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的概念:比较教育是以比较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当代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以及国际社会的教育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探讨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经验的教育研究领域。双元制:是指企业和公立职业学校分工合作,在同一时间内培训同一批学徒。大学校:它在法国高等教育中占有特色地位,是培养工程师和各行各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校的规模比较小,招生严格,培养方向明确,毕业生历来深受职业界欢迎。大部分大学校不招收高中毕业生,而是从专门的预科班中招生各种学校”:是实施类似学校教育的各种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总称,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但也招收其他学校在校生和社会人士。修业年限一般在一年以上,“各类学校”大部分是私立的,学校规模小,一般是单科性质。朱利安:朱利安是生活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的法国比较教育学家,比较教育的创始人。他在1817年发表的《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中第一次提出“比较教育”这个概念,这是比较教育的开山之作。朱利安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贡献和影响。萨德勒:萨德勒是英国比较教育学家,撰写了28卷的《教育问题专题报告》,自1897~1914年陆续发表。他认为孤立地研究教育是不对的,必须重视教育的文化背景,研究决定教育制度的各种因素。他还提出民族特性这个概念来说明教育的思想和实践,并且强调学习外国经验的目的在于改进本国的教育制度。萨德勒的比较教育观点,对这个时期比较教育研究的方向,特别是康德尔的比较教育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以历史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因素分析理论奠定了方向,标志着比较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因素分析时代:从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比较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比较教育在方法上一改过去那种孤立的研究和移植别国教育经验的做法,开始密切联系各国的社会文化和民族特性等因素来分析研究各国的教育。在比较教育史上一般把这一时期称作“因素分析时代”。萨德勒:萨德勒是英国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是比较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时代”的先驱者。他的代表作有总共28卷的《教育问题特别报告书》,以及1900年发表的重要论文《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等。萨德勒明确指出,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国外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来学习别国的教育经验,改进本国的教育工作,他十分重视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比较教育的实际价值就在于通过对别国教育制度的分析研究,来达到更加深入地理解我们自己的教育制度,预测本国教育发展趋势,从而改善本国教育的目的。在比较教育的发展史上,萨德勒是一个在“借鉴时代”与“因素分析时代”之间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人物。教育国际化:“教育国际化”至少包含以下四方面内容:(1)在世界范围内,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加,各国教育的相互联系普遍增强。(2)各国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等方面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也更加频繁和深刻,一种世界范围的共性正在教育的各个方面不断形成和加强。(3)世界各国所面临的教育问题也出现了一种世界范围的一致性,各国的教育似乎正面对一种共同的挑战。(4)各种国际性的教育组织和机构的产生,以及它们对世界教育发展的积极介入,从社会结构上标举着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单轨制:美国各级各类教育在结构上相互衔接,上下沟通,按照法律规定,美国公民不分男女、宗教信仰、民族、阶级,也不论居住地点和年龄,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一生都可以选修正式课程或参加非正式课程。这是美国区别于其他欧洲国家教育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称为单轨制。赠地学院:南北战争后,美国高等教育出现一种继续讲求实用原则的趋势,努力兴办工商业发展需要的农业和工艺学院。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莫雷尔法案》,规定由联邦政府拨给土地来辅助各州兴办农业和工艺学院,培养工农业专门人才,这种学院通称赠地学院。这是美国从本国实际出发所独创的,他对美国工农业的发展贡献很大。许多赠地学院后来发展成为美国重要的教学和科研基地。朱利安:朱利安是生活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的法国比较教育学家,比较教育的创始人。他在1817年发表的《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中第一次提出“比较教育”这个概念,这是比较教育的开山之作。朱利安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贡献和影响。教育国际化:“教育国际化”至少包含以下四方面内容:(1)在世界范围内,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加,各国教育的相互联系普遍增强。(2)各国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等方面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也更加频繁和深刻,一种世界范围的共性正在教育的各个方面不断形成和加强。(3)世界各国所面临的教育问题也出现了一种世界范围的一致性,各国的教育似乎正面对一种共同的挑战。(4)各种国际性的教育组织和机构的产生,以及它们对世界教育发展的积极介入,从社会结构上标举着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国防教育法: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其中心内容是由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加强普通公立学校的数学、科学和外语教学,加强现代技术教育,资助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奖励科学研究,建立“国防奖学金”,培养第一流的科技人才,以增强国防能力。大学校:大学校是法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它起点高,要求严,重应用,讲实效,规模小,学生出路保险且待遇优于受过由其他机构实施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形成良性循环,是英才主义的典型产物,与气氛松弛、淘汰率高、出路没保证的群众性(或说普及型)的大学形成鲜明对照。大学校入学考试不统一进行,一些学校单独组织,一些方向、水平相近或有传统联系的学校联合组织。各校的主要共同点是,学制大多三年,基本不实行学分制,要求严,重实际应用,人文、社会、经济、语言等普通课占有相当比重,只颁发本校毕业文凭。一些学校还独立地或与大学等其他高教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帝国大学:1804年拿破仑建立第一帝国,于1806年宣布建立“帝国大学”。“帝国大学”是法国整个教育体系的总称,包括所有小学、中学和大学专科。帝国大学总监为全国教育的最高首脑,由皇帝亲自任命,设评议会协助总监工作。其政策是由国家垄断中等与高等教育,按帝国的统一模式培养为帝国服务的各种专门人才,进而统一国民思想。“郎之万-瓦隆法案”:1947年,“郎之万——瓦隆法案”出台,提出了战后法国教育改革的6大原则:1)社会公正原则。2)各种类型的教育和训练方式,居于同等地位。3)普通教育是一切专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基础,学校应该成为传播普通文化的中心。4)学校教育应该重视学生的才能、兴趣、禀赋的发展,并给以科学指导,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5)建立单一的前后连贯的学校制度,义务教育的年限是6~18岁,各级教育实行免费。6)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地位。它所提出的“教育民主化”思想对法国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为法国教育改革指出了方向,被称为法国教育史上的“第二次革命”。《学制》:1872年颁布《学制》,成为其现代教育的开端,《学制》主要吸收了法国教育制度的特点,具有高度的划一性和强制性。根据规定,教育统归文部省管辖,全国设八大学区,每个大学区设一所大学;一个大学区划分32个中学区,每个中学区设一所中学;一个中学区划分210个小学区,每个小学区设一所小学。各种学校:各种学校“,是实施类似学校教育的各种职业技术学校的总称,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但也招收其他学校在校生和社会人士。专修学校:专修学校是1976年开始设立的新型职业教育机构,大都是私立的,是由“各种学校”升格改组而来的,发展迅速。专修学校可分为三种类型:设高中课程的高等专修学校;设专门课程的专门学校;设一般课程的一般专修学校。终身教育:终身教育这个术语,虽已被各国普遍使用,但对它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学会生存》一书所下的定义,被认为有一定的代表性:“终身这个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包括其中的每一件事情。整体大于其部分的总和。世界上没有一个非终身的而又分割开来的‘永恒’的教育部分。换言之,终身教育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组织所根据的原则,而这个原则又是贯串在这个体系的每个部分的发展过程之中的。”教育民主化:20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的内涵非常丰富,主要包括教育的机会平等和参与教育管理的平等,是20世纪激荡全球的科学和民主思潮的产物。简述比较教育的基本特征:①跨国性和国际性;②采用比较的研究方法;③研究对象覆盖整个教育领域,并兼具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种性质;④时代性;⑤民族性和国际性并存。简述朱利安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的影响和贡献:①他第一次系统地倡导建立比较教育,并阐述了建立比较教育的基本设想。②他最早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术语,为作为一门教育学科或一个教育研究领域的比较教育的形成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③他为比较教育的发展在一开始就奠定了一个不断科学化的发展方向。④明确地把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体系化了,为比较教育摆脱无结构的比较和散漫的评论,进而建立自己的方法论体系迈出了第一步。简述康德尔的比较教育思想:①目的论:比较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教育问题,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在特定背景中的解决办法,以及发展教育的原理或原则”。②方法论:秉承萨特勒萨德勒“校外的影响比校内的更重要”的历史主义观点,继承和完善了他的因素分析法,提出了“民族主义”、“民族性”和“力量”与“因素”等重要概念,对这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提供了更加深入的论证和说明。③民族主义理论:康德尔从历史主义的观点出发,强调分析民族性和民族主义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的重要性。在他看来,民族性是决定教育制度及其特性的一个基本因素。教育本身就是在民族成员中传播和灌输民族主义的一种社会文化机制。同时,康德尔也反对片面强调民族性和民族主义的危险性,强调比较教育研究在增进民族之间的理解和促进国际主义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简述康德尔对比较教育发展的贡献:在比较教育的发展史上,较之以前的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对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的阐述是最为完整、最为系统的。他的《比较教育》不仅是“因素分析时代”的一部代表性著作,而且是整个比较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这部著作对比较教育的学科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康德尔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萨德勒的比较教育思想,他提出民族主义和民族性思想,影响了汉斯等一代比较教育家,对他以后的比较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他的比较教育思想,典型地代表了因素分析时代比较教育发展的特点,并且为此后比较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简述国外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国外比较教育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比较教育的史前时期,比较教育并没有成为一门学科,主要表现在一些著述中,以及国家之间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上。第二阶段(19世纪)是学科的倡导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法国的朱利安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概念。法国的库森、美国的霍拉斯·曼等人在介绍和借鉴外国教育制度方面做了有益的工作。第三阶段(本世纪上半叶)是学科的形成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因素分析。美国的康德尔、英国的汉斯、德国的施奈德是著名代表人物。第四阶段(本世纪50年代以来)是学科的蓬勃发展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综合研究。这个阶段,研究规模迅速扩大,研究方法多种多样,研究成果大量增加简述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贝雷迪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主要以提出著名的”比较四步法“而闻名于世,他的比较教育方法论思想主要体现在他1964年出版的代表作《教育中的比较法》一书中:贝雷迪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包括区域研究和比较研究两大类型,区域研究包括”描述“和”解释“两个阶段;比较研究则包含”并列“和”比较“两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著名的”比较四步法“。简述诺亚与艾克斯坦的“科学量化法”:诺亚和艾克斯坦提出了用实证的量化分析的方法论证比较教育研究假说的研究方法,他们认为,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都要经历这样四个步骤:提出假说、数量测定、参照研究和理论分析。他们的科学比较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步骤是:确定问题;建立假说;概念的操作化和指标的确定;选择个案;收集资料;处理数据;检验假说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