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沈从文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熬制过程中的情形,表现了腊八粥的香甜诱人。思考:作者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盼粥(2-8节)•分粥(9-12节)•猜粥(13-14节)•看粥(15-19节)•吃粥(20-21节)梳理情节故事中的八儿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学习提示:自主阅读2—19自然段,圈画描写八儿急切想吃腊八粥的语句,同时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盼粥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八儿要吃腊八粥欢喜的程度之深和八儿迫不及待的心情。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思考: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得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总说是时候还早。“出出进进”表明次数之多,突出了八儿等待腊八粥时迫不及待的心情。“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要到夜里!”其实他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思考:从八儿的语言中你读出了什么?什么叫“松劲”?“急红了眼”是什么状态?“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这是对八儿的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八儿想吃腊八粥的想法极其强烈,也表现了他的聪明可爱。分粥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赤饭豆会煮得浑身透肿成了患水鼓胀病那样子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东东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作多了,它会起锅巴……这是对八儿的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八儿对锅里粥的美妙猜想,表现了八儿的天真与嘴馋。猜粥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到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赤饭豆害水鼓肿,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不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看粥夜饭桌边,靠到他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在他身边桌上那两只筷子,很浪漫的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吃粥思考:你能用成语来形容此时八儿一家人吃饱之后的感受吗?走近作者•沈从文(1902-1988)•沈从文不足15岁就混迹于湘西地方军队,22岁便离开家乡来北京谋生,经济的窘困、世态的冷漠,让孤寂饥寒的他不时回望故乡,以寻找心灵和情感的慰藉。从《腊八粥》中,你能感受到一种怎样的情感?•沈从文生于荒僻神秘的湘西凤凰,有苗汉土家族的血统。20世纪30年代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小说《边城》、《长河》等,散文代表作有《湘行散记》、《湘西》。沈从文一生都自命为“乡下人”,有中国“乡土文学之父”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