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集合课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高三第一轮复习——集合一.【要点精讲】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成为集合。通常用大写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各个对象叫做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字母a、b、c……表示。(1)若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a;若b不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b。(2)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满足:确定性、互异性与无序性。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无序性:集合中不同的元素之间没有地位差异,集合不同于元素的排列顺序无关;(3)表示一个集合可用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例如:A={a1,a2,……}.。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例如:{212}Mxx。图示法:画一条封闭的曲线,用它的内部表示一个集合。例如:注意: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图示法一般用作解题辅助方法,多用于集合的运算。(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复数集,记作C。2.集合的包含关系:(1)子集: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称A是B的子集(或B包含A),记作AB(或BA);真子集:若AB且A≠B,则称A是B的真子集,记作AB;(2)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若AB且BA,则称A等于B,记作A=B;(3)简单性质:1)AA;2)A;3)若AB,BC,则AC;4)若集合A是n个元素的集合,则集合A有2n个子集(有2n-1个真子集,有2n-2个非空真子集)。3.全集与补集:(1)全集:包含了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的集合称为全集,记作U;(2)补集:若S是一个集合,AS,则,SC=}|{AxSxx且称为S中子集A的补集;a1,a2-2-(3)简单性质:1)SC(SC)=A;2)SCS=,SC=S。4.交集与并集:(1)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B的交集。记作:}|{BxAxxBA且。(2)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BxAxxBA或注意: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5.集合的简单性质:(1);,,ABBAAAAA(2);,ABBAAA(3));()(BABA(4)BBABAABABA;;(5)SC(A∩B)=(SCA)∪(SCB),SC(A∪B)=(SCA)∩(SCB)。二.【典例解析】题型1:集合的概念例1.(2009广东卷理)已知全集UR,集合{212}Mxx和{21,1,2,}Nxxkk的关系的韦恩(Venn)图如图1所示,则阴影部分所示的集合的元素共有()A.3个B.2个C.1个D.无穷多个解析:由{212}Mxx得31x,则3,1NM,有2个。答案:B题型2:集合的性质例2.(2009山东卷理)集合0,2,Aa,21,Ba,若0,1,2,4,16AB,则a的值为()A.0B.1C.2D.4解析:∵0,2,Aa,21,Ba,0,1,2,4,16AB,∴2164aa∴4a。答案:D-3-随堂练习:1.(广东地区2008年01月份试题)设全集U=R,A={x∈N︱1≤x≤10},B={x∈R︱x2+x-6=0},则下图中阴影表示的集合为()A.{2}B.{3}C.{-3,2}D.{-2,3}解析:易得B={-3,2},故阴影为BA={2}。答案:A2.已知集合A={y|y2-(a2+a+1)y+a(a2+1)0},B={y|y2-6y+8≤0},若A∩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解析:由题知A={y|ya2+1或ya},B={y|2≤y≤4},我们不妨先考虑当A∩B=时a的范围.如图24a2+1a由4122aa,得332aaa或,∴3a或23a.即A∩B=时a的范围为3a或23a.而A∩B≠时a的范围是其补集,从而所求范围为332|aaa或.例3.已知全集32{1,3,2}Sxxx,A={1,21x}如果}0{ACS,则这样的实数x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x,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析:∵}0{ACS;∴AS00且,即322xxx=0,解得:1230,1,2xxx当0x时,112x,为A中元素;当1x时,Sx312当2x时,213xS∴这样的实数x存在,是1x或2x。另法:∵}0{ACS,∴AS00且,3A∴322xxx=0且213x,∴1x或2x。变式题:已知集合2{,,2},{,,}AmmdmdBmmqmq,0m其中,AB且,求q的值。解析:由BA可知,(1)22mqdmmqdm,或(2)mqdmmqdm22解(1)得1q,解(2)得21,1qq或,-4-又因为当1q时,2mqmqm与题意不符,所以,21q。题型3:集合的运算例4.(2008年河南)已知函数1()2xfxx的定义域集合是A,函数22()lg[(21)]gxxaxaa的定义域集合是B(1)求集合A、B(2)若AB=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析:(1)A=|12xxx或,B=|1xxaxa或(2)由AB=B得AB,因此112aa所以11a,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1,1例5.(2009宁夏海南卷理)已知集合1,3,5,7,9,0,3,6,9,12AB,则NACB()A.1,5,7B.3,5,7C.1,3,9D.1,2,3解析:易有NACB1,5,7。答案:A题型4:图解法解集合问题例6.(2009年广西北海)已知集合M=149|22yxx,N=123|yxy,则NM()A.B.)}0,2(),0,3{(C.3,3D.2,3答案:C例7.设全集RU,函数)1)(1|1lg(|)(aaxxf的定义域为A,集合}1cos|{xxB,若BACU)(恰好有2个元素,求a的取值集合。解析:axax1|1|01|1|,1a时,01a,∴2axax或,∴),()2,(aaA,∴aaACU,2。kxx2,1cos,∴)(2zkkx,∴},2|{zkkxxB。当1a时,aaACU,2在此区间上恰有2个偶数。则0222421aaaaa例8.向50名学生调查对A、B两事件的态度,有如下结果:赞成A的人数是全体的五分之三,其余的不赞成,赞成B的比赞成A的多3人,其余的不赞成;另外,对A、B都不赞成的学生数比对A、B都赞成的学生数的三分之一多1人。问对A、B都赞成的学生和都不赞成的学生各有多少人?解析:赞成A的人数为50×53=30,赞成B的人数为30+3=33,如图:-5-记50名学生组成的集合为U,赞成事件A的学生全体为集合A;赞成事件B的学生全体为集合B。设对事件A、B都赞成的学生人数为x,则对A、B都不赞成的学生人数为3x+1,赞成A而不赞成B的人数为30-x,赞成B而不赞成A的人数为33-x。依题意(30-x)+(33-x)+x+(3x+1)=50,解得x=21。所以对A、B都赞成的同学有21人,都不赞成的有8人新疆源头学子小屋特级教师王新敞@126.comwxckt@126.com王新敞特级教师源头学子小屋新疆。例9.求1到200这200个数中既不是2的倍数,又不是3的倍数,也不是5的倍数的自然数共有多少个?解析:如图先画出Venn图,不难看出不符合条件的数共有:(200÷2)+(200÷3)+(200÷5)-(200÷10)-(200÷6)-(200÷15)+(200÷30)=146所以,符合条件的数共有200-146=54(个)题型5:集合综合题例10.(1999上海)设集合A={x||x-a|2},B={x|212xx1},若A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析:由|x-a|2,得a-2xa+2,所以A={x|a-2xa+2}。由212xx1,得23xx0,即-2x3,所以B={x|-2x3}。因为AB,所以3222aa,于是0≤a≤1。例11.已知{an}是等差数列,d为公差且不为0,a1和d均为实数,它的前n项和记作Sn,设集合A={(an,nSn)|n∈N*},B={(x,y)|41x2-y2=1,x,y∈R}。试问下列结论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正确,请举例说明:(1)若以集合A中的元素作为点的坐标,则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2)A∩B至多有一个元素;(3)当a1≠0时,一定有A∩B≠。解析:(1)正确;在等差数列{an}中,Sn=2)(1naan,则21nSn(a1+an),这表明点(an,nSn)的坐标适合方程y21(x+a1),于是点(an,nSn)均在直线y=21x+21a1上。(2)正确;设(x,y)∈A∩B,则(x,y)中的坐标x,y应是方程组1412121221yxaxy的解,由方程组消去y得:2a1x+a12=-4(),当a1=0时,方程(*)无解,此时A∩B=;X3+133-XX30-XUBA3的倍数2的倍数5的倍数-6-当a1≠0时,方程()只有一个解x=12124aa,此时,方程组也只有一解1211214424aayaay,故上述方程组至多有一解。∴A∩B至多有一个元素。(3)不正确;取a1=1,d=1,对一切的x∈N*,有an=a1+(n-1)d=n0,nSn0,这时集合A中的元素作为点的坐标,其横、纵坐标均为正,另外,由于a1=1≠0新疆源头学子小屋特级教师王新敞@126.comwxckt@126.com王新敞特级教师源头学子小屋新疆如果A∩B≠,那么据(2)的结论,A∩B中至多有一个元素(x0,y0),而x0=5224121aa<0,y0=43201xa<0,这样的(x0,y0)A,产生矛盾,故a1=1,d=1时A∩B=,所以a1≠0时,一定有A∩B≠是不正确的。三.【思维总结】集合知识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中广泛使用的集合语言,并用集合语言表达数学问题,运用集合观点去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1.学习集合的基础能力是准确描述集合中的元素,熟练运用集合的各种符号,如、、、、=、SCA、∪,∩等等。2.强化对集合与集合关系题目的训练,理解集合中代表元素的真正意义。注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