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认真学习工商银行姜建清董事长有关信息化银行主题演讲的通知各行社、省联社各部门、办事处:9月17日,工商银行姜建清董事长在银行前沿大讲堂作了题为“信息化银行建设”的演讲,并进行了互动。根据鄢理事长“建议各行社高管、中层认真读一读并结合我们的实际做一些思考和探索”的批示精神,现将姜建清演讲及互动内容的材料发给你们,请按照鄢理事长的批示精神认真抓好落实,各行社落实情况请办事处收集后反馈省联社办公室。请做好保密工作,妥善保管好该材料,勿外传。省联社办公室2014年9月26日2附:银行前沿问题大讲堂第27讲--信息化银行建设(2014年9月17日)姜建清很高兴今天有这么一个机会来讲一讲信息化银行的建设,这也是关系到我们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大计的一个前沿问题,现在也是非常热的一个问题,在这方面跟大家做一些交流和探讨。一、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本来我这个标题是从银行信息化到信息化银行,为什么标这么一个头,它是什么意义?所以我讲一下商业银行信息化历程。当下互联网金融大家都知道非常热议,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实际上是互联网的技术与金融服务的一个融合,现在大家看到比较热议的就是互联网的企业比较多的,肯定的方面比较多,说是创新者、颠覆者,在另外一方面,我们从事这个行业是传统色彩很浓的行业。我们回过头来看,银行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从来不是保守者和落伍者,而是信息建设最早的实践者、改革者和推动者,全世界最早的大型计算机就是由当时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发成功的,而那台机器到哪里去了?它最终的使用者是美国银行,当时3美国银行把它买去了,他们使用了,大家所熟悉的SWIFT系统,我们银行从业者比较的熟悉,这是1977年夏天开始运营的,它运营当年就为全世界150多个会员国的5000多家的银行提供了实时的清算服务,日均业务量达到300多笔。从我们银行业走过的科技路程看到,银行在科技方面是最早的参与者、实践者、改革者。互联网一轮的高潮不是现在,在1995年左右就有这么一个热潮,我记得那时候我正在哥伦比亚大学在当访问学者,那时候有一个第一安全银行非常的热议,完全虚拟的,他们就称银行是21世纪的恐龙,然后鼠标来讲彻底打败银行,那时候很多,我记得我看了很多的报纸资料,看了很多的介绍,我回来写了一本美国银行的科技革命,在90年代后半期的时候,那时候已经有这样一些说法了。可是十几年的时间,到现在快20年了(1995年到现在),商业银行的模式不仅没有没落,反而进一步确立了在金融业的主导地位,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银行业在因需而变、因势而变,它们在不断的变革和调整,更重要的应该归功于信息技术在银行的经营管理中深入而广泛的应用,使银行的创新服务和风险管理模式的重构成为一种可能。在中国互联网金融信息之前,国内的商业银行就紧跟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持续投入人力和资金,推动了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建设,在这个过程当中,各家银行它们尽管在进度上有先有后,4战略上重点也有不同,但是大体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脉络都是非常清晰的。我们回顾看,在最近20多年的时间,我们中国的一些银行都走过了从一把算盘、一只笔的手工操作,到单机操作,到区域互联,再到网络互联的发展道路,不仅显著提升了对社会公众和金融服务能力,也有利的推动了银行体制机制的变革和各项业务的发展。目前商业银行已经基本完成了银行信息化的建设目标的阶段,正在加速进入信息化银行建设的崭新阶段。从工商银行来看,我介绍一下工商银行的情况,信息化建设的历程,它就是一个索引,和中国其他的银行一样,从1984年成立以来,工商银行坚持科技兴行的战略,就高起点、高标准的建立了科技平台,先后自主研发的四代核心应用系统,实现了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探索走出一条符合国情、行情的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所我们的索引来看,主要做了哪些事情:第一,实现了IT大集中。工行的IT大集中在国内同业当中是最早完成的,实现了境内外所有的分支机构和集团所有子公司的所有数据集中处理和统一管理,大概覆盖了1.7万家营业机构,在9.1万台ATM机、140万台POS、4.6万台自助终端上运行,这里面包括国际上还有40个国家300多个分行,从而由过去因信息分割而造成事实上的成千上万家小银行的集合体,而整合成真正意义上的一个WinICBC(音),其实在中国的商业银行都走过这么一个过程,就是过去一5些大的大型银行,分支机构都相对的独立,整合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像现在这样工商银行的数据中心日均处理业务笔数2.15亿笔,日峰值业务量达2.54亿笔,整体搭建了两地三中心的科技运行架构。2002年在北京上海建立了一主一辅,一个主机一个备份中心的集中式的大型数据中心,一个生产运行,一个异地的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实现千公里级的数据切换和快速接管。今年6月份我们又建立了两地三中心,在同城相隔50公里的范围内再建立一个数据中心,这两个数据中心在核心生产系统、在同城双中心并行运行,做到万一有一个中心发生问题的时候,灾难的时候,可以在一分钟左右时间快速恢复生产运行及数据零损失的切换,提升了信息系统风险防范和业务运行的连续性的应急水平,现在像这一科技成果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我和IBM探讨过,在全世界这样的能力还没有。第二,实现了大数据积累。工商银行建立了全行统一数据仓库和集团信息库两大数据基础平台,实现了客户信息、帐户信息、产品信息、交易信息、管理信息等内容的集中管理,信息系统存储的数据量达到了700万的级别,其中用于海量数据挖掘和风险的数据的仓库的平台,经过了6--7年的累计,数据的总量增长了近30倍,已经达到了38万级别,包含客户、柜员各有关机构的交易行为,关联性和交易6习惯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仅仅以客户信用记录为例,我们对4.52亿的个人客户,460万的法人客户的客户违约率和违约的损失率的数据完整积累长度已经分别超过8年和6年,这完全满足了《巴塞尔3--资本管理协议》的要求,此外影像、语音等非结构化的数据,每年已接近50%的速度增长,总量已经达到了120万级别。第三,实现了运营集约化。我们按照“集约运营、服务共享”理念和打造“流程银行”目标,先后建立了业务集中处理中心,金融交易中心、单证中心、报表中心、电子银行中心、电话银行中心、短信平台、远程授权、信贷监督中心等集约化营运中心,改变了传统的分散式的作业模式,实现了业务处理的工厂化、集中化和规范化。使数万名员工从中后台转移到前台服务和营销岗位,不仅大幅提升了业务营运的效率和降低的运营成本,而且促进了柜面服务响应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比如我们在业务集中处理模式下,形成的网点全面受理,中心集中处理的全新的运营格局,人均的业务处理量是分散模式下的7倍,核算质量提升10倍,节约人员近9000名。第四,实现了管理现代化。先后开发应用了一系列管理系统,持续推动了管理创新,提高了经营管理效率。比如我们建立了满足新资本协议的要求,覆盖三大领域风险管理的体系,实现了全面的风险计量的控制,开7放应用了新一代的监督系统,依托对客户交易习惯和历史数据系统风险,编制了数百个智能化的监督模型,实现了对各类风险特征的全程展现,进而对不同程度的风险采取不同的监督手段。什么叫习惯?昨天上午毕马威有一个全球合伙人会,他们请我有一个讲话,他们董事长跟我对话。讲到风险控制我举例说,举例,董事长您很节省,从来不到奢侈品商店买东西,当您的信用卡在奢侈品商店,这是我们根据多少年的大数据统计出来的,当您的信用卡在奢侈品商店发生交易行为的时候,我们就提示风险,他就告诉我他的老婆经常到奢侈品商店去,最好她买东西能够提示给他,所以大数据的习惯,实际上是从习惯来做风险,从中来判别一个风险,因为超过你的习惯。我们在监控方面,从根本上改变了连续多年的业务复审模式,实现了更为精准的业务监督,基于价值管理的理念开发了新的绩效考核的系统,从机构、部门、产品、客户和员工,五个维度构建出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为各级机构的客户营销、经营、风险及资源配置提供了综合解决方案。另外开发了全行共享的全球信息资讯平台,我们有一个资讯平台,所有的员工和机构,一万个境内机构和全球机构可以共享的资讯平台,通过对行内外商务信息的统一采集和深度挖掘,为不同部门,分行和境内外机构之间搭建了联动营销通道,同时帮助客户更加及时全面的了解市场动向,把握商机和降低成本。第五,实现了服务信息化。8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普遍建立起有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构建的现代化服务体系,极大的缓解了业务高速增长和物理网点资源有限的缺点。从工商银行来看,目前我们拥有网上的客户1.8亿个,电话银行客户1.1亿个,手机银行客户1.3亿个,这个以网上银行为主的电子银行已经成为全行交易型业务的主渠道。像外汇贵金属的交易,通过电子化的,占比99%,所有业务的笔数,现在电子银行为主的,电子银行业务在所有业务中间占比82%,相当于3万个物理网点,30万个柜员所办的业务量。2013年网上银行的交易额就达到了380万亿元,从2000年到现在年复合增长达到了50%,应该可以看到,商业银行、电子银行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快速发展,对培育互联网金融文化和客户的互联网金融消费习惯起到的重要的作用。经过这十来年,客户非常熟悉习惯使用网上的支付,好多年前没有互联网,没有第三方支付,但是中国的客户已经非常习惯使用电子银行的支付方式,这也是培育了他们的一种习惯。总得来看,中国银行业的信息技术的水平和过去的同业比较不落后,甚至还处在领先地位,与国内其它行业相比,中国银行业的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水平也是相对超前和先进的。但是也应该看到,中国的银行业分步骤,渐进式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特别是信息化初始时期是按照一条以电子化复制手工操作的路子来探索走过的,在一些领域,一些系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专9业分割、标准不一、关联复杂、流程过长、运行成本高等问题。随着银行规模的持续扩大,以及经营领域的不断扩展,这些先天不足衍生出来的部门各自为战、信息传导迟缓、市场反映迟钝的问题会表现的越来越明显。从信息理论来看,问题的根源是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如果信息不对称,即使企业有做有海量的信息,也可能因为信息的割裂,缺乏信息挖掘和贯通和患上信息的“贫血症”。对各家商业银行来说,要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要在新的经营环境和市场格局当中,锻造出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从战略角度,加快推进从银行信息化到信息化银行的重大转型和变革。二、互联网金融发展和大数据时代对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带来的重大挑战中国的商业银行和中国银行业这些年发展都非常的迅速,到6月末,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榜单中,中国共有105家商业银行入围,合计税前利润达到2920亿美金,也占到全球一千家大银行利润总额的32%,其中中国的中、农、工、建等大型银行都跻身前十。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所面对的许许多多的挑战,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世界经济正在缓慢的复苏,新的金融监管也进入到付诸实施的阶段,中国的经济进入到一个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回调,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的阶段。10另外就是金融改革持续深化,金融脱媒和市场化的进程加速,资本监管更趋严格,整个银行业明显感到,过去依靠信贷扩张和利差收入实现增长的传统经营模式变得越发难以维系,银行业的发展开始进入到高速增长后的平台期,需要靠转型和创新来实现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个新的、重大的挑战,但也是机遇,就是与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正在深刻改变着商业银行的生态系统,我们如果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就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作者他所说的,人类可能迎来又一次的经济和社会变革,而互联网技术将为这次变革创造强大的基础。总结二十多年来全球的最具影响力的创新成果之一就是互联网,它自诞生以来,就以惊人的速度影响和改变了世界,通讯、零售、传媒,它们的经营和商业的模式都因互联网的渗透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互联网从上一个世纪的互联网情况来看,当时因为诞生了一批无实体网点的互联网银行,记得当时美联储的主席格林斯潘还讲互联网与传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