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自然地理学-地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地貌第一节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第二节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第三节流水地貌第四节喀斯特地貌第五节冰川与冰缘地貌第六节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第七节海岸与海底地貌第五章地貌地貌的定义地貌或称地形,指地球硬表面由地貌内外动力相互作用塑造而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内动力:指地球内能所产生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与地震。外动力:指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水和生物作用并以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作用等形式表现的力。•一地貌成因(一)构造运动与地貌发育构造运动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因而成为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第一节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二)地貌形成的气候因素1.高纬和高山寒冷气候条件下,冰川冰缘作用是主要外动力。2.温湿气候条件下地表径流丰富,流水作用是主导外动力,各种流水地貌类型普遍发育。3.干旱气候条件下,风与间歇性洪流成为主要外动力。4.山地气候与地貌均因高度而异。5.同一地区气候变迁和外动力组合发生变化可以出现不同类型的气候地貌叠置的现象。(三)岩性对地貌形成的影响各种岩石因其矿物成分、硬度、胶结程度、水理质、结构与产状不同,抗风化和抗外力剥蚀的能力常表出很大的差别,形成的地貌类型或地貌轮廓往往很不相同。(四)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通常有两种方式:1.通过改变地貌发育条件加速或延缓某种地貌过程,例如破坏植被加速地表侵蚀;2.直接干预地貌过程,甚至改变地貌发育方向,如修建梯田或水平沟使原本平滑的山坡转而具有阶状结构。二、陆地基本地貌类型◆山地与丘陵:山地是指高于周围平地,而内部又有一定高差的正地形;呈带状延伸的山地称为山脉;丘陵是海拔高度500m以下,高低起伏<200m的正地形。◆高原与平原:都是大面积的平坦或略有波状起伏的地形;高原一般海拔高度>1000m,而平原则<200m(内陆海拔几百米的平原称为高平原,如成都平原)。◆盆地:是低于周围山地的盆状负地形,是升降差异运动的产物。昆仑山玉珠峰我国划分标准:海拔>5000m:极高山3500~5000m:高山1000~3500m:中山500~1000m:低山<500m:丘陵(相对高度<300m)青藏高原雪山珠穆朗玛峰8848.13m(中国,19750723);8850m(美国,1999);8844.43m(中国,20051009);1300万年前,最高达12000m.中山黄山莲花峰,1873m恒山北岳山西恒山,2017m泰山东岳山东泰山,1545m华山西岳陕西华山,2200m嵩山中岳河南嵩山,1590m衡山湖南衡山,1290m丹霞山丹霞山,最高618m鼎湖山鼎湖山南京钟山南京钟山(紫金山),458.7m南京紫金山紫金山天文台广州白云山白云山主峰摩星岭,382.4m低丘与台地1千岛湖低丘与台地2万绿湖内蒙古高原地壳上升快,外力破坏微弱,地面保持平坦。云贵高原流水切割较深,高低起伏较大黄土高原成都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1四川盆地2•三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作为活跃的地理环境组成要素之一,地貌对其它要素与地理环境整体特征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二)改变降水量分布格局;(三)地貌对生物界的影响;(四)地貌对自然界地域分异的影响;(五)地貌对土地类型分化的影响。第二节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一风化作用风化作用(风化过程):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一)风化作用的类型1.物理风化:又称机械风化或崩解,它是一个岩石由整体破裂为碎屑,裂隙、空隙和比面积增加、物理性质发生显著变化而化学性质不变的过程。2.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在大气、水与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进而形成化学组成与性质不同的新物质的过程。化学风化又分为:(1)水化作用(2)水解作用(3)氧化作用3.生物风化作用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动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为化学风化提供了反应剂。(二)风化壳风化壳:风化产物虽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表面者,就是风化壳(残积物)。1.风化壳的基本特征(1)风化壳空间上分布呈不连续性,厚度差异也很大,厚者可达100~200m,薄者不足1m;(2)组成物质以粘土和碎屑为主,也可包括少量残存液体;(3)结构疏松,表层分散性强,分解程度高粒径细,中下层相反,但不具有类似沉积岩的层理;(4)发育和保存均较好的风化壳,可以划分强度风化,中度风化和微风化三个层带。2.风化壳基本类型及其分布(1)热带,亚热带地区--富铝型酸性和硅铝铁酸性风化壳(高度化学风化)(2)温带森林带--硅铝粘土型弱酸性风化壳(中度化学风化)(3)半湿润半干旱森林草原--碳酸盐型中性至微碱性风化壳(轻中度化学风化)(4)干旱区--碱性风化壳(以物理风化为主,化学风化很弱)(5)高寒区与极旱荒漠区--残积粗岩屑型二块体运动与重力地貌块体运动:岩体和土体在重力作用及地表水地下水影响下沿坡向下运动称为块体运动。可分为崩落、滑落和蠕动三类。(一)崩落与崩塌地貌定义:陡坡上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快速下移,称为崩落或崩塌。崩落形成两种地貌:A.崩塌崖壁(山坡上部)B.岩堆【又称倒石堆】(坡麓)崩落形成的地貌崩落停止后,岩堆经风化可发育土壤和生长植被,如下图所示:峡谷两侧最易发生崩落,巨大的崩塌岩块常使峡谷难于通行。大规模的崩塌俗称山崩。如下图:(二)滑落与滑坡地貌1.定义:由岩石,土体或碎屑堆积物构成的山坡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发生整体滑落的过程称为滑坡。2.发生条件:滑坡只有在由重力引起的下滑力超过软弱面的抗滑力时才发生。3.发生因素:内在因素和诱发因素(1)内在因素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坡体结构和有效临空面等。(2)诱发因素包括降水强度、地下水、地震、地表径流对坡麓的冲淘、坡面加积作用,以及人为的在坡地上蓄水灌溉、建房筑路时破坏坡地稳定性等。滑坡形态示意图滑坡地貌实例重庆武隆山体滑坡事故图片来自重庆晚报山体滑坡巨石堵住三千车辆图片来源:华商报(三)蠕动定义:坡面岩屑、土屑在重力作用下以极缓慢的速度移动的现象称为蠕动。15o~30o的坡度最适宜发生蠕动。蠕动第三节流水地貌一、流水作用1、侵蚀作用指流水破坏地表,并带走地表物质的作用;◆流水侵蚀的方式:化学溶蚀——水对可溶性物质的溶解;机械侵蚀——流水以其动能使物质脱离地面,进入水中。★流水机械侵蚀的类型①片蚀(面蚀):面状水流对地表的侵蚀,结果使地面高度均匀降低;②下蚀(下切、垂直侵蚀):线状水流对河谷或沟谷底部进行的侵蚀,结果使河谷(沟谷)加深;下蚀在上游及山地区最强烈;③侧蚀(旁蚀、侧向侵蚀):线状水流对河谷或沟谷两坡进行的侵蚀,结果使河谷(沟谷)拓宽;侧蚀主要发生在河(沟)床凹岸;④溯源侵蚀:线状水流向河谷或沟谷的源头进行的侵蚀,结果使河谷(沟谷)伸长;2、搬运作用指流水将侵蚀下来的物质向下游搬移的过程;搬运方式:推移、跃移、悬移、溶解质搬运;3、堆积作用由于流水搬运能力下降而造成泥沙堆积(原因包括:流速降低、流量减少、含沙量增加)。流水的分选作用沉积物细粒———粗粒◆陆地水流的形式:面状水流——即坡面径流,降雨或冰雪融水在倾斜地面上形成的薄层水流;沟谷水流——是在沟谷中流动的、暂时性的、线状水流;河流——指河谷中的水流,具有经常性、线状水流的特点。二、片流(坡面径流)地貌不明显冲刷带冲刷带淤积带▲影响因素:气候条件、地表物质、地形条件;▲形成浅凹地和坡积裙Sheetflow三、沟谷水流地貌1、沟谷水流的特点:①流量变化极大,暴涨暴落;②水流湍急,侵蚀力很强;③含沙量大,可能形成泥石流。2、沟谷的发育与形态:细沟→切沟→冲沟→坳沟;3、沟谷地貌组合:集水盆、沟谷主干、洪积扇;沟谷——由沟谷水流侵蚀形成的长条状的凹地,长度几米至几十公里不等。4、泥石流指由大量的砂土、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组成的一种特殊洪流。◆形成条件:①大量的松散固体物质;②暴雨和洪水;③陡峻的沟谷。◆地貌:在中上游形成峡谷;在下游出口处,稀性泥石流形成洪积扇,而粘性泥石流则形成砾石垄岗。类型固体含量容重稀性泥石流15—40%1.3—1.7t/m3粘性泥石流40—60%>1.7t/m3四、河流地貌(一)河谷的形态河谷——由河流作用塑造而成的长条状凹地。◆河谷的基本要素:河床、河漫滩、阶地;洪水位平水位谷坡谷坡谷底(二)河床河床——平水期河水所占据的谷底部分。1、河床纵剖面:从河源到河口,沿河床最低点所作的连线。为一上凹形曲线。河源河口海拔高度水平距离上游:比降大,水量小,下蚀受限;中游:下蚀最快;下游:比降小,水量大,堆积旺盛;均衡剖面2、河床的平面形态①顺直型(河床曲折率<1.5):浅滩与深槽相间分布,间距为5—6倍河床宽度。②弯曲型(河床曲折率>1.5):自由曲流:分布于冲积平原上;深切曲流:分布于山地区。③分汊型:其发展取决于汊道的分沙比和分流比。④散乱型:河床比降大,水量变化大;宽浅,无固定主槽。3、河床浅滩与深槽浅滩:泥沙或砾石堆积体,枯水期可出露水面,而平水期没入水中;如边滩、心滩、江心洲(平水期出露);深槽:河床中水深较大的河槽部分;在曲流河床中分布于凹岸。(三)河漫滩(Floodplain)指洪水期被淹没而平水期出露水面的谷底滩地。广阔的大型河漫滩称为“泛滥平原”。凸岸凹岸弯道环流发育过程:滨河床浅滩→雏形河漫滩→河漫滩;(四)阶地(Riverterrace)由于河流下蚀,过去不同时期的谷底便相对高出洪水期水面,呈阶梯状分布在谷坡上,称为阶地。阶地河漫滩河床阶地阶地1由于河流下蚀,过去不同时期的谷底便相对高出洪水期水面,呈阶梯状分布在谷坡上,称为阶地。阶地河漫滩河床阶地阶地2由于河流下蚀,过去不同时期的谷底便相对高出洪水期水面,呈阶梯状分布在谷坡上,称为阶地。阶地沉积物洪积扇洪积扇1干旱地区的洪积扇美国加州洪积扇四川塔克拉马干的洪积扇泥石流,四川丹巴,03.06.end板状河床绍兴,西施浣纱处秦岭的板状河床河床下切加深长江三峡曲流与河漫滩泛滥平原自由曲流巴音布鲁克——黄河的九曲十八湾亚马孙平原上的曲流深切曲流,怒江分汊型河床广州二沙岛散乱型河床刚果河散乱型河床砂质浅滩石质浅滩心滩金沙江虎跳峡入口江心洲黄河的河漫滩与阶地甘肃南部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河流型,鸟爪形伏尔加河三角洲河流型,扇形黄河三角洲1河流型,扇形黄河三角洲2人工堵支河流型,扇形尼罗河三角洲波浪型尼罗河三角洲,波浪型约24000km2湄公河三角洲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潮汐型恒河三角洲潮汐型世界最大的三角洲,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珠江三角洲,溺谷湾型亚马孙河入海口第三节喀斯特地貌一、喀斯特简介◆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称为喀斯特作用,即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冲蚀、堆积,以及重力崩塌的总称。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机械侵蚀作用为辅。◆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和地下形态称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作用及其所产生的水文现象和地貌现象统称为喀斯特(Karst)。◆喀斯特研究的起源◇徐霞客(1586—1641,明《徐霞客游记》的作者)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岩溶研究学者。◇19世纪末,南斯拉夫的司威治(J.Cvijic)研究了南斯拉夫西北的喀斯特(Karst)石灰岩高原,并于1893年正式用“Karst”来概括喀斯特高原的地貌景观。◇中国地质学会第一届喀斯特学术会议(1966年2月,桂林),建议在我国使用“岩溶”一词,并把它作为Karst的汉语同义语。•二、岩溶作用(一)岩溶作用的化学过程化学反应式如下:CO2+H2OH2CO3H++HCO3-H2CO3+CaCO3Ca2++2HCO3-(二)岩性与构造条件1.按溶解度由小到大:碳酸盐类: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硫酸盐类:石膏、硬石膏卤化物盐类:岩盐、钾盐(可溶性盐类)2.按溶解度由小到大:泥灰岩白云岩石灰岩通过以上对比可知,石灰岩最易喀斯特化。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发育在碳酸盐类岩石尤其是石灰岩分布区。这与其分布极广且常露出地表也有关。

1 / 59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