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一、历史背景汉武帝荣也汉武辱也汉武汉武帝开创西汉王朝鼎盛时期封建王朝第一座高峰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汉朝的第七位天子,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3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从此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而且以其“大一统”的思想核心,成为一直维系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精神。尊儒的同时,他还崇尚法制。2.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以洛阳为起点,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第一次以东方大国的姿态傲立于世界。53.开疆拓土,反击外族大破匈奴、吞并朝鲜,灭越南打破了“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汉朝的版图空前强大飞将军李广长平侯--大将军卫青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卫青首次出征,但他英勇善战,直捣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斩首700人。奇袭高阙,漠北武钢车大战……七战七捷。7冠军侯--大司马霍去病元朔六年,卫青的外甥,十七岁的霍去病率800精骑首次参战,取得了歼敌2080的辉煌战果。俘获匈奴的相国和当户,并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和季父,勇冠全军,受封冠军侯战后全军返回定襄休整,一个月后再次出塞,斩获匈奴军一万多名,取得了辉煌战果。8冠军侯--大司马霍去病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浑邪王及部众4万人。9冠军侯--大司马霍去病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22岁)各率骑兵5万,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举行了祭天封礼,又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104.受命于天,泰山封禅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举行大规模的巡行封禅,步骑十八万,旌旗千余里,浩浩荡荡。”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司马谈因病未能随汉武帝行封禅,作为太史官的终生遗憾,临终前“执迁手泣”,悲叹,“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边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二、司马迁生平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1.鱼跃龙门,少年立志十岁,司马迁随父亲至京师长安,得向老博士伏生、大儒孔安国学习;从名师受业,启发诱导,获益不浅。2.子承父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十岁司马迁开始外出游历——“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二、司马迁生平二、司马迁生平3.泰山封禅,匈奴来犯李陵事件天汉二年(前99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骑都尉李陵率5000步卒抗击匈奴。无能将军--李广利李妃兄弟,曾两次远征大宛国为汉武帝夺汗血宝马“贰师将军捐五万之师,靡亿万之费,经四年之劳,而仅获骏马三十匹,虽斩宛王毋鼓(寡)之首,犹不足以复费,……”李广之孙——李陵以5000步卒深入大漠,抵抗匈奴8万骑兵连连获胜,勒石记功孤军深入,最终寡不敌众,被迫投降二、司马迁生平4.直言获罪,忍辱负重汉武帝被谣言所迷惑,处死了李陵全家司马迁也惨遭宫刑。在身心受到严重打击的时候,是什么支持他活下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二、司马迁生平5.发愤著书,十六年终成《史记》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界两司马与史学双璧——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司马迁与《史记》家庭——子承父愿漫游——奠定基础灾祸——发愤著书三、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个部分,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多字。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四年上下三千年的历史。它同时也是一部文学名著,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开创性著作。它的主体部分是本纪、世家和列传,其中列传是全书的精华。本纪就是帝王的传记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西楚霸王项羽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萧相国世家越王勾践世家孔子世家列传记录重要人物言行事迹,主要是人臣表大事年表书记录制度,音律,历法,天文,财用,水利三、史记1.第一部详细的通史第一次将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历史事件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叙述。X年X月X日赵盾弑君----春秋笔法不足以让后人明白整个事件的过程三、史记2.坚持实录的精神态度严谨认真,实录精神是其最大的特色。他写的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对史实反复作了核对毫不避讳书写圣人,君主。孔子的出身,外貌高祖刘邦和开国功臣的出身三、史记3.为“小人物”列传《刺客列传》、《滑稽列传》《佞幸列传》、《游侠列传》等荆轲高渐离专诸豫让聂政曹沫三、史记4.开创了纪传体笔法,对人物评判分明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编排史实,是编写历史最早也是最简便的方法,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如《春秋》《资治通鉴》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战国策》《国语》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在选取人物时,并不是根据其官职或社会地位,而是以其实际行为表现为标准。《史记》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史学思想,不光对人物作出道德、善恶的评价,也关注人物对历史与社会发展的作用。四、文本赏读(一)文本背景楚汉相争1.秦末起义,结义反秦立义帝先入咸阳者为关中王2.巨鹿大战,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军章邯主力四十万3.刘邦兵不血刃,先入关中项羽怒气冲天,于是率诸侯军40余万入关4.鸿门宴,一个历史的转折点5.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6.鸿沟议和楚河汉界7.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乌江自刎促进了项羽的败亡,对西汉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人也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为什么项羽会放过刘邦呢?沛公军霸上兵十万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曹无伤告密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wàng)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项伯夜访张良献计“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意外情况。)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通“背”,背反。)德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樊哙闯营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jǐ)之卫士欲止不内(na,第四声,让…进入。),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chēn)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zì)尽裂。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zǔ),我为鱼肉,何辞为?”沛公逃席诛杀曹无伤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意为“取道”)芷阳间行(小路)。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圆滑机警能言善辩多谋善断能屈能伸光明磊落坦率粗豪自大轻敌寡谋轻信优柔寡断有勇少谋妇人之仁师心自用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二)《鸿门宴》(节选)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