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人类的言语机能及其脑机制在人类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人脑出现了特定的部位,专门负责人类的言语活动。其中左脑在言语活动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此外,临床的大量观察和实验室的实验都证明人的说话和听话是由不同的脑区负责的。第三章婴幼儿言语发展布洛卡区布洛卡:法国医生,最早发现人的左半球和右半球在高级心理活动上各有侧重。他发现当人的左脑受到损害后会出现言语障碍,而当右脑损伤时却不出现。在他的一个失语病人去世后他检查了病损的大脑,确定了一个与说话有关的语言区,即布洛卡区。功能:①产生协调的发音程序;②提供语言的语法结构;③言语的动机和愿望。症状:①布洛卡区病变引起的失语症常称运动性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病人阅读、理解和书写不受影响。他们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但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费力;②不能使用复杂句法和词法;③自发性主动语言障碍,很少说话和回答,语言有模仿被动的性质。④还可能有另外一种症状,就是病人可以说很流利很符合语法的话,但就是这些话毫无逻辑,也没有任何意义,人们照样听不懂他在说什么。(维尔尼克失语症)一、语言与言语语言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由语音、词汇、语法规则构成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实际活动过程(听、说、读、写)。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现象。第二节婴幼儿言语机能的发展二、言语的种类1、外部言语(1)口头言语(听、说——理解和表达)(2)书面言语(阅读、书写)2、自我中心言语3、内部言语婴幼儿主要是口头言语。自我中心言语是人类语言由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的一种过渡形式,出现在各种活动中。自言自语在3岁左右达到高峰,8-9岁左右完全消失。内部言语是一种无声的、对自己讲的语言,它与抽象思维和有计划的行为有密切联系,一般5-6岁后开始产生(“心算”)。3岁以前的儿童还没有内部言语。三、婴儿期言语发展的阶段3岁前儿童言语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有秩序的、有规律的过程,是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婴儿言语的发展,主要指婴儿对母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发展。婴儿的言语发展受生理机制成熟和认知能力发展的相互制约,呈现出固有的发展顺序和阶段。婴儿言语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前言语阶段(0-1岁)此阶段属于语音敏感期,儿童感知语音的能力是他们获得语言的基础。从出生到1岁,儿童自第一声啼哭到咿咿呀呀做好说话的准备,经过了大量的发音练习。这个过程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简单音节阶段(0-3个月)1.听觉较敏锐,对语音较敏感,能分辨语音和其它声音的区别。2.能发出一些简单的音节,主要以单音节为主。此阶段发音多为反射性发音,没有任何符号意义;以韵母为主[aaieiou],声母很少[hm]。3.能用不同的哭声表达他们的需要,并对成人的逗弄和语言刺激作出相应动作反应,产生交际倾向。第二阶段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1.经常发出连续的音节,6个月后,开始出现近似词的发音[ba-bama-mada-da]。2.能辨别一些语调、语气和音色的变化,感知说话者的表情、态度,表明语言理解能力有所提高。3.懂得简单的词、手势和命令,能辨别家人的称呼,会指认一些日常物体。(情境性理解)4.出现“小儿语”,会用语音吸引成人的注意。第三阶段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1.开始真正理解成人的语言(9个月)婴儿对语言刺激作出恰当的反应,表现在两个方面:(1)能执行成人简单指令,并建立相应动作联系。如成人说“跟妈妈再见”,婴儿就会挥动小手;(2)一定的语音能和实体相联系,但缺少概括性。如说“灯”,婴儿会用手指卧室的灯,其它的灯则不用手去指。2.语言交际功能开始扩展,即能通过语音、动作、表情的结合进行交流(情境性表达)。3.约12个月时,孩子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这是语言发生的标志。(二)言语发生阶段(1-2岁)经历了近一年的言语准备,婴儿开始进入学习口语的全盛时期,又称为正式学说话阶段。第一阶段单词句阶段(1-1.5岁)——消极词汇阶段1.以词代句,语言的情境性强,需要结合语言、手势、表情、体态来确定儿童说话的含义。2.语言理解能力胜于语言表达能力,出现短暂沉默期,甚至只用手势和行动示意,不开口说话。3.会给常见物体命名,但常出现用词不准现象。如:以声代物:“汪汪”指“狗狗”;词义泛化:一词多义,“毛毛”指所有带毛的东西;词义窄化:词义缩小,“车车”仅指自己的婴儿车;词义特化:因尿裤子时妈妈着急地说了糟糕,孩子在想解便时就说“糟糕”。4.重叠音较多,2岁是叠音词使用的高峰。第二阶段双词句阶段(1.5-2岁)——积极说话阶段1.以双词句为主,会说3-5个字的简单句,最多不超过5-6个字的句子。2.喜欢开口说话,词汇量大增,主要是表达具体物品名称的词汇,以名词、动词、代词居多。掌握的数量:名词→动词→形容词。使用的频率:代词→动词→名词3.喜欢提问,开始学会使用疑问句和否定句,开始出现“语言反抗”行为。(三)基本掌握口语阶段(2-3岁)2岁以后一直到入学前,是婴幼儿基本掌握口语阶段。他们在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和口语表达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1.基本上能理解成人的语言,语音逐渐规范,但发舌尖音(zh、ch、sh、r)和g、k、h、e等音有一定困难;2.逐渐从以简单句为主过渡到以复合句为主,疑问句逐渐增多;3.常使用接尾策略(1.5-2.5岁常发生,3岁左右消失)4.开始使用人称代词(我、我的);5.说话不流畅。四、婴儿期言语发展的特点(一)言语能力发展:言语理解先于言语表达表现为:语音知觉发生发展在先,正确发出语音在后;语词理解在先,讲出语词在后;对语句意义理解在先,言语表达在后。(二)言语表达形式发展:非言语交际—口语交际—书面语言从非言语交际(0-1岁)到口语交际(1岁-3岁)再到书面语言(相互交叉的三个阶段),3岁前以口语表达为主,4岁是掌握书面语言的关键期(讲故事应按书上原话讲)。(三)言语发展过程1.语音的发展:无意义发音到有意义音节;单音节到多音节;元音到辅音;不准确到逐渐准确;从扩展到收缩。2.词汇的发展:(1)词汇量的发展:词汇量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其中3岁和6岁是词汇量的高速增长期。3岁儿童的词汇量可达3000个。(2)词类发展:从实词到虚词(实词是意义比较具体的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副词;虚词是意义比较抽象的词,如介词、连词、助词、感叹词)。3岁前儿童的词汇中各种词类都已出现,但主要是实词,尤其是以名词、动词、形容词为主,虚词较少。3.句子的发展:(1)句子结构发展:从单词句、双词句到短句、简单句(完整句)和复合句。3岁前以简单句为主。(2)句子类型发展: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1岁时有10个以上)、否定句、选择句、被动句。3岁前儿童还不能理解被动句。(3)句子长度发展:1-2个字句子、3-5个字的句子、6-10个字的句子、8-15个字句子。3岁前的儿童较多使用10个字以下的句子。(四)口语表达能力发展:从情境性言语(用不连贯的短句,辅以手势、动作和表情)过渡到连贯性言语,3岁前儿童主要是情境性言语表达。(五)言语形式发展:有声言语——自言自语——无声言语,3岁前儿童主要是有声言语。五、影响婴幼儿言语发展的因素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因素既有主观的因素,即儿童自身发展水平和状态,也有客观因素,即儿童的生活环境及获得的教育训练等。(一)语言发展的生理基础拥有健康发育的大脑和健全的听音、发音器官,这是儿童语言发展的物质前提。实验表明,大脑语言中枢发生病变或受损的患者,可引发失语症等语言障碍;许多天生双耳失聪或发音器官不健全的聋哑儿童是很难掌握口头语言的。(二)认知发展水平儿童认知能力包括感知能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它们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对语言的学习和掌握。(三)学习语言的动机(兴趣、需要)(四)语言环境首先是婴儿周围的成人,特别是教师和父母,应具有良好的语言素养,为婴儿提供良好的的语言示范(语言环境的困扰:卡卡);其次,要为婴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如丰富的图书、录音、录象设备,让婴儿方便地进行听说读写;第三,为婴儿提供充分的语言练习机会,包括教师和成人经常与婴儿进行交谈,并为婴儿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与陌生人交往的机会等;第四,丰富的生活内容及活动,如参观、散步、谈心、阅读、看电视、游戏、劳动等活动都是婴儿说话的源泉。(五)个性品质差异一般来说,个性外向、自信、善于交际的婴儿对周围人的言行比较注意,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加以模仿,敢于在各种场合表现自己,因此他们能争取到更多语言学习和表现的机会。而个性内向,胆小怕羞的婴儿往往缺乏语言学习的欲望,也就失去了许多语言学习和表现的机会。(六)成人对语言学习的指导儿童语言的发生、发展,虽然依靠其正常的生理机制和自身主动的自然习得,但如果在自然习得的基础上,加强成人对语言学习的指导,可以有效地促进婴儿语言的发展。六、婴儿语言发展中值得注意的问题(一)说话晚说话晚是儿童语言发展中值得重视的情况之一,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遗传:大脑机制或功能发育缺陷。(发音器官如舌头问题、听力障碍、智力发育障碍、)2、后天大脑损伤3、环境因素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鼓励家长尽量多和幼儿交谈,交谈次数与智商成正比)混乱的早期语言环境(让孩子有个标准的普通话环境)缺乏必要的语言指导成人过于理解,出现“包办”。性别。性别荷尔蒙分泌量不同,女孩比男孩成熟快些,所以在早期词汇量增加上有优势。总结:说话稍晚孩子的家长不必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只要能正确引导,一定能听到那句激动人心的话!(二)口吃1、生理原因有人认为口吃与遗传,大脑两半球优劣或某种脑功能障碍有关,与语言神经末稍缺陷有关。2、心理因素这是引起小儿口吃的主要原因,口吃是一种精神不健康不稳定的表现,大多数儿童受惊,被严厉训斥,惩罚,嘲笑,环境突然改变,或父母死亡,离异,家庭不和睦等情况引起焦虑恐慌的结果。3、语言神经功能障碍,即与发育对语言的理解,甚至读书,写字有密切关系的神经系统发生障碍。4、疾病,脑外的感染,头受伤,以及一些传染病如百日咳,麻疹,猩红热后也易发生口吃。5、模仿和暗示,儿童时期正是学习和掌握时候,此期的心理特点是模仿性强和易受暗示,由于好奇顽皮去模仿口吃患者的语言,而患口吃。儿童在2-4岁时出现口吃的是暂时的,随年龄增长逐渐停止,若在学龄初期,还有口吃现象,则要治疗,首先要消除社会因素,在孩子周围的同学老师不要过分注意患儿的语言缺陷,不要模仿,不要讥笑,否则会加重患儿口吃的症状,多关怀孩子,消除患儿紧张情绪,对矫正口吃有很大的关系。(三)发音障碍发育性发音障碍是指儿童的发音能力明显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水平,发音器官检查无结构损害,听力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变化,智力正常。该症主要表现为发音的延迟与异常,发音的发展速度低于相应年龄水平,说话吐词不清或发音错误。最容易发错的音有z、c、s、zh、ch、sh等。发音障碍儿童因为说话吐词不清而被人取笑,常常伴有一些情绪与行为的变化,变得退缩、孤僻、不愿与人交往。上学以后可能伴有学习困难。发病原因仍不清楚,目前有两种假说,一种认为可能是由于神经系统发育迟滞引起,导致发音器官的运动部分功能失调,遗传可能对这种发育迟滞有影响。另外一种则认为是环境因素所致,因为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儿童经常与发音不清的人接触时可形成发音异常。(四)缄默症缄[jiān]默症是指言语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智力发育也无障碍,但表现沉默不语的儿童(即没有言语障碍,但不说话的儿童)。缄默症有很多种,儿童多为选择性缄默症,其表现为智力发育正常,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智商在70或70以上。起病多在3~7岁,女孩多见,多是敏感、羞怯性格。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亦无其它精神或身体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