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的三大关键策略:消纳、减速与适应(论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海绵城市SpongeCity/南方建筑/SouthArchitecture2015.32015.3SouthArchitecture/南方建筑/SpongeCity海绵城市0405海绵城市的三大关键策略:消纳、减速与适应ThreeKeyStrategiestoAchieveASpongeCity:Retention,SlowDownandAdaptation俞孔坚KongjianYU摘要 文章概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三大关键策略:消纳、减速与适应。并分别通过哈尔滨群力湿地公园、六盘水明湖湿地及金华燕尾洲的实验工程检验了它们的有效性。这三个关键技术可以被组合运用,形成“源头消纳滞蓄,过程减速消能,末端弹性适应”的基本模式。关键词 海绵城市;水弹性城市;雨洪管理;群力湿地公园;六盘水明湖湿地;金华燕尾洲ABSTRACT Thisarticlearticulatesthreekeystrategiesinachievingwater-resilientcities,orspongecities:retention,slowdownandadaptation.Threeprojectsareillustratedtodemonstratethesestrategies:theQunliStormWaterParkinHarbinCity,LiupanshuiMinghuWetlandParkinLiupanshuiCityandYanweizhouparkinJinhuaCity.Thesethreestrategiesshallbeintegratedindealingwithfloodsandstormwatertoformasystematicsolution,namely:retentiontoabsorbthewateratthesource,slowdowntoreducethedestructiveforcesofwaterduringtheflow,andadaptationtoberesilientwithfloodsattheend.KEyWORDS SpongeCity;waterresilientcity;stormwatermanagement;QunliStormwaterPark;LiupanshuiMinghuWetland;JinhuaYanweizhouPark中图分类号 TU986.2文献标识码 A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5.03.004 文章编号 1000-0232(2015)03-0004-04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教授;电子邮箱:kjyu@urban.pku.edu.cn“海绵城市”的概念被官方文件采用,代表着生态雨洪管理思想和技术已经从学界走向管理层面,并在实践中得到有力的推广。但是,不难发现相关操作指南主要围绕以LID技术、水敏感性城市规划与设计等雨洪管理技术而展开,也越来越聚焦于城市内部排水系统和雨水利用、管理,并且在具体技术层面的诠释依旧未能摆脱对现有治水途径中“工程性措施”的依赖。实际上,“海绵城市”的理念远非如此,它是建立在反思工业化城市建设模式基础上的新概念,反对片面强调用单一目标的工程技术来解决诸如雨涝、干旱、地下水下降、水体污染、生物栖息地消失、城市绿地缺乏等问题,而是强调用人水共生的理念,用系统的方法和整合的生态技术,来解决城市中突出的各种与水相关的问题;同时“海绵城市”也为城市的建筑与基础设施建设如何适应洪涝提出了新的策略,即与自然过程相适应的策略。另外,“海绵”的概念不但应在城市范围内体现,也应该在区域和国土范围内体现,所以,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海绵国土。因此,对“海绵城市”概念需要有更深刻的理解,否则“海绵城市”建设将很快就沦为地方政府新的GDP增长点,职能部门又有了一个权力寻租的机会,各类工程公司又有了牟取暴利的一个借口,甚至是新一轮的诸如河道整治、挖湖堆山之类的“破坏性建设”。“海绵城市”的哲学恰恰是对简单工程思维的反思。海绵城市相对于常规的水利和雨洪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及建筑工程,在哲学层面上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完全的生态系统价值观,而非功利主义的片面的价值观;第二、就地解决水问题,而不是将其转嫁给异地;第三、分散式的民间工程,而非集中式的集权工程;第四、慢下来而非快起来,滞蓄相对于排泄;第五、弹性应对,而非刚性对抗(俞孔坚,2015)。在具体规划设计和工程上,“海绵”的哲学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策略:消纳、减速与适应。本文将举三个实践案例,探讨海绵城市建设的这三大关键策略。1消纳的策略:哈尔滨群力国家湿地公园案例(图1~11)把灾害转嫁给异地,是一切现代水利工程的起点和终点:诸如防洪大堤和异地调水,都是把洪水排到下游或对岸,或把干旱和水短缺的祸害转嫁给无辜的弱势地区和群体。海绵的哲学是就地调节水旱,而不转嫁异地。它启示我们用适应的智慧,就地化解矛盾。中国古代的生存智慧是将水作为财,就地蓄留、就地消化旱涝问题,遍中国广大土地上的陂塘系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系统都是典型的大地海绵系统。这种“海绵”景观既是古代先民适应旱涝的智慧,更是地缘社会和邻里关系和谐共生关系的体现,是几千年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经验和智慧在大地上的烙印。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现在已列为国家湿地公园)吸取了中国农业文明中的基塘技术,用简单的填挖土方工程,营造了一处城市中心的绿色海绵,用10%的城市用地,来解决城市的雨涝问题(俞孔坚,2011;KongjianYu,2011;俞孔坚,2012;俞孔坚,2013;宋本明,龙翔,韩晓烨,等,2013)。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占地34ha,位于哈尔滨群力新区,新区占地27km2,公园处于低洼平原地带,而当地的年降雨量是近600mm,集中在夏季,所以雨涝是一大问题。设计的核心策略是借鉴三角洲地带悠久的传统农业中的基塘技术:即通过简单的挖方和填方,来解决低洼地的积水问题,形成了洼地与高岗地相结合的“海绵”系统。高地种植旱生果木,而洼地养鱼和种植湿生植被,从而形成丰产的三角洲农业景观。这一技术在群力雨洪公园中经过提炼,得到了应用。设计者沿场地四周,通过挖填方的平衡技术,创造出一系列深浅不一的水坑和高低不一的土丘,成为一条蓝绿相间的“海绵”带,收集城市雨水,使其经过滤、沉淀和净化后进入核心区的低洼湿地。水泡中为乡土水生和湿生植物群落,山丘上密植具有东北特色的白桦林,再通过高架栈桥连接山丘。在此整体格局基础上,建立步道网络,穿越于丘陵和泡状湿地之间。水泡中设临水平台,丘陵上有观光亭塔之类,创造丰富多样的体验空间。建成后的雨洪公园,不但为防止城市涝灾做出了贡献,同时为新区居民提供优美的游憩场所和多种生态体验。能够吸收雨洪的城市绿色海绵目前已被列为国家城市湿地,成为一个国际海绵城市的典范。2减速的策略: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图12~21)将洪水、雨水快速排掉,是当代排洪排涝工程的基本哲学。在这一认识中,三面光的河道被认为是最高效的、裁弯取直被认为是最科学的;河床上的树木和灌草必须清除以减少水流阻力,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这种以“快”为标准的水利工程罔顾水过程的系统性和水作为生态系统的主导因子的价值,结果却使洪水被聚集和加速,其破坏力被强化、上游的灾害被转嫁给了下游;硬化工程导致水与生物分离、将水与土地分离、地表水与地下水分离、水与人和城市分离;使地下水得不到补充、土地得不到滋润、生物的栖息地消失。海绵的哲学是将水流慢下来,让它变得心平气和而不再狂野可怖,让它有机会下渗和滋育生命万物,让它有时间净化自身,更让它有机会服务人类(俞孔坚,2014;KongjianYu,2014)六盘水市是中国的一个“三线”城市,有近60万的人口,集中分布在石灰岩谷地,水城河穿城而过,但已在20世纪80年代被渠化和硬化,完全失去自我调节能力;季节性的雨洪和干旱问题并存;水体污染严重,上游的栖息地消失并被毒化;与此同时,城市缺乏公共空间,图1群力湿地公园:填挖土方形成的海绵型雨洪滞蓄、过滤和净化带图2群力湿地公园设计总平面图3公园边沿的渗水铺装,使雨水得以渗透入公园图4湿地公园中心茂盛的植被图5建成后的群力湿地公园鸟瞰图6建成后的群力湿地公园边缘过滤带图7湿地公园边缘过滤带及高空栈道图8湿地公园边缘过滤带及高空栈道鸟瞰图9湿地公园边缘过滤带茂盛的植被及公园为居民提供的立体服务图10公园内部的雨水湿地泡及自我繁衍的野花和地被图11湿地泡提供独特的宁静休憩空间1235671110894群力湿地公园项目地址:群力新区,哈尔滨,黑龙江,中国项目面积:34ha委托单位:哈尔滨群力新区建设指挥部设计单位:土人设计Turenscape设计团队:俞孔坚、宋本明、龙翔、韩晓烨、李宏丽、张文娟、孟繁鑫、孟祥芸、李果、张莉、官苗苗、徐波、袁文宇、何冲、陈枫、凌宏建成时间:2010年11月海绵城市SpongeCity/南方建筑/SouthArchitecture2015.32015.3SouthArchitecture/南方建筑/SpongeCity海绵城市0405海绵城市的三大关键策略:消纳、减速与适应ThreeKeyStrategiestoAchieveASpongeCity:Retention,SlowDownandAdaptation俞孔坚KongjianYU摘要 文章概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三大关键策略:消纳、减速与适应。并分别通过哈尔滨群力湿地公园、六盘水明湖湿地及金华燕尾洲的实验工程检验了它们的有效性。这三个关键技术可以被组合运用,形成“源头消纳滞蓄,过程减速消能,末端弹性适应”的基本模式。关键词 海绵城市;水弹性城市;雨洪管理;群力湿地公园;六盘水明湖湿地;金华燕尾洲ABSTRACT Thisarticlearticulatesthreekeystrategiesinachievingwater-resilientcities,orspongecities:retention,slowdownandadaptation.Threeprojectsareillustratedtodemonstratethesestrategies:theQunliStormWaterParkinHarbinCity,LiupanshuiMinghuWetlandParkinLiupanshuiCityandYanweizhouparkinJinhuaCity.Thesethreestrategiesshallbeintegratedindealingwithfloodsandstormwatertoformasystematicsolution,namely:retentiontoabsorbthewateratthesource,slowdowntoreducethedestructiveforcesofwaterduringtheflow,andadaptationtoberesilientwithfloodsattheend.KEyWORDS SpongeCity;waterresilientcity;stormwatermanagement;QunliStormwaterPark;LiupanshuiMinghuWetland;JinhuaYanweizhouPark中图分类号 TU986.2文献标识码 A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5.03.004 文章编号 1000-0232(2015)03-0004-04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教授;电子邮箱:kjyu@urban.pku.edu.cn“海绵城市”的概念被官方文件采用,代表着生态雨洪管理思想和技术已经从学界走向管理层面,并在实践中得到有力的推广。但是,不难发现相关操作指南主要围绕以LID技术、水敏感性城市规划与设计等雨洪管理技术而展开,也越来越聚焦于城市内部排水系统和雨水利用、管理,并且在具体技术层面的诠释依旧未能摆脱对现有治水途径中“工程性措施”的依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