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俭示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训俭示康北宋司马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这句说历代君主治国的经验教训是:因勤俭而成功,因奢侈而破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意思是说,潜心努力来提高自己,用俭朴的生活来培养高尚的品德。做不到恬静寡欲就无法确立远大的志向,不潜心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作家作品简介司马光(1019~1083)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省闻喜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宋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于熙宁三年出知永兴军。第二年退居洛阳,花费15年时间主编《资治通鉴》。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持国事,次年全部废除王安石新法,恢复旧制。为相8个月病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战国时期),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五代时期),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全书共294四卷,另有《目录》、《考异》各30卷。取材于各种正史、野史、传状、文集等200余种,经过作者加工剪裁而成。宋神宗为这部史书命名为“资治通鉴”,取意“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该书语言简练晓畅,叙事清晰严谨,有些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有《司马文正公集》。关于《资治通鉴》本文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教诲他儿子司马康的一篇文章。训:训诫。俭:节俭。示:给……看。要求司马康崇尚节俭,不要追求奢靡。解题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文章开头一段提出论点,为什么不单刀直入,而是从自己的几件事例写起?这一段引用了孔子的三句话有什么作用?开头讲述自己的身世经历中的几件事,突出了自己的“以俭素为美”、不喜奢靡的特点,再摆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写就起到现身说法的作用,使晚辈读来感到亲切,容易接受。同时,也与当时“众人皆以奢靡为荣”的习俗形成鲜明对比,使论点更加突出。引用孔子的三句话,既揭示了作者“以俭素为美”的思想基础,又是对论点的证明,说明“以俭素为美”才是正统的道德观,是传统的美德。第一段:提出中心——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引出对近岁奢靡之风的批判。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第二段:将先公待客与近岁风俗加以对照,慨叹“风俗颓弊”。作者分几层来论述的?分三层总说近年社会上豪奢风气回忆父亲当年招待客人的情况近日社会风气的奢靡败坏情况对比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听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第三段:引述、赞扬古人崇尚节俭的言行。举了几个事例?各自说明了什么?三个1.以李沆为例,讲节俭的好处。2.以鲁公为例,说节俭可得朝廷信任。3.以张文节为例,说节俭可保持家人生活如常。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第四段:援引御孙语,从道理上阐明俭、侈的不同结果。俭,德之共侈,恶之大有德者皆由俭来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俭,德之共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居官必贿居乡必盗侈,恶之大引用阐发道理导致结果结论此段是怎样的结构?(总分)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紘、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知其及祸;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第五段:列举正考父等人的事例,证明上段。古之人因节俭得到的结果古近名人因豪侈得到的后果举以上各例的目的及希望此段可分为几层?请概括。三层(达人、忠)小器、出亡倾家、死穷困训汝训汝子孙文章列举了大量事例,为什么读起来不觉累赘?本文大量举例,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从不同角度来论述观点。从范围上说,有自身,有长辈;有同仁,有前朝;有古有今,有优有劣,同是达人君子又有崇俭、贵侈之分,角度不一。从论证方面来看,有正例有反例,自家事迹用作正面范例,李文靖公等三例用以说明居高位大贤之深谋远虑,最后七例是说明以俭立名、以侈败家的后果问题;就事迹而言,李文靖为居室问题,鲁参政为饮食问题,张文节则是待遇不因升官而提高,各有侧重,其余同类事迹莫不如此;就叙述而言,有详有略,有言有行还有言行并举。故而繁而不赘,博而不杂,令人读来津津有味。文章列举大量事实,批评了当时社会上讲究奢侈浪费的不良风气,谆谆教导子孙后代要崇尚节俭朴素的良好习俗,深刻分析了奢侈与节俭的问题,使我们认识到节俭是人的美德,从而在生活和工作上严于律己,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造成以俭素为荣、以奢靡为耻的社会风尚。文中所讲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文言知识整理古今异义小人寡欲小人古:指没有地位的人,百姓今:人品低下的人,含贬义通假字酒酤于市“酤”通“沽”,买公叔文子享卫灵公“享”通“飨”,宴请公宜少从众“少”通“稍”,稍微词类活用1.乃簪一花2.士志于道3.而耻恶衣恶食者4.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5.走卒类士服6.人不相非也7.器皿非满案8.人争非之/人莫之非9.益重之10.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簪,名作动,插志,名作动,立志耻,意动用法,以…为耻服,名作动,穿;垢弊,形作名,脏衣,破衣士服,名作动,穿读书人的衣服非,意动用法,以…为非满,形作动,摆满非,意动用法,以…为非重,形作动,器重布被,名作动,盖布被11、吾心独以俭素为美12、德之共也/恶之大也13、所亲或规之曰14.虽举家锦衣玉食15.则能谨身节用16.远罪丰家17.枉道速祸18.败家丧身美,形作名,美德共/大,形作名,共有的特点/大罪谨,使动用法,使…谨慎远、丰,使动用法,使…远离,使…丰厚枉,形作动,不走正道败,使动用法,使…破败锦衣玉食,名作动,穿锦衣吃玉食亲,形作动,亲近19.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20、妾不衣帛21、何曾日食万钱22、故就酒家觞之23、管仲镂簋朱紘、山节藻棁24、至孙以骄溢倾家饘粥,名作状,用稀粥衣,名作动,穿日,名作状,每天觞,名作动,请人喝酒镂簋朱紘、山节藻棁,名作动,使用……倾,使动用法,使…倾尽特殊句式1、吾本寒家2、吾不以为病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4、未足与议也5、今人乃以俭相诟病6、酒酤于市7、当时士大夫家皆然判断句省略句定语后置省略句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判断句8、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9、人不相非也10、以为鄙吝11、治居第于封丘门内12、得于酒家13、奈何饮于酒肆14、上以无隐判断句宾语前置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省略句15、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16、何患不能17、岂庸人所及哉18、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19、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20、卒以此死东市21、汝非徒身当服行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固定句式判断句被动句被动句、省略句省略句22、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23、是以居官必贿24、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25、人莫之非26、以侈自败者多矣27、汝非徒身当服行28、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29、风俗颓弊如是30、一旦异于今日介词结构后置省略句宾语前置省略句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判断句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一词多义服金银华美之服衣服,名词不敢服垢弊穿,动词汝非徒身当服行施行,实行,动词数会数而礼勤次数多常数月营聚几,几个聊举数人以训汝几,几个不可遍数列举衣平生衣取蔽寒而耻恶衣恶食者妾不衣帛穿衣衣服穿靡吾性不喜华靡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靡不有初浪费,奢侈倒下无,没有相世以清白相承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季文子相三君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交互,互相,行为动作由双方来行为动作偏指一方,相当于代词此为宰相听事诚隘辅助官名官名靡计不施无,没有人不相非也行为动作偏指一方,相当于代词以世以清白相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不以为病介词,把目的连词,来以约失之者鲜矣介词,把介词,因为动词,认为以实对上以无隐是以居官必贿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然以功业大/卒以此死东市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聊举数人以训汝君子以为忠当以训汝子孙介词,按照介词,因为介词,因为目的连词,来介词,因为介词,拿介词,因为介词,因为目的连词,来动词,认为介词,用1、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我)平生一向穿衣服(只)求抵御寒冷,吃食物(只)求填饱肚子,也不敢(故意)穿肮脏破烂(的衣服)来违背世俗常情,求得名誉。只是顺着我的本性(行事)罢了。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有志于真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生活不如别人)为羞耻的读书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翻译下列句子:3、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当时士大夫人家都是这样,人们不会讥笑非议他。4、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如果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认为(他)没有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因此不跟着习俗顺风倒的(人),(就)少了。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居高位有权势的人虽然不能禁止,(难道能)忍心助长这种恶劣风气吗?5、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其他因为节俭而立下(好)名声,因为奢侈而败坏自己的事例(还很)多,不能统统列举。姑且举几个人来教诲你。你不但本身应当履行(节俭),(还)应当用(节俭)教诲你的子孙,使(他们)了解前辈的作风习俗。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