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 (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北方南方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宋齐梁陈东汉隋朝魏晋南北朝(220—589)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南朝一、改革的背景(一)有利的社会条件(民族大融合趋势加强)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社会相对稳定。参照汉族政权的统治方式由游牧生活方式转向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北魏重用汉族儒生,兴办太学,吸收汉族文化。(二)、改革的必要性——社会矛盾激化阶级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4、个人因素:在冯太后的影响下,孝文帝对汉文化有浓厚的兴趣。1、政治:2、经济:3、文化思想:目的:巩固统治根本原因主要原因二、改革的内容整顿吏治1、实行俸禄制2、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3、设立三长制(一)前期:冯太后主持(二)后期:孝文帝亲政1、迁都洛阳(495年)(原因、策略、目的)易风移俗2、学习汉族人的生活习俗创立新制1)改穿汉服2)改用汉姓,定门第3)提倡与汉族通婚4)改说汉语5)改籍贯3、学习汉族人的典章制度1)尊儒崇经,兴办太学2)恢复汉族的礼乐制度3)模仿汉族官制和法制政权封建化加速三、改革的影响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一次影响深远的汉化(封建化)改革。(一)、性质:(二)意义1、推动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2、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3、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全盘汉化,没有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三)、局限性:1.北魏统一北方后,统治面临着深重的危机,具体表现①社会矛盾激化②民族矛盾尖锐③人民起义不断④争权夺利频发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B2.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我国古代一次重要的改革。其背景①统一黄河流域后,各族人民共同生产,相互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②孝文帝接受汉族地主阶级建议③为加强对各族人民控制④北魏统治面临危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D3.北魏孝文帝改革前期冯太后首先推行的改革措施是()A.推行均田制B.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C.设立三长制,强化对地方的控制D.推行新的租调制。B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均田制的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也建立起来,这里指的是A.废除宗主督护制,改行三长制B.整顿吏治,制定俸禄制度C.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俸禄制D.改行三长制,迁都洛阳A5.(2010·深圳模拟)(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C.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A6.(2010·汕头模拟)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材料主要反映了()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D.5世纪洛阳商业盛极一时A7.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一次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全面改革,其最深远的影响是()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北方农业恢复发展B.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C.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D.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D8.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表现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迁居洛阳的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B.鲜卑贵族广占良田,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C.汉族学习了鲜卑族的游牧经验D.“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描写了鲜卑女子的汉化D9.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政策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①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发展水平②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③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④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C10.导致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主要原因是()A.汉族地主的建议B.南北对峙的形势C.民族矛盾的激化D.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形态D11.(2010·常州模拟)北魏统一北方后,对基层统治实行宗主督护制,宗主督护制导致()A.国家赋税增加B.豪强地主隐瞒人口C.农民负担减轻D.社会矛盾缓和B12.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A.学会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B.加速了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C.学会了汉族的文字和风俗D.生产生活稳定性增强B13.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和商鞅变法相比,不同点是()A.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B.为统一奠定了基础C.制度创新,并为后世沿用D.倡导严刑峻法。D14.(2010·宁德模拟)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我们得到的认识有①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②改革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③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④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③④A【材料一】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徒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材料二】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魏书》卷一百一十。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2分)(1)按人口分配土地。2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那些改革措施(3分)(2)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人通婚;改籍贯;学习汉族典章制度;迁都洛阳。材料三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民族间的服饰相互影响。孝文帝改革使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为国家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社会的影响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3分)材料一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1)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援引材料说明孝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和影响。(3分)你对这一措施的影响还有哪些补充阐述?(3分)均田制;“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材料二高祖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兴。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魏书·献文六王传·咸阳王禧传》(2)材料二中提到的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名称叫什么(援引材料说明)?(2分)指出孝文帝推行这一措施的目的有哪些?(1分)“断北语,从正音”。促进鲜卑族积极接收汉文化。(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溯源,以及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4分)(3)汉族先进文化;鲜卑民族传统。均田制影响了中国土地制度数百年;其他措施加速了鲜卑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魏书·高祖纪》材料二有人认为,以往对孝文帝改革的描述和评价有不妥之处,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不值得肯定,他的文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1)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以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根据材料一,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民族融合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什么过程?在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对此起促进作用的措施是什么?(6分)(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二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14分)答案:(1)农业化(农耕化)过程。措施:颁布《均田令》和实行租调制。(2)不正确。原因: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鲜卑族融入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整体中,为隋唐时期国家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这是历史的进步。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