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1.冲裁•(1)什么是冲压?落料与冲孔的区别?•冲压——利用模具和冲压设备对板料金属进行加工,以获得所需要的零件形状和尺寸。•落料:从板料冲下所需形状的零件(或毛坯)留下带孔的部分为废料)。•冲孔:在工件上冲出所需形状的孔(冲去的为废料)。•••(2)什么是模具间隙?怎样控制模具间隙以得到最好的冲裁件质量?•模具间隙——凸、凹模刃口间缝隙的距离。双面间隙用Z表示,单面间隙用c表示。通常落料和冲孔用双面间隙Z,弯曲和拉深用单面间隙C。•1.间隙对冲裁件质量的影响•冲裁件质量是指切断面质量、尺寸精度及形状误差:•切断面应平直、光洁,即无裂纹、撕裂、夹层、毛刺等缺陷;•尺寸应保证不超出图纸规定的公差范围;•零件表面应尽可能平整,即穹弯小。•影响冲裁件质量的因素有多种,其中间隙值大小与均匀程度是主要因素。•••当把凸、凹模间隙控制在一定的合理值范围内时,由凸凹模刃口沿最大剪应力方向产生的上下裂纹将位于一条直线上、互相重合。•(3)分开加工的优点是制造周期短,复制的凸、凹模具有互换性,适于制造标准件类型的凸、凹模。•(4)配合加工的优点是可以放大基准件的制造公差,以降低模具制造难度。•(5)计算冲裁力的目的:为合理地选用压床和设计模具•(6)排样:冲裁件在条料或板料上的布置方法。•(7)搭边:排样时工件之间以及工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留下的余料。•(8)冲裁模按工序组合程度分为三大类:单工序模、连续模、复合模。行程次数、模具位置、完成工序的特征:••行程次数•模具位置•完成工序•2.弯曲•(9)弯曲圆弧处内、外层纤维分别受何种类型的应力?弯曲件回弹的原因是什么?(弹性回复)•弯曲件回弹的结果,是其弯曲半径和弯曲角与模具发生差异,与弯曲件要求的形状和角度不一致。•(10)什么是应变中性层?怎样计算其长度?•板料弯曲时,沿变形区的切向,外层纤维受拉,内层纤维受压,在拉伸与压缩之间存在着一个既不伸长、也不压缩的纤维层,称为应变中性层。应变中性层位置的分析用于弯曲件毛坯长度的计算。•塑性弯曲时应变中性层位置ρ0=(r+ξt/2)ξ,弯曲中随变形程度的逐渐增加,应变中性层位置从几何中间层位置开始逐步向内移动。•••(11)什么是校正弯曲?校正弯曲的目的是什么?•板料经自由弯曲后开始与凸、凹模表面全面接触,此时如果凸模继续下行,零件受到模具挤压继续弯曲,弯曲力急剧增大,称为校正弯曲。校正弯曲的目的在于减少回弹、提高弯曲质量。••(12)什么是最小相对弯曲半径?有何作用?•防止外层纤维拉裂的极限弯曲半径称为最小相对弯曲半径,以rmin/t表示。弯曲时若弯曲半径大于rmin/t,则可避免材料产生裂纹。rmin/t越大,越易于断裂•3.拉深•(13)起皱、拉裂、制耳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是什么?•起皱主要是由于法兰的切向压应力σθ超过了板料临界压应力所引起。常见的防皱措施是采用压边圈,把法兰压紧在凹模表面上。•拉裂①在凸模前端圆角位置A、B两处是板料变薄最剧烈处,其断面面积小,传递同一拉力时其应力最大。②该处弯曲区表面拉应力大。当拉应力大于材料的抗弯强度σb时,就会在此处产生拉裂。•拉裂的防止措施:•①工艺设计上,减少每次拉深的变形量,适当增加拉深次数;•②模具设计上,加大凸模的圆弧半径;•③材料选择上,选用σs/σb(屈强比)比值小,即塑性较好的材料。•制耳:塑性变形是滑移过程,金属晶体存在各向异性(织构),各向滑移量不同,形•单工序模•1次•1次•1次•连续模•1次•2次及以上•1次•复合模•1次•1次•2次及以上成凸耳。•防止出现凸耳措施:拉深完成后加修边工序,将不平处割去。•••(14)圆筒件拉深时最可能在什么部位出现裂纹?为什么?•筒壁。拉深后的圆筒中留有大量残余应力。外表面为拉应力,内表面为压应力,这种残余应力在筒壁产生弯曲力矩,它由筒壁端部附近的周向拉伸所平衡。这种周向拉伸应力的存在。会使筒壁由于应力腐蚀而开裂•二、计算•1.毛坯(冲裁排样、弯曲应变中性层长度、拉深件圆片直径)•1.材料的经济利用•排样:冲裁件在条料或板料上的布置方法。•衡量排样经济性的标准是材料利用率,也就是工件的实际面积A0与板料面A的比值,即•式中:A为所用材料的面积,包括工件面积与废料面积。••圆筒件的毛坯圆片状直径为:2底口2底r8+d2+hd4+d4rAD••2.冲裁模具工作部分尺寸计算:落料/冲孔、分开加工/配合加工、凹模和凸模、名义尺寸和公差(共4种组合,必须重点掌握)。•3.力参数(冲裁力、弯曲力、拉深力)计算。•平刃模具冲裁时,其冲裁力F0可按下式计算:•F0=L×t×τ•式中:L——冲裁工件周长•t——材料厚度•τ——材料的抗剪强度,单位MPa。•查P21表2-8。••弯曲力有下列经验公式:•对于V形件最大自由弯曲力为F自=btrkbt26.0•对于U形件最大自由弯曲力为F自=btrkbt27.0•式中k——安全系数,一般取k=1.3;•b——弯曲件宽度;t——弯曲件厚度;•r——弯曲半径;σb——材料抗拉强度MPa•2.校正弯曲力•校正弯曲力F校=A×p•式中:A——弯曲件校正部分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参见右图)•p——单位面积上的校正力,查P58表3-3。•拉深力计算•经验公式:第一次拉深F1=πd1tσbK1•第二次及第n次拉深Fn=πdntσbK2•式中:t-料厚;•d1、dn-第一次、第n次拉深半成品直径;•σb-抗拉强度;•K1、K2-系数,查P93表4.9。••••4.压力中心(要求列清计算过程)•模具压力中心是冲裁时合力的作用点。模具压力中心应位于模柄轴线上,与压力机滑块中心一致。否则,冲压时会产生偏载,导致模具以及压力机滑块与导轨的急剧摩擦,降低模具和压力机使用寿命。•冲裁有两个对称轴的工件(如矩形)时,压力中心即为两个对称轴的交点上。•冲裁异形件(没有对称轴或只有一个对称轴)时,需要计算压力中心,方法如下:•(1)原理:根据空间平行力系力矩平衡的原理。•(2)计算过程:•①画出工件断面图;•②选取坐标系的类型、方位。对于直角坐标系,让坐标轴通过工件断面轮廓线的一个直边;若工件有一个对称轴,则一个坐标轴应与其重合,这样可以简化计算。•③把轮廓线按相同规律分段,并求出各线段的重心坐标(xi,yi),对于直线段就是其中点的坐标。•④计算合力P作用点(压力中心)的坐标(x0,y0)。•••••5.卸料弹簧的选用计算•右图中,S1——空载时凸模•缩入卸料板内的距离•S2——工作时凸模伸入凹模刃•口内的距离•S3——旧凸模相对于新凸模的•最大磨削量•t——板料厚度•工作时凸模前端的最大工作行程(=总行程-空行程),即卸料弹簧的相对压缩量为ΔF=S1+S2+S3+t,工作时弹簧的总压缩量F=F0+ΔF,工作负荷FFPP00•例题:设卸料力为200kgf,厚度t=2mm,凸模缩入卸料板内1mm,工作完后凸模深入凹模内1mm,凸模允许重磨量6mm,弹簧个数为2,要求选用卸料弹簧。•解:一个弹簧的安装负载为:•P0=200/2=100(kgf)•按P1>>P0,从JB425-62中的下左表预选68~72,工作时的相对压缩量:•ΔF=S1+S2+S3+t=1+1+6+2=10(mm)•No.•P1•kg•H•mm•H1•mm••F1=H-H1•F0=F1×P0/P1•F=F0+ΔF•P=P1×F/F1•68•69•70•71•72•155•60•80•120•160•200•44.5•58.2•85.7•113.2•140.5••15.5•21.8•34.3•46.8•59.5•10.0•14.1•22.1•30.2•38.4•20.0•24.1•32.1•40.2•48.4•200•171•154•133•126•要求弹簧的工作负载P必须在弹簧的最大许可负载P1的范围内,P<P1,则可选用70~72号弹簧。考虑到压力机闭合高度和弹簧及模具成本等因素,最后选用70号弹簧,其极限负荷P1=155kg,自由长度H=120mm,极限压缩长度H1=85.7mm,另查JB425-62有:外直径DH=45mm,钢丝直径d=7mm,圈距(自由间距)t=11.5mm。•••6.拉深次数、拉深系数计算•拉深系数和次数的确定圆筒形件的拉深系数为)1(拉深前圆筒断面积拉深后圆筒断面积m•补充例题:•需要加工右图所示的圆筒形拉深件,材料为08钢,要求计算毛坯尺寸,并计算拉深次数和各次拉深的拉深件参数。•解:零件高度h为50~100,查P88表4.4取修边余量Δh=6,h=61.5+6=67.5•1.毛坯直径)(774812414.325.6720412r8+d2+hd4+d222底口2底mmrD•2.总拉深系数26.07720Ddmn•3.查P89表4.5(毛坯相对厚度t/D=1/77=0.013=1.3%)得m1=0.54,表中m2~mn为0.76~0.84,取•则拉深次数9.31lglglg1mmmn••这里取n=4•问题:如果算出n=3.2,如何取值最终n?••••3.比较分析•冲裁•弯曲•拉深•成型特征•在凸、凹模作用下完成•过程:弯曲→剪切→撕破分离•成形部位:分离面•在凸、凹模作用下完成。•过程:弯曲•在凸、凹模作用下完成。•过程:开始时模口处弯曲→径向受拉,周向受压→弯成直壁。•成形部位:开始后凸缘和凹模圆弧入口处•工件形状•片状(平面)•各种形状•筒状•冲裁•弯曲•拉深•工艺问题(原因和防止措施)•1.分离面呈锥面•2.分离面存在撕裂和剪切区•3.端面有圆角•变形圆弧处可能会开裂,弯曲件外形不平整,回弹•1.制耳•2.起皱(加压边圈)•3.筒底圆弧处可能开裂和毛刺•毛坯特征•落料:板、条、带•冲孔:片(落料提供外形)•片(落料提供)•圆片(落料提供),•筒(由前次拉深提供半成品)•模具特征•冲裁•弯曲•拉深•工作部分•工艺部分•整体要求•落料/冲孔、分开加工/配合加工、凹模和凸模、名义尺寸和公差。•送进、取出料(导料销、挡料销),卸料弹簧的选用。•导向零件(导柱和导套)。•凸、凹模,名义尺寸和公差(不考)。•送进、取出料•一般没有导向零件•凸、凹模,名义尺寸和公差(不考)。•送进、取出料•一般没有导向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