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方案四川大学2017年12月20日目录一、建设目标(一)学校的近期、中期及远期建设目标(二)学科建设总体规划、拟建设学科及其对带动学校整体建设的作用二、建设基础(一)办学理念与办学定位(二)优势特色、重大成就和国际影响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2.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学科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3.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高水平师资队伍逐步形成4.建立以创新驱动为引导的科研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5.持续推进高端社会服务,助力国民经济主战场取得新跨越6.深入推进高端国际交流合作,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7.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不断优化(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面对国际形势变化的新趋势2.面对高等教育“四个服务”的新使命3.面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4.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三、建设内容(一)建设任务1.一流师资队伍建设2.一流拔尖人才培养3.一流学科平台建设4.一流科研创新体系5.一流成果转化机制6.一流华西医疗服务7.一流校地合作体制8.一流国际合作交流9.一流文化传承创新10.一流环境条件保障(二)改革任务1.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2.完善内部治理结构3.实现关键环节突破4.构建社会参与机制5.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四、预期成效1.整体实力2.师资队伍3.人才培养4.学科建设6.社会贡献7.文化传承创新8.国际影响五、组织保障(一)管理体制机制1.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2.深化治理结构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4.构建完善一流的公共服务体系(二)自我评价调整机制1.完善学术评价体系2.建立完善高水平国际评估机制3.建立学科评估的指标体系和定期评估考核制度(三)资源筹集与配置机制1.进一步完善学校与社会互动的制度体系2.改革学校财经管理制度3.改革完善公房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4.改革学校资源配置方式5.建设经费筹集和配置六、结语四川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有一流大学的高度和视野,要关注世界、关注人类、关注未来,要遵循一流大学建设的共性规律,更要保持和彰显自身的鲜明特色。为此,四川大学提出“扎根西部、强化特色、创新引领、世界一流”的理念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川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目标。打造最好的本科教育、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和高质量的留学生教育,培养具有崇高信念、优秀品质、独立人格,具有开创未来能力的一流人才;建设以特色优势学科、交叉领先学科、前沿探索学科、面向未来学科为重点的一流学科;造就品德高尚、学术卓越、教学优秀的一流师资队伍,进而形成以“十个一流”为核心的四川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总体内容和建设方案。一、建设目标(一)学校的近期、中期及远期建设目标【总体目标】坚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根本要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扎根西部、强化特色、创新引领、世界一流”的理念,全面推进学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新的伟大事业,大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川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努力将四川大学办成能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人才、胜任未来发展挑战的大学;办成能协同引领战略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提供经济社会发展高端智库智力支持的大学;办成能产生新思想、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促进世界和人类进步的大学;办成能引领社会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守护人类精神家园和社会文明灯塔的大学。【近期目标】力争到2020年,建党100周年、学校建校125周年左右,口腔医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多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学校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全国领先,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国际先进。【中期目标】力争到2030年,学校建校135周年左右,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多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学校迈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率先走出一条西部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特色发展道路,建成具有中国特色、川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远期目标】力争到2050年,建国100周年、学校建校150周年左右,若干学科国际领先,学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人类文明和世界进步做出川大贡献。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的精神,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突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出川大贡献。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工作思路:坚持以一流为目标,坚持以学科为基础,坚持以人才为抓手,坚持以绩效为标杆,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统揽全局,确保重点;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在中国西部率先走出一条以优势求突破、以特色促发展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路。学校将重点打造“十个一流”,支撑学校整体水平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从而实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川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师资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品德高尚、学术卓越、教学优秀的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拔尖人才培养:办最好的本科教育,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高质量的留学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拔尖创新人才。一流学科平台建设:重点建设若干优势特色学科、交叉领先学科、前沿探索学科和面向未来学科,超前部署一批聚焦未来新方向、新领域的新兴学科,带动学校学科整体水平大幅提升,涌现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一流科研创新体系:强化一流特色科研平台基地和科研团队建设,大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头引领。一流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创新高校科技体制机制,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计划,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以一流研究成果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一流华西医疗服务:建设一流的华西医疗体系,促使其整体迈向世界先进水平,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华西医学的突出贡献。一流校地合作体制:以改革创新突破体制机制束缚,大力提升校地合作水平。通过省市校协同共建提升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以科技创新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一流国际合作交流:实施高端国际合作发展战略,大力增强学校在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方面的国际竞争力,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支撑学校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奋斗目标。一流文化传承创新:发挥川大人文社科等多学科综合优势,努力推进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创新,打造能够为国际学术界理解和接受的中华文化和当代发展的新概念、新理论、新话语,讲好中国故事,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引领国际人文社科学术理论的发展。一流环境条件保障:全面加强学校的一流校园和设施建设,为一流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条件保障。(二)学科建设总体规划、拟建设学科及其对带动学校整体建设的作用【学科建设总体规划和拟建设学科】坚持“面向人类发展进步、面向未来科学方向、面向世界学术前沿、面向国家区域重大需求”的原则,激励优势特色学科争第一,推动交叉融合学科和前沿探索学科国际领先,引导面向未来学科实现世界首创,同时,超前部署一批聚焦未来新方向、新领域的学科,从而形成优势特色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前沿探索学科、面向未来学科和超前部署学科“4+1”的学科发展布局,打造出一批世界领先的一流学科,建成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学科和专业体系,全面提升学校学科专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着力突出六大重点:一是优化学科布局,二是夯实基础学科,三是促进交叉融合,四是实现重点突破,五是培引高端人才,六是建设一流专业。以“学科前沿、重大需求、川大优势、目标一流、从优从严”为标准,以“改革创新、绩效考核,滚动发展”为导向,通过资源优化整合,竞争择优方式,按照优势特色学科、交叉领先学科、前沿探索学科、面向未来学科四大类重点建设如下学科:1.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2.区域历史与边疆学3.数学与信息科学技术4.化学与绿色化工5.诱导组织再生主导的生物医学工程6.先进高分子为特色的材料科学与工程7.深地岩体力学与地下水利工程8.先进轻工技术与环境保护9.以生物治疗为主导的前沿基础医学与创新药物学10.以精准医疗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与护理学11.口腔医学12.管理科学与国家治理同时,为了抢占国际新学科方向和领域的先机,学校拟超前部署一批聚焦未来新领域的学科,力争使其成为若干新领域的开拓者。【拟建设学科对带动学校整体建设的作用】通过一流学科建设带动一流师资队伍建设。依托一流学科平台,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聚集优秀人才,建立以一流科学家为引领,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通过一流学科建设带动创新人才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打造最好的本科教育和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以及高质量的留学生教育。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担当能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优秀人才。通过一流学科建设带动科研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建设一流研发平台,健全科研创新体系,营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川大风格的科研创新环境,大力增强学校整体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通过一流学科建设带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建设一流智库,服务国家目标。实现校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国家和区域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服务。通过一流学科建设,实施一批重大文化工程,带动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和弘扬川大特点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增强国家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通过一流学科建设,带动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国际高水平合作,吸引海外优质师资,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学生互换、学分互认。深度参与国际或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科学工程,促进国际协同创新,营造良好的国际教学科研环境,提高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二、建设基础(一)办学理念与办学定位四川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始终以“振兴民族、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引领时代”为己任,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办学基础和以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为核心的川大精神。近年来,学校围绕创建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办学理念。学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西部、强化特色、创新引领、世界一流”,以一流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一流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为基础,以一流科研能力提升为抓手,以高端国际交流合作为重点,以一流社会服务为责任,以优秀文化传承创新为引领,努力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二)优势特色、重大成就和国际影响四川大学是中国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也是西南地区第一所近代高等学府,在1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中国特别是西部科教发展史上的诸多伟绩。四川大学所整合的华西协合大学成为中国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在中国第一个开创了现代口腔医学教育,成为中国现代口腔医学的发源地。四川大学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制革专业,开创了全国第一个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创建了领先世界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开创了中国数论二次型研究的先河;产生了第一部系统全面的《甲骨文字典》,编纂出版了收录汉字最多的《汉语大字典》,完成了第一部系统论述道教思想发展史专著《中国道教思想史》等。四川大学第一个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第一个实施了现代通识教育等等,有力支撑和引领了四川、西部乃至中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四川大学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与人类进步作出了独特贡献。新中国首届中央政府副主席张澜、教育家吴玉章曾担任校长,学校培养输送了70多万名各类人才,产生了近100位两院院士和文化名人。学校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