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评价和湿地公园•水质评价和湿地公园水质评价•1、感观性状指标•色、味、透明度、混浊度、悬浮物,这些指标进行城市和风景游览区水质评价时尤为重要。•2、氧的平衡•DO、COD、BOD、TOD(总需氧量)总有机碳TOC。•3、化学指标•在有机污染的水质中,用氧平衡指标能较好地反映水质的情况,但在工业废水中无法反映出有毒化学物质的情况。化学指标分三大类•(1)无机物指标•硝酸盐氮、氨态氮、磷酸盐等营养盐类因子及其它无机盐类。•(2)重金属指标•①毒性较小的:铁、铜、锌等•②毒性较大的:汞、镉、铅、铬等•(3)有机物指标•①无毒有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等,这些物质主要是影响水体中的溶解氧。•②毒性有机物:石油、石油化工产品、人类合成的各类稠环、杂环芳香化合物、杀虫剂等。4、微生物指标细菌、大肠杆菌等。5、评价参数选择的原则(1)水环境评价的目的和要求:(2)污染源调查结果:(3)实际具备监测条件的可能性:二、河流水质模型•污染物在河流中的迁移转化过程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污染物进入水体分散稀释降低污染物浓度氧化还原污染物相互作用改变原来组成微生物降解湿地公园•一、湿地的形成•湿地形成、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而地貌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地表水的状况。从地貌条件来看,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表有多条径流汇集,地下有隔水层或冻土,不利于地表水下渗,使地表常年处于过湿状态形成湿地;从气候条件来看,降水较为丰沛地区易形成湿地,降水虽少,但气温较低,蒸发微弱地区,因原有水分便于保存,也易形成湿地。思考:•人为蓄水并长期保持的水域能否称为湿地?二、湿地的定义•国际湿地公约采用广义的湿地定义,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这一定义包含狭义湿地的区域,有利于将狭义湿地及附近的水体、陆地形成一个整体,便于保护和管理。三、湿地的类型•1.按湿地资源状况划分•河口滨海湿地公园:一般距离城市较远,与自然保护区结合发展起来,公园规模较大。是海洋和大陆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带,生物多样性丰富、生产力高,在防风护岸、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如上海崇明岛东滩湿地公园、新加坡双溪布洛湿地公园。三、湿地的类型三、湿地的类型•湖泊湿地公园。一般镶嵌在城市之中,建设规模较大。如日本的琵琶湖湿地公园、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武汉东湖国家湿地公园等。•沼泽湿地公园。一般远离城市,面积宽广,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完备,属于自然演替的湿地公园。如美国佛罗里达大沼泽公园,新疆伊犁那拉提沼泽湿地公园。•河流湿地公园。一般沿穿城市而过的河流两岸布置,对城市的防洪、通航以及净化水源具有重大意义。如无锡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拟建中的南京秦淮河湿地公园等。•城市社区人工湿地公园。一般规模较小,将湿地的结构、功能以及技术浓缩在一块小范围的实验区里,按人类需求的几个主要目标设计建造而成。如吉隆坡的KolaKemuning社区湿地公园、郑州市的郑东新区人工湿地公园。三、湿地的类型•2.按人类干扰程度划分•自然湿地公园:一般在湿地自然保护区基础上发展起来,湿地生态系统自然演替,人类干扰程度微小。如美国佛罗里达大沼泽、日本北海道钏路湿地公园等。•半自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人类活动的扰动,公园的景观留有较强的人工痕迹。如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等。•人工恢复湿地公园:按照人类的主观意愿,仿真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科学地利用湿地的功能为人类的一定需求服务。如伦敦的湿地中心、成都府城河湿地公园等。三、湿地的类型•3.按发展起源与功能类型划分•以湿地自然保护为主的湿地公园:在原有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在保护为主的前提下,根据生态教育、湿地旅游市场的需要通过拓宽经营类型、增加宣教中心、增添各类设施,为人们接受湿地生态教育、参与湿地特色休闲旅游、走进湿地、观察鸟类提供场所。是目前国际湿地公园的主流。这类公园多由政府或民间基金会投资并管理。如日本钏路湿地公园是在1980年列入日本第一个RAMSAR国际重要湿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香港米埔湿地、澳大利亚纽卡斯尔的肖特兰湿地中心等也属此类模式。••以湿地特色旅游为主的湿地公园:根据当地湿地自然条件和国内外旅游市场需要,以展示湿地类型、结构、功能为基础,以湿地科研技术为依托,集知识性、科学性、娱乐性、参与性为一体,以湿地特色旅游为主的湿地公园。如日本东京湾的野鸟公园、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属于此类型。•以湿地功能利用(污水处理)为主的湿地公园:根据处理污水需要达到的目标,通过设计建造人工湿地,将湿地系统的处理功能、湿地的自然过程以及景观艺术结合在一起。此类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一般都与在工业区或商住区的污水处理结合,企业多为公园的投资者。如美国奥兰多伊斯特里湿地公园等。三、湿地的类型•4.按湿地与城市位置关系划分•①城中型:即湿地公园位于城市建成区内,湿地公园的生态属性一般相对较弱,人工痕迹较重,湿地公园的社会属性(休闲、娱乐、教育等)相对较强,如成都府城河湿地公园以生态教育、展示与娱乐功能为主;•②城郊型:即湿地公园位于城郊,湿地公园的生态属性与社会属性均处于同等重要地位,在为城市提供生态服务和满足市民亲近自然的精神需求上发挥作用,如杭州溪西湿地公园具有调节小气候、净化水质、保护文化遗传、生态旅游等综合功能;•③远郊型:湿地公园位于城市的远郊,湿地公园生态属性一般强于湿地公园的社会属性,如日本钏路湿地公园的核心价值在于为濒危的黑冠丹顶鹤提供栖息地等。•城市在湿地水流方向的不同位置对湿地公园功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湿地位于城市的下游方向,可称之为下水型,湿地公园必须把污水净化及其综合利用作为主要功能。如果湿地位于城市的上游方向,可称之为上水型,湿地公园的主要功能侧重于改善城市环境、泻洪、提供水源、净化水质、休闲娱乐。四、主要特征•1.生态特征•自然化的种植模式、乡土化的植物选择、连续的景观格局、多样化的生境将为生物创造健康、安全的栖息空间,物种比较丰富。•2.景观特征•景观生态格局由湿地中的基质——绿色的片区,斑块——水域、森林、草坪、农田、广场,廊道——道路、河溪、林带等组成。密林、疏林、草坪组合成自然的景观植物群落,水中、水面、水岸、森林组合成立体的景观画面;栈道、平台、廊架将公众引入自然的生境;观鸟、划船、采莲、垂钓、潜水、灌溉、喂养、湿地科普、参观等活动使公众获得丰富的湿地体验。•3.功能特征•湿地可以通过植物的滞留与降解作用净化污水,这也是部分城市湿地公园设置的原因。湿地还是良好的储水器,有助于减弱洪水对城市的威胁。湿地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在城市环境中对城市动物物种的多样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湿地公园多为密林覆盖,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明显。•近年来,以处理城市污水为目标而恢复与重建的湿地工程成为湿地公园的特有类型。奥林匹克公园北部森林公园湿地建设工程规划在奥运湖西北侧建设生态自然净化系统,也就是人工湿地,面积约10公顷。规划在清河污水厂内建设8万t/d的再生水处理厂,采用膜处理工艺,其出水水质基本可达到Ⅳ类水体标准(总氮指标达不到Ⅳ类水体标准),大部分常规指标接近Ⅲ类水体标准要求。该部分再生水通过市政再生水管道向南通过清河后沿白庙村路入奥运公园生态自然净化系统净化,补入奥运湖。图1人工湿地工艺流程图2人工湿地剖面图•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北部森林公园湿地建设工程”即将动工。这个位于京城中轴线北端的奥林匹克公园,总用地约1135公顷,是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重要区域。北区以自然生态绿色景观为主,面积约300公顷。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在满足2008年奥运会比赛和绿色生态带的需要同时,还将作为一个污水处理系统,使清河再生水厂提供的中水经过湿地的处理,达到森林公园用水的标准。表流湿地沉水走廊表流湿地跌水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一、世博园区后滩公园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是2010上海世博公园的主要组成部分,场地为污染严重的工业棕地。设计将景观作为生命系统,用当代景观设计手法,在垃圾遍地、污染严重的原工业棕地上,建成了具有水体净化、防洪、生产、生物多样性保育、传承文明、审美启智等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城市公园。后滩公园建立了一个可以复制的水系统生态净化模式;同时,它吸取农业文明的造田和灌田智慧,再用和再生场地内的工业建筑和材料,建成后不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去维护,而是让自然做功,形成低碳和负碳城市景观,为解决当下中国和世界的环境问题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样板,创立了新的公园建造和管理模式。它生动地注解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理念。后滩公园为上海2010世博园的核心绿地景观之一,它既是上海2010年期间世博绿地,也是未来上海市的公共绿地。上海世博会园区位于上海市中心,跨黄浦江两岸布局,而后滩公园位于园区西南角,黄浦江之东岸,东界为浦明路,西至倪家浜,北望卢浦大桥,为狭长的滨江地带,延黄浦江的岸线长约1.7km,总面积约14hm2。场地原为钢铁厂(浦东钢铁集团)和后滩船舶修理厂所在地,2007年初开始设计,2009年10月建成并于2010年5月正式开放。后滩公园不仅需要满足安全疏散、游憩等候的功能,还承担着湿地保护、科普教育、湿地水处理和生态游赏的功能。针对场地的诸多挑战,后滩公园的核心设计理念是将景观作为一个生命的肌体,设计一个活的系统,为城市提供全面的生态服务,包括生产和吸收碳排放、调节自然过程、净化被污染的土地和水、提供乡土物种栖息地、和传承文化、审美启智等,为2010上海世博会提供一个展示生态文明的独特场所。设计特色:一条蓝带串起的四种文明,并对与6大问题做出对策。4种文明串写场地脉络以后滩地区发展的时间脉络、空间背景和场地禀赋作为线索,将湿地公园分为湿地生态景观层、农耕文明景观层、工业文明遗存层和后工业文明体验层4个功能层次,由此叠加形成场地的总体功能布局。蓝带:三带一区建构湿地基底设计以“双滩谐生”为结构特征建立湿地体系,共有滨江芦荻带、内河净化湿地带、梯地禾田带和原生湿地保护区4个部分组成。其中滨江芦荻带和原生湿地保护区主要指与黄浦江直接相邻的外水滩地,而内河净化湿地带主要是指场地中部的人工湿地系统。外水滩地和内河净化湿地带之间通过潮水涨落、无动力的自然渗滤进行联系,它们息息相关,一同营造着具有地域特征、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后滩湿地生态系统。三场九园、步道网络编织交通体系设计以一环九纵多路径的交通路网和三场九园的休憩场所共同形成场地的交通网络。一环九纵多路径的交通路网,既确保了场地与外界的便捷联系,又保证了场地内部便利的可达性,很好的解决了世博期间人流的分流问题。三场九园的休憩场所,在形成不同文明景观体验空间的同时,提供了世博期间人流等候、疏散的场地。梯地禾田梳理场地高差设计师利用场地农耕文明景观层的梯地禾田消解场地千年一遇防洪标准与内河净化湿地之间的高差。弹性设计满足双重需求本着节约资源、会后尽量少的改动原则,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会后的利用,在功能建筑体和公共服务设施、铺装场地等相关方面进行会时与会后的弹性设计。处理流程:取水过滤蓄水沉淀梯田生态净化土壤生态净化重金属净化病原体净化营养物净化植物综合净化水质稳定调节砾石生物净化清水蓄水梯田生态净化蓄水沉淀土壤生态净化重金属净化病原体净化营养物净化水质稳定调节砾石生物净化清水蓄水在经过湿地生态系统的逐级净化后,当地水质由劣五类变成了三类水。功能区域滨江芦荻带内河净化湿地带梯地禾田带原生湿地保护区湿地系统逐级净化黄浦江水在江水流经湿地的过程中,要经过滴瀑水墙、梯地禾田这两个精心设计的“阶梯”。滴瀑水墙的上端是一条渠,渠内流淌着黄浦江水。水顺着滴瀑水墙往下,形成了“滴瀑”的天然效果。浑浊的江水经过滴瀑水墙的初步净化后,会在梯地禾田得到进一步的净化。禾田里种植了各种作物:菖蒲、水芹、水葱、茭白、水稻、芦苇、千屈菜……一派田园风光。土壤吸收了水中的各种物质,净化水质。此后,黄浦江水在园内流淌1.7公里,在此过程中,河中由沉水植物组成的“水下森林”起到了生态修复作用。它们能在水下完成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