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比较”的含义2、比较教育学的定义,性质和学科体系3、教育优先区96:指被政府列为物质或经济极为贫乏或不利,须优先予以改善,以利教育机会均等实现的地区。为缩小不同社区之间存在的教育发展差距,法国政府于1981年制订了一项对处境不利社区的教育进行特别扶持的政策,即“教育优先区”政策。教育优先区是依据学校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学生家长的社会职业状况,以及当地学前教育入学率、中小学留级率、外籍学生比例、中小学校网的密度等教育外部与内部的具体指标确定的。对被确定为教育优先区的社区,国家采取特别的扶持政策,在经费、、师资、设备等方面给予支持。4、双重训练体制:在职业学校中,为完成九年全日制义务教育的学生提供三年的职业义务教育,这种学校与企业紧密相连,形成双重训练体制。接受这种教育的学生部分时间在企业接受实践训练,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接受基础文化知识与专业理论教育,毕业之后进入职业生活,或升入高一级的职业学校。5、职业基础教育年134:这是一种职业教育形式,招收已完成普通义务教育的青少年,按职业领域划分对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基本技能与技巧方面的训练,为他们进一步的职业教育打好基础。这种教育通常由全日制职业学校或通过企业训练与职业学校训练相结合的双重训练形式完成。6、《天使计划》213:是日本政府于1994年出台的旨在推动幼儿教育改革的幼儿教育政策,《天使计划》提出全社会支援育儿的基本方针,国家、地方当局、企业、地区社会都要支持儿童养育,政府有关各省厅应制定今后十年支援育儿的政策与重点措施,有计划地推进,各方当局要根据当地特点制定相应计划于措施。7、综合学习时间217:日本新的课程计划规定,从小学三年级起增加“综合学习时间”,它是与各科教学、道德和特别活动相并列的,是学校教育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其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理解、信息、环境、社会福利、健康教育等。8、《初等教育法》:1870年教育署长提出了初等教育法案,并获得通过,该法旨在完善现有的宗教和慈善团体办理的初等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公立的初等教育制度,这奠定了整个英国教育制度的基础。《初等教育法》的通过标志着英国公共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从而形成了公立学校和教会学校并存的局面。9、开放式入学319:是英国《教育改革法》中提出的一项措施,即去除对学校入学的人为限制,使家长能够为其孩子选择就读学校,只要学校的物理容量允许即可。学校的预算经费与学生的数量紧密关联,鼓励学校为维持或提高其经费收入而竞争生源。10、开端计划p353: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经济机会法》中要求在全美学前教育机构中实施开端计划,该计划的宗旨在于为美国贫困线以下的儿童实施补偿教育。该计划规定,由联邦政府拨款将贫困而缺乏文化教育条件家庭中的4—5岁的幼儿免费收容到公立特设的学前班,对其进行为期数月至一年的保育教育。“开端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极大推动了美国学前教育在20世纪60、70年代的发展。11、2061计划p355:即美国于1989年完成并公布的一份关于科学、数学和技术知识目标的教育研究报告。其全名为《2061计划:为了全体美国人的科学》,旨在于向美国学生普及和实施具有时效性和创新性的科学、数学、技术教育,以使美国学生在全球社会日新月异的科技变革潮流中始终占据主要地位,它共由三个阶段组成。12、特许学校359:是指由公共教育经费支持、由私人或私人团体经营和管理的学校。这些学校通常要遵守公共教育的基本规定,但可以制定自己的教学大纲,其办学经费由州政府按学生人均数计算直接支付给学校。(美国的)13、《不让一个孩子掉队》359:是美国总统小布什于2001年1月23日正式签署的一个教育改革计划。国会就此教育计划所发布的咨文表明,新法案讲扩大那些长期就读于失败学校学生的家长选择学校的权利,并使他们的选择具有现实的可能性。14、教师专业发展学校364:在1990年霍姆斯小组发表的名为《明日之学校》的研究报告里特别强调要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以便使大学和中小学之间在培养教师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它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中小学校运行机制,目的在于为职前教师提供真实的实习环境和为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实践条件。它是大学与中小学的一种合作建设,通过大学和中小学合作建立的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研共同体,加强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研究,在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中实现中小学教师的培养,使他们获得有效的持续发展。二、填空题:1、《费里法》确定初等教育免费、义务、世俗三原则2、德国高等教育改革追求平等的目标主要表现为政府对贫困青年及适龄女性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补救倾向和措施。3、1870年教育署长提出了初等教育法案,并获得通过,《初等教育法的通过》(亦称《福斯特法》,)标志着英国公共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从而形成了公立学校和教会学校并存的局面。4、1958年美国《国防教育法》的通过,为研究生教育的大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5、三、简答:1、澳大利亚基础教育的改革措施p39: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改革的特点:a确立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课程目标b形成统一与选择相结合的课程结构c建立民主化、分权型的课程管理体制d实行多样化和时代性的科目和课程内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困难:a教师短缺,素质不够B多云文化的冲突c课程门类过多导致不同课程组合之间的不等价d现有课程仍不能满足社会需要2、考试制度改革:废除全国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实行以学生高中两年的综合成绩加上地区性的“全澳洲等级考试”成绩来决定考生是否被录取;公布一个综合性的全国学校改革计划《澳大利亚学校教育的未来》;各州与地区政府已同意研究设置全国统一考试体系2、法国基础教育体系的变革p96:1、建立“教育优先区”,促进教育公平2、打破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建立“学习阶段’3、实施个别化教学,注重方向引导4、普及信息科学,提高信息素养3、法国教师教育体系的变革:p1031、加强政府立法,明确教师新使命2、建立教师培训学院,提高教师培养规格3、统一教师工作量4、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吸引优秀青年从教4、法国的课程改革:p1061、课程理念改革:中央集权与适度放权并重2、课程结构改革:基础课与选修课并重3、课程内容改革:现代与传统并重(加强科技课程;推进外语课程;重塑公民教育课程;革新哲学课程)4、教学方法改革(提倡问题教学;引入辩论法;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5、课程评价改革6、课改存在的主要问题:课程政策的清晰度和连贯性问题;不同课程目标之间的协调问题;课程内部学科分配的问题;跨学科师资培养的问题5、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变革:p1421、重视多元化,扩展职业教育新空间2、强调多样化,开发职业教育新形式3、加速现代化,赋予职业教育新活力4、建构网络化,制定职业教育新政策5、强调职业教育培训的规范性好灵活性相结合6、以生产过程为导向开展职业培训6、德国教师教育体系的变革:p1461、教师教育模式多样化2、教师教育体系开放化和灵活化3、教师教育标准规范化和系统化4、教师教育课程师范性和学术型并重5、职前教师教育更加重视教学实践7、德国的课程理念改革:注重培养本质性教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1491、培养个性2、树立社会责任感3、树立民主社会理念4、培养基本价值观5、参与文化活动6、培养职业能力和劳动责任8、日本课程标准的改革:p2161、课程改革的目标2、精选和调整教学内容3、削减课时,调整课时比例4、设定“综合学习时间”9、日本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措施:p2181、当代日本职业技术教育概况(学校内职业技术教育;企业内职业技术教育;公共职业训练)2、走向新世纪的日本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改进职业高中教育课程;建立综合高中;改革企业内的职业培训;推进职业教育个性化、信息化、国际化和终身化)10、日本高等教育改革措施:p2201、对国立大学进行重组和合并2、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3、建立第三方评价体制11、英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p3211、逐渐加强和完善国家对课程的宏观调控2、重视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关注学生的精神和道德的发展3、注重和加强社会公民的教育与培养4、提高学生的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能力12、英国高等教育的变革:p325(一)80——90年代的高等教育改革:1、削减高教经费,鼓励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形成市场机制2、建立高等教育准市场3、实现平等竞争机制和进一步的市场化:a取消双重制b加强学术审计与教学质量评估c收取差额费用和合并院校(二)布莱尔的高等教育改革:教育政策:1、教育优先2、教育平等3、提倡终身教育4、教育现代化改革措施:1、实现高等教育的“融合”2注重高等教育领域权力与义务的平衡3、增进高等教育和社会各方面之间的合作关系4、巩固英国高等教育的世界精英地位(三)高等教育改革的特点:1、当代英国高等教育改革,是高等教育性质的改革,趋向民主化,由贵族教育向平民教育转型2、也是高等教育类型的改革,国等教育结构由过去的一元变成两元(双重),又趋于多元,形成多层次、多规格的教育体系。3、又是高等教育规模的改革,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四)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积累的经验:1、政府加强宏观控制,重视行政领导和法律保障2、兼顾公民愿望与国家战略,平衡和满足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放宽入学条件,扩大高等教育入学途径,鼓励更多青年人和成年人接受高等教育,从而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强调入学的公平性和公开性。四、论述:1、西方国家择校制度的主要形式有哪些?西方国家择校制度的形式:西方发达国家的择校制度,是通过不同的形式实施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开放入学。开放入学是各国择校政策的基础,也是最常见的择校形式。例如,英国51988年教育改革法就规定实现开放入学政策,通过规定中小学的标准人数确定每一所学校的招生最高限额,在没有达到最高限额时,学校不得拒绝家长的入学申请。为了鼓励好学校招收较多的学生,英国实行按照人头计算教育经费的政策,这就意味着更多的学生就是更多的经费,学校之间经常为生源而展开激烈的竞争。这样,家长的择校对学校的经费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使开放招生制度名副其实。澳大利亚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试行开放入学政策,允许家长选择他们认为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提高家长与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校改进教育质量。但是澳大利亚的开放入学有两条限制:第一,选择限于在与过去同样类型的学校中进行;第二,在一定的学校供给条件下,许多家长的选择因为学额的限制而不一定得到满足。2、学券制。学券制又称教育券制、教育凭证制。美国经济学家密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eidman)在1955年首次提出学券这一概念,所谓学券就是政府发给家长的代表一定数额现金的证券,作为专门帮助家长为其子女选择学校的费用。家长不能直接向政府兑换现金,而是将学券交给所选择的学校,由学校收取学券后再向政府兑换成现金,作为学校的经费。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美国曾在一些州实验学券制,但进展有限,到90年代才真正取得发展,在具体实施上又产生许多不同的模式。学券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很大的影响,有许多国家相继仿效美国实行这种择校制度。在中国的浙江省,也有一些地区实行学券制。3、磁石学校。磁石学校首先在美国发展起来,它是在民权运动的推动下和择校思想的影响下,将种族融合与教育选择结合起来的产物,体现了促进学校取消种族隔离、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努力。所谓磁石学校,就是通过提供各种特色课程(被喻为磁石)来吸引学生的一种选择性学校,以学生的自愿入学为原则。1985年,联邦政府通过5磁石学校补助计划6,拨出近百亿美元资助支持磁石学校和普通学校的磁石计划的发展。美国的磁石学校计划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整个学校磁石计划,即学校所有学生都参加磁石计划,大约58%的磁石学校计划属于这种类型;另一种是学校内的磁石计划,即学校内部分学生参加磁石计划[1]。磁石学校往往以不同的主题组织课程,以吸引有相同价值观的学生和教师,促进种族的融合。磁石学校不但为学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