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别友人(其一)陈子昂送魏万之京李颀1、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有《陈伯玉集》。2、主张:改革六朝以来绮靡纤弱的诗风,恢复《诗经》的“风、雅”传统,强调比兴寄托,提倡汉魏风骨。存诗100余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38首和《登幽州台歌》。3、地位:他的诗歌创作,是唐代诗坛从初唐向盛唐发展的一个分水岭。白居易评价:“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陈子昂684春,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面对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怀抱。写作背景初读诗歌原文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春夜别友人译文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先写离别时室内的人和物,再写朋友告别时室外之景,突出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空间:离堂华筵(室内)别路山川(室外)洛阳古道(遥想)景色:银烛青烟明月高树悠悠远道金樽绮筵长河晓天情感:相对无言时光催人悠悠离情离情缠绵难舍难分此会何年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景色随空间而变化,情感跟随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整体感知1、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①首联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这样写有何作用?通过白描、摹色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别宴的隆重,晶莹洁白的蜡烛(银烛)吐着袅袅的青烟,华美的筵席(绮筵)上,频举金色考究的酒杯(金樽)。如此隆重的场面,烘托出友情的深厚,离情的缠绵。②赏析该联“吐”字的妙处。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银烛静静地冒着青烟的情形,渲染了别时凄清的氛围。从而使我们仿佛看到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品读诗歌2、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该联自谢朓《离夜》诗的“离堂华烛尽,别幌清琴哀”二句化出,相比之下,该联在意境上具有什么特点,有何表达效果?该联比谢诗显得出语更自然意境更深远,虚实结合,明确地抒写出此时此地惜别的情景,突出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旅途艰险的担忧。3、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简要分析该联的的表达效果。a、通过的黎明景色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凉气氛,衬托了依依惜别之情。b、同时这联看上去是描写景物,实际上也是在写时间流逝。“隐”与“没”形象地写出了时间流逝的过程。已经一夜了,主客双方已然没有分别,从而衬托了别情之深。4、悠悠洛阳道,此会是何年。简要分析该联的的表达效果。运用白描手法,“悠悠”二字勾勒出了此去洛阳的道路十分遥远,表现了对前途的隐忧。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送魏万之京李颀李颀李颀(690?-715?),赵郡人。开元二十三年(七三五)中进士,他曾任新乡尉,因久未升迁,便辞官归隐于颖阳东川。和当时的诗人王维、綦(qí)毋潜、高适、王昌龄、崔颢等均有唱和之作。擅长七言歌行和七律,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刻画人物形象,对于音乐声情的描绘,更具特色。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贺的《李凭弹箜篌》曾受李颀影响。魏万,后改名魏颢,是李颀的晚辈朋友。他不但与李颀情谊甚厚,与李白等诗人也有交往。李白诗集中,也有《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的长诗。李颀的这首诗,是为送魏万西赴长安而作。李颀晚年家居颍阳而常到洛阳,此诗可能就写于洛阳。朗诵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zhēn)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请整体理解,补出跳跃的内容,用现代语言译写早晨听你唱着离别的歌,昨夜初下微霜你刚刚渡过黄河。心中惆怅听不进去鸿雁的哀鸣,何况客中要经过重重云山。潼关城的树色催得寒气越来越重,(冬天已经近了,)长安城中傍晚时分捣衣的声音分外多。不要把长安看作行乐的地方,容易虚度年华徒然让岁月流逝。赏析1、李颀《送魏万之京》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请从叙事、写景、抒情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说说这首诗的炼句之妙。诗人是把叙事、写景和抒情交织在一起来写的。如首联,“朝闻游子唱离歌”,先说朋友要走,再说“昨夜微霜初渡河”,点明昨晚的景象,倒叙的笔法。将深秋时节朋友告别的萧瑟气氛渲染得极为凄清,叙事中有景、有情。颔联用了倒装的手法,加深了描写。“鸿雁”、“云山”是感官接触到的物象,但出以“愁里听”和“客中过”,即是由事见景、由景生情,容易唤起人们的共鸣。颈联,“关城树色”和“御苑砧声”,虽是想像,联系气候、时刻等环境条件,有声有色,非常自然。而“催”字、“向”字,更见推敲之功。2、“关城树色催寒近”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诗人却说树色带来了寒气,说说这样写的妙处。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象树色带来寒气,见树色而知寒近,是树色把寒催来的。再加一个“催”字,运用拟人手法把平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3、“砧声”也是诗人常常引进的意象,说说这个意象的情愫。砧声一般在傍晚或者月夜出现,又为长安特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砧声”意象里渗透的情愫:1)亲人即将别离,怀一种思念之意;2)衬托夜的寂静,突现那种旷阔幽渺的意境。4、分析最后两句寄寓怎样的意味。“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1)亲切的嘱咐,可谓语重心长;(2)又有勉励之意,诗人以流景易逝,要珍惜寸阴,早日成就功业来勉励到长安谋求功名的后背,婉转动情。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