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课件WORD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湖南工业大学09级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Email:hufan1121@163.com主讲:胡帆第一讲导论: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一、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与性质二、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三、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一、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与性质(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二)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三)贯穿于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四)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哲学(五)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六)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人来自自然界,并且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人存在的实质是实践(人存在就是实践)。人在实践中创造出实践手段——科学技术。(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关于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和普遍规律的学说,也就是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引发的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的概况、总结和展望。⑴整个世界的历史可以划分为相互联系的自然史和人类史。⑵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个前提,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通过物质生产劳动从自然界取得必需的生产资料。⑶科技是在劳动中产生、形成、发展起来的。⑷近代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将人类社会从闭塞、落后的农业社会推向开放、进步的工业社会。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自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有着天然联系,它们彼此制约、相互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研究。——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范围涉及自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从对象上看,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科学。(二)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3.辩证唯物主义的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4.科学技术与社会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旨在从哲学上对自然界(包括人工自然)作出既唯物又辩证的说明,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及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依据科学发现的历史过程和事实,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方法作出哲学概括和总结,阐明科学的本质、价值、科学研究的主要环节和基本过程,揭示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从哲学上对人类认识自然的一般方法的概括。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依据技术发明和创新的历史过程和事实,阐明技术的本质、价值、技术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基本环节。3.辩证唯物主义的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从哲学上对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概括。从哲学上阐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探索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或者科学、技术、社会协调发展的一般规律。4.科学技术与社会1.自然界是第一性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基本观点。3.科学技术是自然发展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中介。4.社会发展经历不同的历史间断,自然辩证法的内容有所不同。(当前主要研究科学技术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三)贯穿于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就学科性质看,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一般规律。是关于自然的哲学,关于认识自然的哲学,关于改造自然的哲学,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哲学。(四)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哲学1.从研究内容上看,它把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认识和变革自然的活动都看成是有结构的整体,研究其中普遍而深刻的规律性,因而具有哲学世界观的意义;自然辩证法的哲学性质的主要表现:3.从研究方法上看,它不局限于一般的归纳、演绎、分析和综合,而更重视哲学抽象。2.从研究角度上看,它主要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来研究自然、人以及两者的中介,因而具有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相统一的特点;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学科。具有明显的交叉性和很强的综合性。在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的中间环节。与历史唯物主义处于同等地位。(五)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科学技术哲学也是研究科学技术的。但与自然辩证法不同:1.自然辩证法包括自然观,并以自然观作为理论基石。科技哲学不包括自然观(自然观是自然哲学、科学实在论或哲学本体论的内容。)(六)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2.科技哲学一般着重从科学技术成果、过程、方法等方面相对孤立地研究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把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来研究,注重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二、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19世纪)(二)自然辩证法的发展(20世纪初)(三)20世纪中叶以来自然辩证法的新发展自然辩证法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过程中,而系统的确立是在19世纪70~80年代历史观方面的完成之后,以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为标志。(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19世纪)为确立辩证的和唯物的自然观,马克思、恩格斯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理论工作:⑴批判分析了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从黑格尔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⑵批判分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方法论。(马克思阐发了一些新思想。)⑶研究了劳动和人的生存、发展,以及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⑴劳动工具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根本标志。(人必然要创制工具)⑵劳动工具的不同划分了不同的历史时代。(工具是人创造的,不同时代创造的工具不同)⑶先进的劳动工具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劳动工具是产生力水平的标志)⑷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市场竞争力、经济发展动力之所在。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等著作中提出了关于科学技术的新观点: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提出了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提出技术具有两重性,等等。在此基础之上,恩格斯在《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中介》等著作中,详细地阐发了自然辩证法思想。①以运动形式相互转化为中心的无限流动和循环的自然观。②以实验和假说相结合为中心的辩证综合的科学方法论。③科技与生产、社会协调发展的科技观。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的三大发现(电子、X射线、放射性的发现)对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挑战:“物质消失了”,“唯能论”。(二)自然辩证法的发展(20世纪初)德国物理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能是世界上的真正实体,一切外界现象都可以说是能量之间的过程。19世纪末以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日趋紧密:⑴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开始了一体化进程。突出表现: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⑵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⑶技术创新及开发研究成为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引入新的产品或产品的新质量,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来源,实行的新的企业组织。这些趋势促使对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作用关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出现了相关的新的学科:科学社会学、科学学、技术文化学等。3.在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方面更加注重技术的价值和技术创新研究2.在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方面,越来越注重科学理论的创造问题的研究(三)20世纪中叶以来自然辩证法的新发展1.在自然观方面,形成了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自然辩证法是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它从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渗透,视野广阔,富有启发性,因而自然辩证法课程是培养深厚理论基础、有战略眼光、具备文理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的必修课。有助于确立正确的自然观、科学观和技术观,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增进创造能力。三、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它有哪几方面的内容?2.如何认识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它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那些发展?4.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何意义?复习思考题1:第二讲科学的发展与自然观的演化主要内容一、古代科学技术与朴素唯物辩证自然观二、近代前期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三、近代后期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四、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新发展一、古代科学技术与朴素唯物辩证自然观1.朴素自然观的科学背景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主要内容包括:天文学:托勒密地心说科学:数学:欧几里德几何学力学:阿基米德静力学农业技术技术:纺织技术建筑技术2.古代自然观的代表形态古希腊自然哲学中形成的一种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是人类历史上自然观的最初形态。它开始抛弃史前的神话观念,开始尝试对大自然做出统一合乎理性的说明。这种自然观的基本内容是围绕自然的本原和万物皆变两个方面展开的。概念解释本原:希腊文原意是“开始”的意思,即构成世界的根源、元素、始基或共同基础,万物起始于它,又都复归于它。本原概念的提出,是古希腊人对纷呈杂多的现象世界进行整体性、统摄性把握的开端,它不仅说明了自然万物的初始状态,而且通过探求这个统率万物的隐藏的内在实质,追溯其生灭过程,揭示自然界固有的整体联系。其一、本质论自然观早期的自然哲学是从探索自然界的“本原”开始的,古希腊的哲学家们从直觉出发,一思辨的方式在总体上观察自然界,因此,他们十分自然的把自然现象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看作不言而喻的,并且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寻找这个统一。比如米利都学派。泰勒斯(公元前625年~公元前547年)是古希腊第一个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万物的开端是水;水是生命的本原,渗透在万事万物中,使得宇宙成为有机体。恩培多克勒(B.C.490-430):四根说他认为世界的本原不是一种,而是四种,即水、土、火、气四种元素,万物是由这四种元素构成的。万物的生灭和性质之差异是由于这四种元素不同混合的结果。他把这四种元素称之为“万物之根”。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前500-前440),最早提出了原子论。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前370)进一步发展了原子论,认为世界就是原子+虚空。原子不可再分,数目无限,按一定的形状,次序和位置结合与分离,形成万物。德谟克利特尽管古代的自然哲学家们在万物的本原问题上存在较多分歧,但他们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都认为本原是某一种或几种物质性的元素,这种观点已经完全是一种原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了。其二、万物皆变的自然观“万物是活的”,这是早期古希腊自然哲学家们看待宇宙的基本观点。他们认为世界或者构成世界的本原都是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并且初步意识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看作事物发展的动力,表现出了当时哲学家们的天然纯朴的辨证思维性质。米利都学派代表:阿纳克西曼德:无限者因为万物都从它产生,又复归于它;无数个世界连续地从它们的本质原中产生,又复归于它们的本原。赫拉克里特(B.C.540-480年):一切都存在,同时又都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的产生和消灭。“万物皆流,万物常在”“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赫拉克里特3.古代自然观的基本特点古代自然观最显著的特点是,从整体上对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作直观的考察,勾画了自然界的总画面。它肯定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论述了自然界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法,提出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思想。这些基本观点在本质上是正确的。具体地说,古代自然观对自然界的认识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力求简单第二,认为万物的本原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物质第三,整体直观性第四,富于想象第五,深信和谐第六,相信守恒第七,合乎常识4.古代自然观的历史局限性由于古代对自然界的研究,还没有进步到实验分析的阶段,对自然界的细节还不能做出科学地说明。因而,古代自然观又具有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等局限性。二、近代前期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历史背景(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为近代自然科学诞生提供了动力和条件(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提供了文化条件和思想基础;(3)实验方法的确立和科学团体的形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方法基础和

1 / 8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