国鼎立(课堂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前2070年——前1600年前1600年——前1046年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前1046年——前771年前770年——前476年前475年——前221年前221年——前207年前202年——9年25年——220年夏朝:商朝:周朝西周:东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秦朝:汉朝西汉:东汉: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统一统一分裂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阶段性特征:统一国家的建立、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阶段性特征: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随后西晋虽统一了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的局面。此后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但正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王朝的崩溃•东汉前期,皇帝很注意防止外戚干政,严格限制他们的政治权力不让他们权力过大。皇帝死后,和帝十岁即位。以后继位皇帝多是小儿,太后则是少年寡妇。太后临朝听政,实际上是依靠娘家的父兄掌权,因此形成庞大的外戚权力集团,左右朝政。小皇帝多数不是太后亲生,年长之后,忌惮外戚权势,怕被废黜,就以身边的宦官为心腹,除掉外戚集团,于是宦官又掌握大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极为黑暗。黄巾起义•184年,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军在黄河南北发动了农民大起义。黄巾军只战斗了9个月就失败了。在镇压农民起义过程中,掌握地方政权的豪强地主开始变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农民起义被镇压后,这些军阀之间长期争夺,出现了军阀混战的局面,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原来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刘表孙策刘璋当时北方的割据势力中哪两个军阀的势力最强?袁绍曹操袁绍占据河北一带,由于战乱较少,兵多粮足,因此势力很大。曹操占据河南一带,势力也在不断壮大。材料一:当时东汉的皇帝是汉献帝,他虽然是个傀儡,但却是封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曹操知道只要把汉献帝控制在自己手里,就可以用它的名义来发号施令。于是曹操借机发兵洛阳,把汉献帝和文武大臣一起劫持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材料二:东汉时期选择官吏,一是看出身门第,二是看封建道德。曹操则不以此作为用人标准,而是提倡“唯才是举”,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不论其出身地位如何,都提拔重用。他曾三次发出《求贤令》,因而曹操周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材料三:为了解决军粮问题,曹操采纳部下的建议,招募流民在许昌附近屯田。屯田农民可以不负担兵役和徭役,而且有了安定的生活,所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比较高。除了民屯外,还有军屯,屯田的兵士平时屯种,战时打仗。屯田制的推行,使荒地大量开发,解决了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从而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曹操势力不断壮大的原因:政治上:经济上:曹操势力不断壮大的原因:1)“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优势。2)重视人才,招贤纳士,人才济济。采用屯田措施,奖励农耕,发展生产。(民屯、军屯)一、官渡之战1.背景:A.东汉末年,各地军阀长期混战;B.在北方,袁绍势力很大;曹操的势力也不断壮大。刘表孙策刘璋曹操袁绍袁绍占据河北一带,由于战乱较少,兵多粮足,因此势力很大。曹操占据河南一带,势力也在不断壮大。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官渡之战3.时间:4.地点:5.结果:6.特点:2.交战双方:袁绍Vs曹操(河北一带,十万大军)(河南一带,三四万人)1.背景:A.东汉末年,各地军阀长期混战;B.在北方,袁绍势力很大;曹操的势力也不断壮大。一、官渡之战粮黄河十万袁军渡过黄河,包围白马。曹操声东击西,佯攻延津。袁绍中计,大军西调,欲堵击曹军。曹军立刻东调,前往白马解围,留在此处的袁军几乎全军覆没。袁绍不受教训,令全军渡河,直扑延津南,追击曹军。解白马之围后曹操向西撤退。曹军故意将辎重丢弃在道路旁边。袁军纷纷争抢财物。曹操趁机发起攻击,终于击败袁军。敌强我弱,曹操决定诱敌深入,撤退至官渡一线设防。袁绍自恃兵多粮足,继续南下,与曹军在官渡僵持。曹操得知袁军粮草辎重全在乌巢,命五千轻骑伪装成袁军,偷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袁军军心动摇,不战而乱,曹操率军乘胜追击,7万袁军全军覆没。袁绍带800骑兵逃回。公元200年官渡之战3.时间:4.地点:5.结果:6.特点:2.交战双方:袁绍Vs曹操(河北一带,十万大军)(河南一带,三四万人)1.背景:A.东汉末年,各地军阀长期混战;B.在北方,袁绍势力很大;曹操的势力也不断壮大。一、官渡之战公元200年官渡曹操大败袁绍以少胜多7.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官渡之战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一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A.曹操军事才能出众,战术运用灵活B.曹操人才济济,又善于用人,听取正确建议C.袁绍骄傲轻敌,刚愎自用,留不住人才正可谓: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若使许攸谋见用,山河焉得属曹家。一、官渡之战8.影响: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诸葛亮袁绍曹操曹操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随后,曹操彻底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长期以来的割据战乱局面。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政治优势;招贤纳士,人才济济。2)经济上:垦荒屯田,生产得到发展。3)军事上:官渡之战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07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朝途经渤海边时,留下了豪情满怀的诗句——当时已经53岁的曹操,他的“志”和“壮心”到底是什么呢?他将遇到的对手会是何许人也?官渡之战后的天下形势示意图曹操陆续消灭了北方一些军阀,基本统一了北方。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汉室刘备,请来有才能的诸葛亮辅佐他,势力有所发展。割据江东的孙权,在张昭、周瑜等人的辅佐下,团结旧部,延揽人才,统治比较稳固。三顾茅庐曹操刘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统一南北孙权208年赤壁之战1.背景:A.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想要乘势统一南北;二、赤壁之战公元208年B.长江中下游的刘备和孙权势力有所发展。2.时间:公元208年,曹操20万大军南下。刘备不敌,撤军南逃,欲往存有物资的江陵。曹军在长坂追上刘备。刘备败退,率兵东逃至樊口。曹操前往江陵刘备派诸葛亮前往江东联合孙权共同抗曹。周瑜率3万兵马沿江西进。5万孙刘联军行至赤壁,与曹操水军隔江对峙。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军,曹操退至乌林,与陆军会合。孙刘联军乘胜追击,曹操一路溃逃,退回北方。赤壁之战20万曹军vs5万孙刘联军孙刘联军火攻大败曹军以少胜多3.交战双方:4.结果:5.特点:二、赤壁之战1.背景:A.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想要乘势统一南北;B.长江中下游的刘备和孙权势力有所发展。2.时间:公元208年论从史出孙、刘联军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③善于利用气候、地理条件曹操客观:官兵来自北方,远征江南,不习水战,水土不服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瑜部将黄盖曰:“……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三国志》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分析出曹操的劣势:劳师远征,士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在曹操兵败赤壁中,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曹操孙刘联军最根本的原因:当时统一全国的客观条件还不成熟。6.曹操败因:二、赤壁之战客观:官兵来自北方,远征江南,不习水战,水土不服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③善于利用气候、地理条件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然而事隔八年,兵强马壮的曹操却在赤壁之战中失败了。我们可以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得到什么启示或教训?1、要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骄傲自满必然失败;2、要重视利用自然条件;3、要培养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4、事在人为,团结可以战胜强大的敌人;……历史使人智慧曹操孙刘联军最根本的原因:当时统一全国的客观条件还不成熟。6.曹操败因:二、赤壁之战客观:官兵来自北方,远征江南,不习水战,水土不服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③善于利用气候、地理条件7.影响: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鲁迅说:“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周瑜评价曹操:“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唐太宗说曹操是”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曹操东汉名士许绍对曹操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是一位很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曹操戎马一生,他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奸诈,但我们认为曹操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评价历史人物要站在历史的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价,要看他一生的主流,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赤壁之战后的主要形势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再轻易南下,转而经营关中,扫平了关中的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还把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并抢夺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云贵地区。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三方力量达成了一种暂时的平衡和均势……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魏蜀吴三、三国鼎立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三、三国鼎立220年221年222年曹丕刘备孙权洛阳成都建业(南京)政权名称(国号)建国年代创建者都城(今名)魏蜀吴公元222年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魏蜀吴220年曹丕洛阳222年孙权建业221年刘备成都三国鼎立示意图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三国鼎立期间,魏、蜀、吴三国为了打败对方,都特别重视发展生产,增加自己的实力。因此,三国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为后来的西晋统一奠定了基础……2、三国经济的发展三、三国鼎立魏国建立之前,曹操就重视农耕,大兴屯田,使流民的生活稳定下来。魏国建立之后,统治者注意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1)曹魏:重视农耕,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屯田翻车2、三国经济的发展2)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诸葛亮治蜀:蜀国丞相诸葛亮注意减轻赋税、奖励农耕,重视水利,蜀国农业有了较大发展,丝织业尤其兴旺,蜀锦行销三国。诸葛亮还改善了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2、三国经济的发展诸葛亮在后世人们心中已达到神化的程度,成了忠诚和智慧的化身,甚至有诸葛近妖的说法。我们要怎样看待诸葛亮呢?A、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B、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C、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D、他帮刘备统一了西南地区,并采取措施使西南地区得到开发。E、他是人,不是神。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发展。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吴国和南洋许多国家保持友好贸易往来,大秦商人从海路到达吴国,也受到孙权的招待。3)吴国: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船队曾到达夷洲。吴国船只2、三国经济的发展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同时也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

1 / 5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