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程开发方案与方案框架图设计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阚维副教授目录教师培训课程开发方案应当如何制定一、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教啥学啥(学科需求)走哪要哪(阶段需求)问题求助(时间需求)愿学乐学(形式需求)二、教师培训的改革催生研修方式多样化教师的发展脱离不了学校的环境:制约与促进离开学校,谈论教师的发展,只能是空谈多种培训课程具有当下的、个性的针对性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来自于针对学校课程与教学实践的培训经验反思+同伴互助学校才是教育现象发生的地方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三、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依据教师培训课程的出发点:教师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培训课程的要求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中的“真”问题;体现教育改革和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主动构建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引导教师发行和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三、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依据传统教师培训课程的设计---自上而下顺向开发: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课程概念,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安排课程的各种要素,使之成为特定课程结构的过程思路是以存量内容确定课程内容,以现有人员的专业背景制定课程培训框架三、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依据教师培训课程的设计---内容来源:教师培训需求调查,培训内容依次为:教育理念类(需求度35.56%,达成度41.30%);教育理论类(需求度31.27%,达成度30.27%);学科知识类(需求度28.84%,达成度28.03%);教育技术类(需求度4.33%,达成度0.40%)三、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依据教师培训课程的设计---内容来源:教师培训需求调查,培训内容依次为:教育理念类(需求度35.56%,达成度41.30%);教育理论类(需求度31.27%,达成度30.27%);学科知识类(需求度28.84%,达成度28.03%);教育技术类(需求度4.33%,达成度0.40%)教师批判反思知识教师的策略性知识教师的情境知识教师的人际知识教师自我知识教师自我知识(自我评价、自我效能感、自我心理调试)教师的人际知识(对学生的感知和了解,班级群体动力的理解、与师生的沟通)教师批判反思知识(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和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理解和反思)教师的情境知识(教学机智,直觉、灵感、顿悟)教育信念(什么是好的教育、教育目的为何、教师具有怎样的职业特征)教育信念教师的策略性知识(教师对学科内容、教学法、教学理论的理解)教师实践知识体系(陈向明)理论实践理论实践专业发展专业宽度专业高度收集学校和教师培训要求听取多方建议,修改培训方案针对培训要求提出培训方案确定培训课程方案三、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依据---逆向开发分析需求选准课题选定、安排课程内容和形式预期的课程(教学计划、大纲教材)课程的论证、修改、试用课程实施的结果评价调整调整教育信念类通识培训课程的开发分析需求选准课题三、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依据1操作目标是培训课程目标最主要因素,它描述了参陪者在培训结束时要会做什么。避免使用:知道、发现、思考等不易操作的描述词句。推荐使用:认知目标——列出、分类、定义等技能目标——演示、实践、运用教育信念类通识培训课程的三要素2条件学员达到课程目标所需的设备、材料、操作手册等物质保障3标准用来有效地测量培训结果,如在实践中能够运用,案例研究要避免两点错误:1、仅是培训者想做的,而不是参陪者所做的;2、听起来目标很大,但实际上意义含混不清。三、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依据1分析教师对其他实践知识的需求各类岗位选出不同教师的要求选出相关教师的必备实践知识能力找出教师现有的有关实践知识能力与上述要求之间的差距按差距选定课题开发题目2分析外部环境对教育的迫切需要理解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发展的要求分析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的教师的素质要求找出差距即培训要求按需求选定课程开发题目分析学校教师的实践知识现状三、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依据3分析学校对教师实践知识的需求对学校未来发展进行规划学校对教师实践知识的要求教师实践知识现状同水平城市、学校教师实践知识情况高水平城市、学校教师实践知识情况差距差距差距(参照)针对差距,有计划地对教师发展提出战略规划按需求选定课程开发题目三、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依据4选择移植法将同等发展水平城市和学校培训的的现有课程内容,有选择地加以调整后移植过来,开发成本地区和学校教师发展培训课程。不是原封不动地套用,而是按需要调整内容的范围、程度,定性定量论述的比例等,选择需要的部分,并做适当补充。这种方法比较多地运用于有计划地补缺、拓宽、更新实践知识和能力的课程。三、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依据5能力中心法以课程要求达到提高某项工作能力(例如教育科研)的目标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选择、确定直接为之服务的内容。适用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师迫切需要提高的、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包括与提高该项工作能力直接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教育技术、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科研能力、教学(技能)等。若要提高对教育某些领域的理解,还需要选择新知识、新技术和有关科学技术发展动态趋势的内容。三、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依据能力中心法课程教学目标——教师某项实践能力有关基础知识操作、标准要求能力训练项目正常操作能力训练项目具体技能方法有关专业基础知识工作态度(职业道德要求)有关政策制度三、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依据6任务分析法也是以能力(技能)为中心选定课程的方法,但它是在教师实践知识分析的基础上再确定能力(技能)点的。岗位职责任务(1)任务(2)任务(3)任务(4)操作步骤(1)操作步骤(2)操作步骤(3)操作步骤(4)知识(1)知识(2)知识(3)知识(4)不论采用何种方法确定课程内容,一定要针对培训对象的切实需要。三、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依据建立学习研修共同体;超越教师进修、培训与教研活动的学习研修共同体提倡增加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学习;超越单纯理论的抽象学习着力探索问题的解决;超越灌输式培训再也没有思想家和实践者之分,所有的实践者都是思想家。(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南希·迪克松)组成自愿结合的学习共同体三、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依据三、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依据课程的实践内涵:以问题的沟通为起点,以解决问题的实施计划为终点的过程。(纽罗)组织聚焦功能中介(目标与实施间)平衡(要素间)聚焦实践理解与改善统筹(与目标与功能)培训课程开发的整合模式:为教师创设学习环境和促进其构建知识的活动。学科中心学习者中心问题中心基于问题学为主体学科支撑达于实践理解与改善三、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依据五、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坊的类型长期工作坊(1)长期教学任务研究工作坊(2)名师主持的某一领域研究工作坊(3)某一机构长期举办的某一研究工作坊短期工作坊:以问题解决为目的的工作坊(微研究、微课题)组织授命参与的工作坊与自愿参与的工作坊常态研修工作坊与培训工作坊培训者的角色与角色意识一、培训者的角色:教师培训师了解教师需求教师学习规律团队管理艺术一颗心、三寸舌二、培训者的心理教师的专业活动的进修“对象”,“知识源”和“帮助者”,这三者的传统划分纯粹是人为的。——《美国科学教育标准》培训方案框架图设计一.教师培训方案框架1.培训方案的概念:根据内容顺序或操作步骤安排课程内容的先后,使教学程序与教师发展的内在要求一致。具体做法:先排出工作顺序,而后依次安排好进行每一项工作步骤所需的实践性知识能力。培训方案框架图设计2按知识系统安排按知识本身的逻辑系统和认识的基本规律安排课程内容。适合于知识补缺、拓宽、更新类课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员循序渐进;少而精,突出重点和关键内容;对重点、难点要适当加强其内容分量,其他内容则力求浓缩。培训方案框架图设计3按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考核内容安排——大分段与小分段将课程内容分为依次衔接的三大段:知识传授—能力训练—考核。大分段例:应知教学内容应会训练内容考核内容将课程目标所要求的、帮助受训者提高的各项能力(技能),分为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各个单元,在各单元中分别依次安排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和考核的内容。小分段知识传授能力训练考核第一单元知识传授能力训练考核第二单元知识传授能力训练考核第三单元……一般课程内容可以分解成多项能力(技能)者,可以采用“小分段”的办法。也可在“小分段”后,再进行总复习和考核。培训方案框架图设计外围层深入钻研的结合实际的探索4按不同层次的需要层层扩展扩展层为发展核心知识技能的有关知识核心层(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按核心内容安排课程:以受训者掌握的核心和重点知识、能力(技能)范围安排课程,并可将其分解为一个个小核心或重点。对每一个核心内容均安排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性强的实务课程。按高一层次的需要安排课程:从深度、广度上对核心部分内容作适当扩展,以增强学员对核心内容相关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按个性化需求安排课程:对有兴趣爱好或学习潜力可再挖掘者,指定一些自学的参考书目。培训方案框架图设计5相对独立,能分能合为适应各类不同的需要,教育培训对同一类型的各门课程和同一课程中的各项内容,还可进行相对独立、能分能合的积木式、组合式编排。在每项相对独立的课程内容中,应注明学习这项内容之前必须先学什么内容,并指出与之相关的课程内容。基础模块教学信念教育目的教育价值观教师职业伦理教育发展历程教师自我知识教师自我评估教学风格特征教师自我效能感提升教师心理发展教师人际知识人际知识概念基础班级管理学群体动力学基础教师课堂行为基础模块教学内容知识PCK教学内容知识基础学科知识特点学科知识迁移学科知识测评教师策略知识教学方法教师课程开发教学活动教学技术运用批判反思批判实践能力反思力提升途径反思能力进阶学校文化与教师反思能力培训方案框架图设计1.课程目标学习的方向和学习过程中各个阶段应达到的标准。2.课程内容3.课程教材4.教学模式5.教学策略6.课程评价一般认知指标:记住、了解、掌握高级认知指标:分析、应用、评价情感性指标:价值、信念、态度顺序:课程内容在垂直方向上的组织,符合学员逻辑思维和学习习惯范围:课程内容在水平方向上的安排,综合性、及时性学科领域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能技巧,也可以是过程、程序、步骤、规范和标准。囊括所有学习内容的资料包。包括:教学大纲、报刊上相关论文与案例、配套的音像教材、参考读物、学习指导、辅导材料等。有效体现课程内容采用配套的组织与教学方法激发学员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活动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课程目标直接相关。“判断——指令——评价”教学程序的选择和教学资源的利用,是学习活动的组成部分。评估学员对学习内容掌握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课程目标完成的程度。方法:定性方法、定量方法评价重点:定量测定,衡量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培训方案框架图设计7.教学组织8.课程时间9.课程空间10.培训教师11.学员面向学员的班级授课分组式授课:根据学员学习能力和学习进度不同,将学员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进行培训,“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课程设计者要巧妙地配置有限的课程时间;教师使学员在整个课程执行期间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科学地安排课后作业,有利于提高课堂时间和利用率。提高时间利用效率:主要指教室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场所。如:图书馆、实验室、展览室、艺术室、研讨室、运动场等。要求:能力广泛,能驾驭课程,引导学员达到课程目标形式上突破了“一个教师上一门课”的传统根据培训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确定,是培训课程的执行者。全面考察学员学习背景和学习能力是培训课程的主体,他们不但是课程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培训方案框架图设计开发某一课程,课程目标应符合企业培训课程体系总目标的前提下,与该培训目标保持一致。——根本性、核心性、关键性一致性原则1应当在教师培训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内,开发针对某一培训项目或培训活动的培训课程。开发培训课程,应把具备的课程门类或科目全部开发出来,并保证要素的完备性。系统性原则2培训课程必须体现以实践性知识技能为主,突出操作的特点,基础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