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复习名词解释1.比较教育(ComparativeEducation):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现行教育,以期发现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并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以改进本国教育的一门教育学科。2.朱利安:法国教育家,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1817年出版《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首次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他建议组织一个国际教育协会以问卷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此提出教育改革建议等。其目的在于借鉴国外教育经验为本国服务。他将比较教育定位于实证性科学。3.萨德勒:英国比较教育学家,比较教育发展“因素分析时代”的先驱,是比较教育因素分析法的主要创造者。他继承了比较教育在借鉴时代的务实精神,同时又提出“民族性”的概念和历史主义思想,开创了比较教育中的历史主义和因素分析的先河,对20世纪比较教育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此外,他十分重视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认为教育是社会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特别是教育与民族性和国民生活密切相关。4.康德尔:美国比较教育学家,代表作《比较教育》系统完整地表述了比较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对比较教育学科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康德尔认为,比较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教育问题,探讨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在特定背景中的解决办法,从中发现和总结发展教育的原理或原则。他在方法论上秉承萨德勒的历史主义观点,继承和完善了萨德勒的因素分析法,并提出了“民族主义”、“民族性”和“力量与因素”等重要概念。他是因素分析时代比较教育学家的典型代表。5.因素分析法(FactorAnalysis):指强调从解剖、研究形成外国教育制度和教育实际的各种因素入手,进而揭示不同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的共同性、差异性以及一般规律和趋势的一种方法。6.学制(Educational/SchoolSystem):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7.《国防教育法》(DefenseEducationalLaw):为资助教育改革,美国联邦政府于1958年9月2日颁布《国防教育法》。内容包括:1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以及其他重要科目的教学;要求更新这些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水平;为学校设置理科实验室;建立外语教学中心,加强视听电化教学设备;2.加强职业教育;3.强调“天才教育”;4.增拨大量教育经费。该法的颁布是美国立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大量教育经费的投入,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并使小学的入学率迅速提高,中等教育普及速度也大大加快。8.义务教育(CompulsoryEducation):指国家权力机关通过法律形式,规定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并要求国家、社会和家长必须予以保证的教育制度。9.开放制(OpenSystem):属于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一种,即高校大门向一切申请者开放,来者不拒,不对申请者提任何要求的招生制度。10.校本管理(School-basedManagement):就是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以权力下放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模式。其核心就是强调教育管理重心的下移,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学校更大的权力和自由,使中小学成为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主体,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从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创办出更有效的学校。校本管理模式的产生反映了西方教育管理哲学从“外控式管理”向“内控式管理”的转变。11.知识经济(KnowledgeEconomy):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谈到“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这样定义:知识经济是建筑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知识是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驱动器。知识经济是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其与传统的经济形态最大的不同在于,知识经济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而是依赖对知识资源的占有、积累、创新和利用。12.终身教育(Life-longEducation):这一术语于1965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计划处处长保罗·朗格朗正式提出以来,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较为普遍的定义是,它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如正规的和非正规的种种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终身教育既有专业性的教育,也有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教育。13.学习型社会(LearningSociety):就是以学习求发展的社会,就是不断创新的社会。具体内涵为:以个体学习、终身学习来追求个体的全面发展;以组织的学习和创新来追求组织的发展;以社会的学习和创新来促进社会的发展,从而达到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14.教育民主化(EducationalDemocratization):就是要求教育具有平等、民主、合作、能调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积极性等特点,其核心是教育平等。主要内容包括:1.教育机会均等;2.师生关系的民主化;3.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15.教育国际化(EducationalInternationalization):就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下,在国际教育贸易市场开放的前提下,教育资源在国际间进行配置,教育要素在国际间加速流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世界各国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提高,各国教育相互交流、竞争、包容、激荡,共同促进世界的繁荣和发展。16.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forInternational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多元主义价值观,培养具有多元主义价值观的公民,增强其对不同国家、地区、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力。17.多元文化教育(MulticulturalEducation):是以教育中存在的文化多样性为出发点,使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学生都享有同等机会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尊重不同文化且依据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特征的条件下实施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对待自身文化及其他文化的得当方式及参与多元文化的能力。18.SAT:全称为“ScholasticAssessmentTest”,是由美国大学委员会主办的标准化学术能力评估测试,其成绩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美国大学入学资格及奖学金的重要参考,与ACT都被称为“美国高考”。考试内容有阅读、数学和写作三部分。19.ACT:全称为“AmericanCollegeTest”,即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它既是美国大学的入学条件之一,又是大学发放奖学金的主要依据之一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试标准,与SAT都被称为“美国高考”。考试内容有阅读、数学、英语和科学四部分,作文为选考。20.PISA:全称为“ProgramforInternationalStudentAssessment”,即“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它主要对接近完成义务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们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评估领域有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三部分。简答论述一.贝雷迪四步法:(四阶段比较研究模型)1.描述(description):单纯教育学资料2.解释(interpretation):教育学资料评价3.并列(juxtaposition):确定异同4.比较(comparison):同步比较二.霍姆斯问题法:(五步骤问题解决法)1.问题的选择和分析2.提出假设或政策办法3.相关因素的识别或验证4.预测可能出现的结果5.比较所预测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差异三.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1.描述研究法: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收集足够的文献和资料;对具体的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核实真实性;认真阅读文献和资料,对其进行筛选、分类和整理;通过描写、叙述的写作手段,对研究对象进行形象、详尽的概括、评价和比较。2.统计分析法:分为描述统计法和推断统计法。3.历史研究法:从历史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各国教育制度的比较,探索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趋势。4.因素分析法:(同名词解释)5.阶段分析法:(贝雷迪四阶段比较研究模型)6.假说验证法:1.提出问题,确定假说;2.明确概念,量化指标;3.选择个案,进行例证;4.收集和处理资料;5.分析数据,验证假说。7.问题研究法:强调必须从分析各国共同的教育问题入手来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8.教育洞察法:以问题设想为依据来收集资料进行研究,是一种强调理性、智慧、思想或分析的方法。四.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范式:1.历史主义;2.实证主义;3.文化主义;4.多元文化主义。五.发达国家普及义务教育的基本经验:1.提高对义务教育意义的认识2.加强义务教育立法:教育立法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为了使义务教育法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各国都制定了一些具体的保障措施。一般在教育行政部门设置专门机构,负责计划、检查并监督义务教育的实施。3.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各国在普及教育的过程遇到的一大难题是有些家长由于交不起学费而不能送子女入学,这只有通过实行免费教育才能解决。不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就不可能完全普及。4.保障义务教育的经费:各发达国家在实施普及义务教育的过程中都重视教育投资,不断提高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家财政预算中的比例。5.培训足够的合格教师:各国都通过改革和发展师范教育、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等措施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6.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各国普遍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内容、形式和方法与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因地制宜办学。六.西方发达国家择校的主要形式:1.开放入学:是各国择校政策的基础,也是最常见的择校形式。2.学券制:学券就是政府发给家长的代表一定数额现金的证券,作为专门帮助家长为其子女选择学校的费用。家长不能直接向政府兑换现金,而是将学券交给所选择的学校,由学校收取学券后再向政府兑换现金,作为学校的经费。3.磁石学校:指通过提供各种特色课程来吸引学生的一种选择性学校,以学生自愿入学为原则。4.家庭学校:指学龄儿童不通过公立的或者私立的学校,而是以家庭为基础和地点,通过家庭的管理与实施而接受教育。5.特许学校:又称宪章学校,是一种由政府部门与一些团体、企业和个人签订合同,把办学的自主权交付他们,由承租者提供拥有各自不同教学特点的学校教育的办学形式。6.教育减免税:指减免非公立学校学生家长的教育税,以减轻家长负担、提高非公立学校的竞争能力并激励公立学校提高质量。七.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经验1.改进教师职前教育:培养未来教师的实践能力。具体表现:重视职前教师教育的战略地位;优化教师教育的课程结构;加强教师教育的专业实践。2.重视教师入职教育:发展初任教师的胜任能力。具体表现:重视教师入职教育的专业价值;建立教师入职教育的制度框架;实施教师入职教育的综合策略。3.强化教师在职教育:提升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具体表现:改革教师在职教育的政策;研发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形成教师在职培训的模式。八.20世纪世界教育改革的主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