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作者简介主要思想施仁政民贵君轻人性本善文天祥,拒绝元人的高官厚禄,宁死不降。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动词,同时得到“兼”是副词状语置后.喜爱生命大义舍弃译文: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①开篇运用鱼和熊掌设喻(比喻论证),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生动形象地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②同时又作为一个事实论据深入浅出地阐明了论点。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探究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超过、胜过读wéi,动词,做,干苟且偷生读Wù,动词,厌恶。与“欲”相反名词,祸患,灾难通“避”,躲避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所以有灾祸我不躲避。译文:比所欲甚于生(义)故不苟得所恶甚于死(不义)故不避患辨证分析(正面)“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大众作有利之事,为国家建设做事,为了别人安危挺身而出等。“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事情。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国家,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的事。探究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有什么不可以干呢?假如,假使那么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动词,做,干译文:没有假设分析(反面)所欲莫甚于生(最喜生)何不用(不择手段求生)所恶莫甚于死(最恶死)何不为(不择手段躲祸)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通过这种方法。因此,由此可见。译文:由是则生由是避患不用不为有甚于生者有甚于死者因果分析(原因)(结果)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只是有道德的人有这颗心(辨别“义’’与“不义”,并保持它),人人都有这颗心(孟子认为人生下来本性是善良的),只是有道德的人能永远不失去它罢了。不仅仅这种思想不丧失。译文:“非独贤者有是心”中“是心”指什么?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操守而不丧失善心(天性、天良)。探究(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升华主题递进论说非独贤者有人皆有贤者勿丧分析第一部分舍鱼而取熊掌比喻论证舍生而取义正面论证反面论证不为苟得“甚于生者”“义”;“甚于死者”“不义”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所欲莫甚于生所恶莫甚于死论点患有所不避论证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人人都有向善之心,(“性善论”)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没有礼貌的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吆喝。尔,助词。给饥饿的过路人因轻视而不肯接受用脚踢着。译文:一箪食一豆羹“呼尔”“蹴尔”不屑接受羞恶之心舍生取义得——生舍——死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注:“于我何加焉”即“何加于我焉”。)高位厚禄通“辨”,辨别有什么好处通“德”,感激通“欤”,吗,语气助词译文:侍奉为了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接受万钟不辨礼义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通“向”,从前。为了,介词wèi做,动词wéi停止,放弃天性译文:请简要分析第二段的论证思路首先举了“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从正面论证舍生取义行为的可贵,然后从反面举例,说明不辨别义而接受万钟之禄,这种做法是见利忘义的。最后将过去和现在对比,说明这样的做法是失掉本心。接受万钟不受食羹丧失本心身外之物关乎生死保有本心鱼熊掌舍鱼取熊掌类比比喻义舍生取义生以生活常理为喻,引出中心论点。A生、欲不为苟得甚于生死、恶不避祸患甚于死欲何不为莫甚于生恶何不用莫甚于死正反从正反两面分析论证B义重于生生重于义人皆有本心,贤者保有本心C第一部分提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并说明“义”的美德就是人所固有的,“义”重于生命。第二部分举例进一步论证“义”重于生命,不能“见利忘义”,否则就是失掉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行道之人、乞人正反不辩礼义、乞人受万钟弗受、不屑举例有本心失本心(重义)(取义)二、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5.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用“鱼'喻“生”,用“熊掌”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提出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将生比做鱼,将义比做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主题本文先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义比生命重要,人应该舍生取义,保持本心的道理;然后通过对比论证,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要失去本心。三、古今异义1.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钟古义: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2.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古义:代词,这种今义:判断动词,是四、词类活用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名词作动词。六、虚词之:助词行道之人弗受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代词呼尔而与之人皆有之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的不译他指羞恶之心指不辨礼义而受之这件事2、于:介词所恶有甚于死者万钟于我何加焉表示比较,比表示对象,对、对于3、为:介词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动词: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故不为苟得也为了为了做,接受做4、则:连词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示假设,如果表示结果,就而:连词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呼尔而与之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表示并列,不译表示转折,却表示修饰,不译表示承接,就表示转折表示转折,却1.给下列加色字注音所恶()一箪食()一豆羹()蹴()苟得()不屑()wùdāngēngcùgǒuxiè课堂练习2、指出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①乡为生死而不受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④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乡”通“向”;从前。“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与”通“欤”;语气词,无实义。“辩”通“辨”;辨别。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色的字词。①二者不可得兼()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③此之谓失其本心()④贤者能勿丧耳()⑤故患有所不辟也()⑥呼尔而与之()同时占有假使,假如天性、本性丧失、丢掉祸患、突难助词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3.万钟于我何加焉!4.此之谓失其本心。这就叫做失去了本来的良心(也就是忘了本)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由此可见,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更厉害的.不只是有道德的人有这心,人人都有这颗心,只是有道德的人能永远不失去它罢了练习:翻译下列句子。3、简要回答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舍生而取义。⑵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⑶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4、利用文段中“义”的含义,写出三个含“义”的成语。义不容辞、义愤填膺、义无反顾、义正词严开放性试题1、我国历史上,许多人把文中的观点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作为自己最高道德标准来追求。请根据你所掌握的有关知识,举一个能用本文观点来赞美的例子。*示例:文天祥,拒绝元人的高官厚禄,宁死不降。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2,、《鱼我所欲也》表明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你是怎样看待这种情趣和态度的?孟子表明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的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高尚的气节,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值得我们学习。孟子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在当今社会,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如何处理好“舍生取义”和“珍爱生命”的关系?生命只有一次。面对诱惑和考验,我们既需要珍爱生命,同时应该用智慧去维护“道义”。如①鲁迅先生,用100多个笔名,与敌人斗智斗勇,既保全了自己,又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捍卫了正义和真理。5、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6、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孟子的名言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