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补青铜器的详细技术+配方1.青铜器整形青铜器在地下埋藏时,墓穴塌陷,地层变化,有些被挤压,有些被撞击,也有可能在转辗中发生破坏,因而就需要对这些青铜器进行整形。整形就是纠正变形。要根据铜器变形程度和铜质性质的延展性、弹性、塑性、脆性、强度、厚度及腐蚀程度,选择钣金技术、模压法及撑拉焊接等不同的方法整形。(1)锤打法是用钣金技术对那些胎质延展性较好、韧性强的局部坑陷的青铜器,通过敲击以恢复其原来形态,如果铜器是弧度、凹面的器物,可以制成大小不同弧度的铅砧等器具,垫在变形部位,然后用铅锤在反方向轻轻锤打,使弧度或凹面逐渐向里收缩或扩散,直到恢复原状。(2)模压法适合于铜胎较薄、韧性好、腐蚀轻的铜器。模具用锡或木块制成,分内外两模,把变形的铜片或部位按照适合弧度置于模具之间,然后将模具夹在大台钳内或液压机上缓慢加压,铜片大约恢复1/3,停一段时间去掉压力,检查恢复的变形是否正确。在加压时需时紧时松,直到铜器变形部位恢复原形,如去掉压力后仍有小的变形存在,可再用捶打的方法解决。(3)工具整形法对铜器整形,根据变形的程度及部位也可以利用不同的工具、夹具,采用支撑、顶压、撬搬、扭及焊接等方法进行校正。(4)加热整形法对铜质好、胎壁薄的青铜器可采用加热方法来进行。主要利用烘干箱加温,大约在250℃以内,用自制的加压钳加压。(5)锯解法对于那些胎壁厚、延展性和弹性都较差的变形严重的器物,只能用锯解法,再经组焊才能达到最后整形的目的。如圆形和椭圆形鼎,锯缝一般选在器物壁受压变形的那些断口上,以最短、最少伤纹饰的那些部位为好,根据经验,应从铜器内壁用钢锯锯开一条缝,锯缝深度约为铜器厚度的2/3,其余1/3用台钳夹开。锯下的各块,先作矫形,然后再焊接或粘接起来。鼎口变形得到纠正后,腹部变形也用上述方法逐块解决。但一般古代青铜器不提倡采用锯解法。各时期青铜器的特点:商、周、春秋早期铜器,因为铜器铸造的胎厚,而且入土年代久,没有弹性、韧性,不能用铅锤砸,变形的铜器要用绳捆、铅丝捆,台钳夹或钢锯锯。春秋中期和战国时期的铜器,精而薄,花纹比较活泼,而且出现了镶嵌金银、错花纹及铭文。这些破碎变形的大部分,或多或少的有了弹性软性,有弹性整形可用锤打法和模压法。总的来说,要胆大心细,做到精而细,使变形的铜器恢复原来的面貌。2.青铜器补配有些青铜器出土时腐蚀严重,又有部分缺失,在修复时就需要进行补配。铜器补配是古代铜器修复技术中,复原残缺铜器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铜器种类繁多,形状各异,残缺情况多种多样,补配方法也有所不同。通常用的方法可分为四种,即打制补配、铸造补配、玻璃钢补配、石膏补配。(1)打制补配打制补配是利用加工金属的可塑性,通过特制工具的加工,使金属产生塑性变形来完成所需要的器形。这就需要首先了解被锤打“铜”的性质及其在变形度及锤打过程中的变化,才能充分掌握锤打技术。铜的性质:金属及合金都是结晶体,铜也是这样,当铜受到锤击的压力时,铜的晶体发生变化,产生塑性变形,这时金属由于晶体变化而提高了硬度和强度,降低了塑性,因而增长了金属的变形阻力。这种现象叫作金属的“冷却硬化”。铜硬化后应停止加工。否则由于铜的塑性已经降低,变形阻力加大,铜坯在反复锤打情况下则容易产生“疲劳”,使晶体组织断裂。因此,铜坯在加工时应反复加热锤打,这种工艺叫“退火”,这是因为金属有一种再结晶能力,使变了形的金属晶体在一定的温度内重新结晶。不同的金属有不同的再结晶温度,铜的再结晶最低温度是200℃。为了使铜充分地再结晶,硬化的铜坯至少要加热到600℃左右的赤红程度,这样,铜坯的硬度和强度降低了,恢复了铜坯的原塑性,因此可以继续捶打。经过反复捶打──加热再捶打,直到打成所需要的器形为止(补配缺块要用紫铜,又名红铜,因为红铜性质软,容易打、炮、收)。打制补配方法:①拓剪纸样:在铜器残缺部位覆盖或补托一张白纸,在纸上将残缺处轮廓线用铅笔拓画下来。拓画部分的纸样就是铜器残缺处的平面。②坯样剪裁:将纸样贴在与器物厚度相同的铜板上剪裁。铜器的器形复杂多样,残缺部位的形状也各异,按其器形大致有平板状、瓦曲状、球形状、喇叭状、圆棒状、片形状等。故应选择适宜的铜材进行裁切。厚铜板用錾切,薄铜皮用剪刀,铜棒用钢锯。③捶打器形:将剪好的铜坯在铁砧上捶打一遍后,将其加热到600℃左右赤红的程度退火,冷却后继续打。这样依补配形状反复捶打,要利用铁砧凹凸与弯尖部位,反复捶打、修正,直到形状与残缺部位相吻合为止。环耳为棍形、片环形状的用直径相同的棒料弯曲成形。片环形或器物沿口可用铜板裁切成条状,卷成圆环后捶打、弯曲,使之与残缺部分一致。(2)铸造补配①低熔合金特点:有的铜器附件形状特别,打制不便,则用铸造方法来修复。如爵的立柱、三角形的爵足、鼎足、兽耳、兽面等。利用器物上的另一支足或另一兽耳为模型,翻制范模,最好用硅橡胶贴印模,石膏做内范,以锡锑或锡铅低熔点合金浇注。锡铅合金,锡铅比例6:4,锡的流动性好,铅的成本低,一般炉火上都可以熔化,方便易行。铸出配件后,经修饰花纹再补焊在器身上。经锉磨光洁,用三氯化铁涂抹使补缺部位颜色变黑为,再作旧皮色。②失蜡铸造:铜器的补配件、复仿制青铜器,均需先铸铜件,现多采用失蜡铸造,即工业上的精密铸造。②修复方法:如器物补配的块较大,可采用我们前面讲过的硅橡胶印模法,或石膏翻刻模等方法,或准备一块塑料布,再贴上一层玻璃布,等树脂溶化后,揭下来,剪成所需要的形状,再用树脂粘连,作为胎底。第二步再把配好的树脂膏涂在胎底上,添补的填料要与器物的厚薄一体。如在模线上制作,先抹上一层脱模剂后,再一层层涂玻璃布、刷树脂。一般器物的残缺小洞、裂缝等,可直接刷填树脂和填料。可以将树脂调成膏状,像面团一样,用来添缺补缺。3.青铜器花纹青铜器花纹的种类和雕刻、錾花铜器花纹种类很多,按制作方法可分为三大类:①铸造花纹:花纹和铜器一起铸成。这类花纹在铜器中占绝大多数;②镶嵌花纹:铜器铸成后,在花纹的阴纹内镶嵌不同颜色的石料或金属,形成与铜器颜色不同的花纹,如嵌松石花纹、嵌红铜花纹(俗称铜镶铜)、嵌金银花纹(俗称“金银错”)。修复青铜器补配工作完成后,补配的缺损部分与其他安好部位相比,有些还要补上花纹。补饰花纹,采用雕刻的方法。花纹的雕刻是铜器修复技术中最难的一种技术,是用钢錾在破残青铜器的缺块补配上雕刻出同原有部分统一风格的纹饰,除了要掌握雕刻技术外,更重要的是要熟悉和掌握古代各个不同时期铜器纹饰的风格,同时还必须会根据花纹的深浅宽窄、变化形式,打制各种直刃、弯刀、铲、沟、平、踩、挑、抹、眼等钢錾。钢錾的硬度和强度,必须大于铜器和铜质及配件。修复用的錾刀及工具用高碳钢(又称工具钢)制成。制作錾刀选用直径约5厘米~8厘米高碳钢条做錾刀的原材料。试验钢条是否是高碳钢办法有三种:①听声音:将钢条往水泥地上摔,或将钢条托在手中用铁棒轻轻一敲,其声音清脆、余音长者是钢,否则是铁(软钢);②看火花:将钢材在砂轮上打磨,发出的火花明亮而长者是钢,否则是铁;③沾火:将钢材投入火焰中,烧至亮红程度(约摄氏800度左右)拿出,及时浸入冷水中,锉不动的是钢,锉得动的是铁。錾花:錾花是一种用钢錾在铜板上雕刻花纹的技术。古代青铜器上多有纹饰和铭文,对于破残青铜器的缺块补配仅仅焊上花面铜板,还不理想,还应该雕刻出同原件统一风格的纹饰、铭文,这就需要錾花。胶板:胶板是雕刻花纹时固定物件的工具,用松香胶摊在木板上凝固,使用时将胶烤化,或用铁棍烧红将胶烫化成胶体,然后将物件放在软沾的胶体上粘住,或将软化的胶按物件的形状制成胶槽,将物件放在胶槽上卡住。松香胶的配方和制作法:黑松香1市斤,土粉子2.5市斤~3.0市斤,植物油适量。錾花的过程是先在素面铜板的补块上,根据原来的纹样延续描绘出来,然后用松香胶板将要錾花的补块或成件在胶板上粘结实。如:瓶、壶等中心空器物錾花就可以在器内灌满胶,待胶冷却变硬就可以用錾子錾刻纹饰了,纹饰雕刻后棱角、边沿都较锋利,必须磨光,最后用磨炭蹭圆滑。完成后加热取出錾花胶,一个青铜器的补块就完了。雕篆方法:①花纹的摹绘:打制的胎坯表面先锉磨光洁,再摹绘上相应的花纹,才能錾刻。根据残缺部分的花纹章法来摹绘。阴纹纹线用墨线画在铜器上,墨线之间为阳纹。先用毛笔沾墨标出小点,等所补纹饰的所有花纹全部标出,再将标出的各点用墨线串连一起,就成了线条连贯、轮廓清楚、尺寸正确的补配纹饰大样。所摹绘的花纹必须和配件所要对接的铜件花纹一致,所以测量标点时,先测标配件边缘的花纹,以保证配件花纹和原器物花纹对接;②花纹錾刻:画好花纹的配件固定在胶板上。錾刻分“初刻、复刻、修整”三道工序。初刻是按配件已画好的墨线进行初步雕刻,形成初步刻纹;复刻是重复初刻的刻纹,加深刻纹的纹槽;修整是复刻完成前后,修整阳纹线的缺陷,使阳纹线工整、流畅。细回纹的描绘在粗纹雕刻完,在应錾回纹素面上用墨全部涂黑,根据涂墨的面积大小和铜器上细回纹章法,先设计好回纹类型的腹稿,然后在墨黑的素面上直接錾刻细回纹。錾刻时錾刀刀刃紧贴配件表面,对准墨线进行捶击,随錾刀进展,逐渐形成纹形,在全部墨线被雕刻一遍,形成阳纹图象后,然后用细钢锉将纹两侧卷起的毛翅锉平,即可看到所錾纹形象。初刻纹形不工整,深度也不够,因此需要反复錾刻多次,来加深纹槽深度,修整阳纹形。一组花纹錾刻成功,连同修整纹形,需要反复雕刻七八次至十余次,复刻一次锉光一次,至花纹的阳纹形符合标准、与铜器花纹一样为止。细回纹前面已讲到,依此方法反复錾刻多次,至刻纹与原器纹一样为止。4.青铜器焊接青铜器焊接是青铜器修复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修复破碎青铜器、复原器形的较理想的一种方法。由于青铜器的年代、种类、性质、残破和腐蚀情况不同,焊接的难易也不同,所以在焊接过程中采取的方法、措施也是多种多样的。近代工业上焊接方法大约有四十多种。作为文物焊接主要应用的是“锡焊法”,焊接学上叫“鼠接”,是比较原始的焊接方法。还有一种“镉锌钎焊法”,此方法焊接强度比锡焊高。(1)锡焊法锡焊法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容易掌握;焊接所需的温度低(约在250℃~450℃),所需温度对焊件的影响小,对铜器保养来说,这无疑是它的最大优点。缺点是焊接强度小,不能承担过重的物质或物体,不耐压力和冲击力,在较大外力作用下容易脱焊,同时由于焊锡熔点低(183℃)而不耐高温。但是,一般来说这个缺点对于文物是不存在的,因为铜器在博物馆受到高度重视和细心保护,受外界影响小,所以用锡焊法来焊接破残的青铜器,仍是修复青铜器的好方法。焊接所用材料和工具:焊接“焊锡”是锡和铅的合金。锡占62%和铅占38%的焊锡,称作“点锡”。这种“点锡”对于铜器焊接有两个方便条件:①熔点低,易熔解,焊接温度无需太高;②焊锡在常温下凝固快,可以及时固定焊接,所有铜器焊接最好使用这种“点锡”作为焊料。焊剂:松香、镪水。松香:是使用最早的焊剂,因为松香液体能够洁焊件和焊锡,增强焊锡的流动性,在使用盐酸之前,松香一直是锡焊的焊剂。镪水:就是氯化锌溶液,在盐酸内加锌,即可获得。氯化锌的作用是清洗干净被焊接部位,可以保持焊接强度耐久。所以氯化锌溶液是铜器焊接的良好焊剂。焊接的主要工具──烙铁:分电烙铁、火烙铁。火烙铁用厚约1厘米的红铜板裁成,长短、宽窄可根据需要决定,一般用的烙铁长约15厘米,宽约4厘米左右,一端锉成斧刀形状,刃部角度为50~55°。做法:用台钳倾斜地夹住裁好的红铜,4用板锉锉成烙刃即可,然后在烙刃部分渡上焊锡。其他工具有:长柄火钳。扁嘴小钳、尖嘴钳、台钳、各种规格的钢锉和两头忙锉、细木锉等。焊接前对铜器的整理:由于铜器大小、形状、薄厚和破残情况不同,对所修的铜器应首先查找它的块数,是多少块,是否短缺,破碎程度和腐蚀情况,然后再根据每一碎块的位置按对接顺序编号,缺少部分,将考虑补配复原。锉焊口:将查对好的铜器碎块进行锉口,就是在对接的两块铜器断口上锉出新铜质即所谓“新碴”,才可以焊接。焊口和焊接方向(位)的关系:为了在焊接过程中尽可能使两块铜器对接起来恢复原状,因此要求铜器断口既要锉掉腐蚀层,露出新铜质,又要尽可能保留铜器断品的原来曲线,作为焊接时掌握铜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