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力做功的六种常见计算方法在高中阶段,力做功的计算公式是W=FScosα,但是学生在应用时,只会计算恒力的功,对于变力的功,高中学生是不会用的。下面介绍六种常用的计算变力做功的方法,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方法一:用动能定理求若物体的运动过程很复杂,但是如果它的初、末动能很容易得出,而且,除了所求的力的功以外,其他的力的功很好求,可选用此法。例题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用细绳经过光滑的小孔牵引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拉力为某个数值F时,转动半径为R;拉力逐渐减小到0.25F时,物体仍然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2R,求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解析:当拉力为F时,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F提供向心力,则F=mv12/R;当拉力为0.25F时,0.25F=mv22/2R。此题中,当半径由R变为2R的过程中,拉力F为变力,由F变为2F,我们可以由动能定理,求得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W=0.5mv12—0.5mv22=0.25RF。方法二:用功率的定义式求若变力做功的功率和做功时间是已知的,则可以由W=Pt来求解变力的功。例题2:质量为m=500吨的机车,以恒定的功率从静止出发,经过时间t=5min在水平路面上行使了s=2.25km,速度达到最大值v=54km/h。假设机车受到的阻力为恒力。求机车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大小。解析:机车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牵引力F先减小,最后,F恒定,而且跟阻力f平衡,此时有功率P=Fv=fv。在变加速直线运动阶段,牵引力是变力,它在此阶段所作的功可以由w=Pt来求。由动能定理,Pt—fs=0.5mv2—0,把P=Fv=fv代入得,阻力f=25000N。方法三:平均力法如果变力的变化是均匀的(力随位移线性变化),而且方向不变时,可以把变力的平均值求出后,将其当作恒力代入定义式即可。例题3:如图所示。轻弹簧一端与竖直墙壁连接,另一端与一质量为m的木块相连,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开始时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用水平力缓慢的拉物体,在弹簧的弹性限度范围内,使物体前进距离x,求这一过程中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解析:物体在缓慢运动过程中,拉力是从零开始均匀增大的,呈线性变化,所以整个过程中,拉力的平均值是F=0.5(0+kx)。因此,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Fx=0.5(0+kx)×x=0.5kx2。方法四:F——S图像法利用图像中的“面积”求。在F——S图像中,在S内的图像跟S轴所夹图形的“面积”,等于力F在位移S上所做的功。例题4:在例题3中,可以利用此法求出结果。解析:做出拉力的F——S图像,如图所示。图像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的数值大小,就是拉力对物体所作的功的大小。三角形的面积为0.5×x×kx=0.5kx2,即是拉力的功。方法五:微元法把力的位移分割为无穷多份,而且越多越好。在每一小份上,我们可以认为力是恒定的,就可以直接利用功的定义式W=FScosα来求了;把各个功求出之后,再求和,即是力的功。例题5:在例题3中,也可以用此法求解。解析:把位移x分割为n份,每一份是x/n,若n为无穷大,则可以认为每一小份上,力F为恒力,可以用公式W=FScosα来求。则力在每一份上所做的功分别为:W1=F1S1=1×(kx/n)×(x/n);W2=F2S2=2×(kx/n)×(x/n);W3=F3S3=3×(kx/n)×(x/n);……Wn=FnSn=n×(kx/n)×(x/n)。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W1+W2+W3+……+Wn=0.5kx2。方法六:转化为恒力的功来求可以利用功能关系,找出模型中各个力所做的功跟各种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来求解。例题6:如图所示。一辆拖车通过光滑的定滑轮将一重为G的重物匀速的提升,当拖车从A点水平的移动到B点时,位移为x,绳子由竖直变为与竖直方向成θ角,求拖车对重物所做的功。解析:由于重物做匀速直线运动,绳子的拉力是恒力,由功能关系知,重物的重力势能增加多少,拖车对重物就做了多少功,所以Wx=ΔEP=G(x/sinθ-xcot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