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柳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代表作有《黔之驴》《捕蛇者说》《永州八记》及绝句《江雪》等。这篇游记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选自《柳河东集》,原名《至小丘小石潭记》。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huáng)(liè)(quán)(chí)(kān)(yǐ)(chù)(xī)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qiǎo)(chuàng)(suì)(gōng)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解释红色的字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翻译句子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翻译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翻译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河流像蛇爬行一样蜿蜒前行,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翻译句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1、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二段描写____________,第三段探寻小石潭源流,第四段突出潭上气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_________的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潭中景物幽静3、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作者感情由“乐”变“凄”,作者遭贬失意来寻求解脱,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景物感到高兴;看到潭上凄清的环境,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孤寂悲凉的心境。2、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4、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5、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6、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7、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有什么作用?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8、第一自然在写景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影,“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的,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9、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描写了潭水、游鱼。10、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潭水的特点是清澈。“皆若空游无所依”写出了水的清澈;“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更写出了水的清澈,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的描写,真正写出了水清,这种写景的方法是侧面描写。11、作者又是怎么写鱼的呢?渗透出作者怎么的感情?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先写鱼“佁然不动”的静止画面;再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的活动画面。“似与游者相乐”是作者把自己的快乐心情加到鱼儿的身上,好像鱼儿也会像人那样感到快乐一样。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溪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的特点。作者形容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作者形容溪水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流动的。小溪为什么会“明灭可见”?因为小溪非常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准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的特征。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岸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描写了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流露出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流露出作者内心孤苦,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这是全文揭示的主旨,画龙点睛的句子。它虚实相生,由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