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职业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的频率与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探究病因与疾病流行规律,借此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对措施效果进行考核评价。•职业流行病学(occupationalepidemiology)是流行病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学科中的实际应用。它是研究职业性病伤的发生频率、分布及其与职业有害因素和其他相关因素的因果关系或可能的科学。•一、职业流行病学特点与应用•职业流行病学围绕职业人群(人口学)、个人生活与居住环境及社会环境、工作环境(接触性质、强度、时间,防护等)、健康结局(疾病以及有关健康指标)四方面收集资料,在控制有关因素的影响之后,客观评价工作环境与健康关系。•职业病和/或职业有关疾病概念的出现,正是职业流行病学的重要贡献,前者职业接触与疾病的因果关系是肯定的,不接触不发病;后者职业接触是疾病发生病因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职业接触引发、加重、加速了疾病发展。职业环境特点,使职业流行病学调研有着独特的优势:①研究人群相对固定,通过就业记录,可获得个体详细职业史资料;②通过健康监护,可提供健康状况的动态连贯资料;③职业接触比较明确和强度(浓度)较高,有利于发现、确定接触反应关系。职业流行病学职业流行病学用途概括可以分为:①发现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研究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人群的健康影响及损害程度;识别和鉴定新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作用条件;估测接触人群的危险度。②阐明职业性损害在人群中的分布、发生和发展规律③制定、修定职业卫生标准和职业病诊断标准提供依据④评价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质量及其预防措施的效果•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设计的基本要求•1.明确调查目的•拟订调查设计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然后根据调查目的选用调查方法、确定调查对象及样本含量。职业流行病学的调查目的,大致有:•①调查致病原因;•②阐明致病条件;•③寻找接触一反应(或效应)关系;•④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横断面调查(现况调查)以及回顾性队列调查是最为常用的方法。2.确定研究对象和对照人群及样本量研究对象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正确选择对照人群关系到调查结论的准确性。研究对象应有明确界定,明确“接触”与“非接触”的定义。对照有内对照、外对照和自身对照三种。•内对照指调查对象与对照来自同一调查单位,工作性质及生活水平基本一致,仅在“接触”与“非接触”上有区别;•外对照则指两组对象来自不同行业(企业),此时应特别注意其可比性;•自身对照为调查对象本身,用以比较接触前后或采取预防措施前后的健康状况,这种对照虽较理想,但需有接触前的本底资料,常不易得到。•某一疾病的发生以及干预措施效果,受多种因素干扰,如果观察人数较少,就很难比较确切地得出结论。调查的对象越多,所获结论越可靠,但工作量大,人力物力耗费得大,工作不仔细,反而可能影响工作质量。样本量的大小要合适。•3.确定接触和疾病的含义•准确地划分接触和非接触、病与非病,关系到调查西方世界的准确性。合理评定得道接触水平是研究工人健康效应的基础,接触评定是通过询问调查、环境监测、生物监测等方法,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研究的疾病(病例)必须有明确的定义、诊断标准。•通过对接触评定、环境监测、生物监测等方法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描述、分析和判断,即可对研究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人群特征、接触途径、接触水平等进行评价。•4.确定研究类型•经常使用的类型为横断面调查、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5.表格设计•三、职业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的方法都可用于职业流行病学的研究:横断面调查、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一)横断面调查–横断面调查,在职业卫生中应用最多,通常称为现况调查或劳动卫生学调查。它是在某一较短的特定时间内一次性调查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者的健康状况,并与不接触组进行比较,以研究接触与健康损害的关系。•了解职业病损的存在、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不但是早期防治警告的信号而且有利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并制定职业卫生政策。•优点:花钱少、获得结果迅速,常用以提出新的关于研究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病伤的病因假设。•缺点:调查时职业性病伤与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同时存在,不能进行时间上因果联系的分析;对研究罕见的、病程短的职业性病伤不合适。•调查时应注意的问题:•健康工人效应;•时间关系;•病程因素;•解释患病率资料要谨慎。•(二)病例对照研究•多为回顾性调查,是根据现有的资料,选定一组已发生某种职业性病伤的人群(病例组)和一组或几组没有该种职业性病伤的人群作对照。在两组研究人群中用同样的方法回顾是否接触某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及接触的频度和强度,观察这些接触因素在病例组出现的频率是否高于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推断接触因素作为病因的可能性,从结果探索可能的病因。•耗时短、易执行、经济,对于发病率低的疾病尤为适宜。•(三)队列研究•是选择接触和非接触某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两组人群,追踪其发病结局,比较两组发病结局的差异,判断接触与发病有无因果关系及联系大小的一种观察方法。•主要用于检验病因假设。常在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对病因作出初步检验后,再应用队列研究进一步检验。•四、调查过程的质量控制•(一)建立调查质量控制系统•(二)调查员培训•培训的内容一般包括:①对课题研究作的介绍,使调查员对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有一个基本概念;②通过讲授、练习等方式,使调查员理解并掌握摘抄或询问随访时的具体要求和技巧,懂得标准编码或编码的使用常规、跳行询问格式、记录方式以及相关问题;③介绍“调查控制系统”④预调查后总结再培训.•(三)资料收集的质量控制••(四)资料预处理四、调查过程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