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DJP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建设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扶风教师进修学校豆建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新的历史起点发出,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绘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引导:(“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是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之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他的基本主体是政府、企业以及公众,做为生态建设的基础之一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工业建设,都是把我国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必由之路。第四章生态工业第一节生态工业与传统工业生态工业(ECI)(EcologicalIndustry)是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以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多层次循环利用等为特征,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运用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经营和管理的一种综合发展模式。生态工业是模拟生态系统的功能,建立起相当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工业生态链,以低消耗、低(或无)污染、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为目标的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工业发展道路通过模拟自然系统建立工业系统中的“生产者一消费者一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建立互利共生的工业生态网,利用废物交换、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等手段,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达到物质和能量的最大利用以及对外废物的零排放。生态工业与传统工业几点区别:(1)追求的目标不同。工业生产是人类利用资源获取价值实现的一种经济活动,其目的为了增加产出和经济收入,增加社会财富,以满足和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而生态工业将工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从战略上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集约、循环利用,有助于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既能满足当代人而又不牺牲子孙后代利益满足自身需要的生态化的发展模式。(2)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不同传统工业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目标,只要有利于在较短时期内提高产量、增加收入的方式都可采用。因此,工矿企业林立,资源的过度开采、单一利用等状况比比皆是,引发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生态工业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的目标出发,对资源进行合理开采,使各种工矿企业相互依存,形成共生的网状生态工业链;不但提高了资源、能源的利用率,而且有效地提高了污染废料的净化率和转化率,减少了工业生产成本,实现了价值增值并取得了经济和环境的多重效益。发展缓控释肥在我国的意义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化工生产国和消费国,2006年,我国化肥产量达到4860万吨,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达到167-180公斤。根据中国农业大学资源学院的测算,我国化肥的利用率只有20%~30%,传统的追肥的时候如果不结合灌溉,肥料的损失浪费是很大的。缓释肥能实现一次施肥,不用追肥,它具有释放期长效的作用,可大幅度提高肥料作用,减少肥料降低成本。用途:为苗长的更好,让农民过的更好。传统工业由于只注重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而且是区际封闭式发展,导致各地产业结构趋同、产业布局集中,与当地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结构不相适应。资源过度开采和浪费、环境恶化严重,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3)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要求不同生态工业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其中的人流、物流、价值流、信息流和能量流在整个工业生态经济系统中合理流动和转换增值,这要求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以与其所处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结构相适应,以符合生态经济系统的耐受性原理。(4)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不同。传统工业实行单一产品的生产加工模式,对废弃物一弃了之。因为这样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出率,从而提高其经济效益。而生态工业不仅从环保的角度遵循生态系统的耐受性原理而尽量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而且还充分利用共生原理和长链利用原理,改过去的“原料一产品一废料”的生产模式为“原料一产品一废料一原料”的模式。通过生态工艺关系,尽量延伸资源的加工链。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既获得了价值增值,又保护了环境,实现了工业产品的“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控制和利用。只要是市场所需的工业产品,传统工业一律放行,而生态工业却加入了环保限制。只有那些对生态环境不具有较火危害性,而且符合市场原则的工业产品才能流通。这无疑更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口、经济、环境和生态的协调发展。(5)工业产品的指标要求和流通控制不同。各种生态产品,无论作为生产资料,或作为消费资料,都强调其技术经济指标有利于经济的协调,有利于资源、能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而传统的工业产品对此没有要求。第二节生态工业园生态工业园(Eco-industry)是建立在一块固定地域上的由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形成的企业社区。在该社区内,各成员单位通过共同管理环境事宜和经济事宜来获取更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个企业社区能获得比单个企业通过个体行为的最优化所能获得的效益之和更大的效益。生态工业园是一个包括自然、工业和社会的地域综合体,是一种新型工业形态,是生态工业的聚居场所。生态工业园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我国的第三代产业园区。它与前两代的最大区别是:以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着力于园区内生态链和生态网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工业源头上将污染物排放量减至最低,实现区域清洁生产。与传统的“设计—生产—使用—废弃”生产方式不同,生态工业园区遵循的是“回收—再利用—设计—生产”的循环经济模式。它依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方式,使不同企业之间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上游生产过程中产生废物成为下游生产的原料,达到相互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生态工业园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工业园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传统工业园区的延伸。集聚经济效益赋予了工业园的生命力,而管理经验的累积为催生工业园奠定了基础。二是工业生态学的诞生导致了生态工业的发展。自工业文明以来,工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痛定思痛,人们终于发现应该仿照自然自然生态系统来规划未来工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纵观人类社会,从1950年开始,我们这个星球出现了一个彻底变革的时期;而70年代以来,变革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可称作“痉挛性变革时期”。社会以及人的能力的迅速发展,确实使人类在控制自然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宏观领域,人类制造的宇宙探测器已经飞出了太阳系,在微观领域,我们已经深入到原子核内部的研究,并把成果应用于解决能源问题和武器制造上。人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美好,我们的前途就会越来越光明。但自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人类对自己的这些进步却产生了种种疑虑,人们越来越感到,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和道路是不可持续的。我们迫切地需要对我们过去走过的发展道路重新进行评价和反思。人们之所以对自己的发展产生疑虑,主要是因为传统的发展模式给我们人类造成了各种困境和危机,它们已开始危及人类的生存。(1)资源危机。工业文明依赖的主要是非再生资源(如金属矿、煤、石油、天然气等。据估计,地球上(已探明的)矿物资源储量,长则还可使用一二百年,少则几十年。水资源匮乏也已十分严重。地球上97.5%的水是咸水,只有2.5%的水是可直接利用的淡水。(2)土地沙化日益严重。“沙”字结构即“少水”之意。由于森林被大量砍伐,草场遭到严重破坏,世界沙漠和沙漠化面积已达4700多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30%,而且还在以每年600万公顷的速度扩大着。(3)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固体污染、农药污染、核污染等等。大量燃烧煤、石油,再加上森林大量减少,二氧化碳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温室效应,臭氧层变薄,其后果就是气候反常,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4)物种灭绝和森林面积大量减少。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固体污染、农药污染、核污染等等。大量燃烧煤、石油,再加上森林大量减少,二氧化碳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温室效应,臭氧层变薄,其后果就是气候反常,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人类已走到十字路口,面临着生存还是死亡的选择。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人类选择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翅膀的运动---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微弱气流产生---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是要使社会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人类在地球上世世代代能够生活下去。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经济与环境二元化的经济模式,建立一种把二者内在统一起来的生态经济模式。第三节发展生态工业的路径选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国际上,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同时,国内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十八大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积极有序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如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核能、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光热发电、风电技术装备、智能电网、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其次,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加快新能源开发,推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加强并网配套工程建设,有效发展风电;积极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新能源;促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推广应用。以掌握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加速产业规模化发展为目标,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引领支撑作用,组织实施若干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示范基地。标准评定影响80%世界贸易“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北京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再次将中国标准工作聚焦在世界舞台中央。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也正经历着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标准”的角色转变。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经济全球化发展与“一带一路”NorthAmericaSouthAmericaAfricaAustraliaAsiaEurope优化全国能源开发布局,建设山西、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东部地区、西南地区和新疆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提高能源基地加工转化水平,减少能源大规模长距离输送压力。加强电网

1 / 19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