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师说》复习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劝学师说旧“知”重提•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2、故木受绳则直,。•3、,则知明而行无过已•4、吾尝终日而思矣,。•5、,不如登高之博见也•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7、,非能水也,而绝江河•8、,善假于物也•9、积水成渊,。•10、故不积跬步,。填空11、,不能十步12、,功在不舍•13、锲而不舍,。•14、惑而不从师,。•15、吾师道也,。•16、道之所存,。•17、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18、位卑则足羞,。•1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20、闻道有先后,。填空劝学(节选)一、通假字(红色字,本字和意义)輮以为轮虽有槁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二、词类活用(红色字,用法和意义)輮以为轮非能水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三、文言实词(红色字,意义)1、木直中绳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4、而致千里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7、用心一也四、文言虚词(红色字,用法和意义)而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吾尝终日而思矣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7、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8、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10、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1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2、蟹六跪而二螯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七、文言句式(注意红色字的标志)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四、文言翻译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一块木材很直,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聪慧明达,行为就会没有过错。•我曾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不如登上高处能够见得广。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就能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借以成为江海的办法。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身体以生存,这是因为心思浮躁不专一的缘故。师说一、通假字(红色字,本字和意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或不焉二、词类活用(红色字,用法和意义)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而耻学于师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孔子师郯子、苌子、师襄、老聃。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三、古今异义(红色字,古义和今义)古之学者必有师。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吾从而师之小学而大遗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四、文言实词(红色字,意义)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术业有专攻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四、文言虚词其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吾未见其明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余嘉其能行古道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其皆出于此乎?五、文言句式(注意红色字标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拘于时六、文言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2]。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明。接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而已。•李家的孩子叫李蟠的,十七岁,喜欢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没有被时代的风气所影响,向我学习。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之道,写《师说》送给他。【知识梳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輮以为轮(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6)或师焉,或不焉(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通“又”,再;通“曝”,晒)(通“智”,智慧)(通“性”,资质,禀赋)(通“授”,传授)(通“否”)2.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2)金就砺则利(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古之学者必有师(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7)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8)吾从而师之(9)今之众人(10)小学而大遗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否定副词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连词,表目的或结果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3.词类活用(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2)其曲中规(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上食埃土,下饮黄泉(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不能十步(使……弯曲,动词使动用法)(弯曲的弧度,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每日,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名词作状语)(游水,名词作动词)(跨十步,至十步,名词作动词)(5)用心一也(6)吾师道也其下圣人也亦远矣(7)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8)而耻学于师(9)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专一,数词作形容词)(学习,名词作动词)(低于,名词作动词)(以……为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形容词作名词)文言句式1.判断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2.省略句(1)鞣(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宾语“之”)(4)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之”)3.倒装句(1)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5)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后置)(6)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后置)(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4.被动句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课堂练习一、一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吾从而师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吾师道也(2)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老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动词,从师求学)(动词,学习)(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动词,传授)(动词,流传)二、文言虚词1.而(1)吾尝终日而思矣(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蟹六跪而二螯(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7)缦立远视,而望幸焉(8)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连诃,表承接)(连词,表递进)(连词,表假设)(连词,表目的)(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而(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此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①拔剑撞而破之②人非生而知之者③朝济而夕设版焉④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④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计⑤信而见疑今人有大功而击之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译作“着”“地”,也可不译。①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③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

1 / 5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