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文件鄂质监质〔2009〕24号关于全省质监系统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的通知各市州、省直管市、神农架林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局机关各处室、分局、中心,省局各直属事业单位,省质量协会: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全国质检系统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的通知》(国质检质〔2009〕81号)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省局决定今年在全省系统大力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各级质监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把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使“质量和安全年”成为质量宣传年、质量提升年、质量服务年、质量整治年和质量建设年,成为质监工作打基础、作贡献、树形象之年。—2—结合国家总局和省政府要求,省局制定了《全省质监系统“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方案》(见附件),各级质监部门要严格按照省局部署,结合实际,全力以赴,扎实工作,抓好落实。现对全省质监系统深入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提出如下要求:一、要把“质量和安全年”作为质量宣传年,积极营造全社会重视质量的浓厚氛围。精心策划重大质量宣传主题和重大宣教行动,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网站及本单位的宣传阵地,大张旗鼓地、有声有色地开展质量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国家和省政府关于质量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有关知识,宣传质监部门为提升我省产品质量所作的不懈努力,宣传树立一批有社会责任感、讲诚信、质量好的企业典型。同时,要加强舆论监督,曝光一批典型的质量违法行为。积极开展质量法律知识进工厂、进社区、进乡村和进校园活动,普遍开展质量信息咨询、质量知识竞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广泛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中来。二、要把“质量和安全年”作为质量提升年,推动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建立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完善质量宏观评价指标体系和质量奖励制度,完善名牌战略推进工作。推动各地政府进一步重视质量工作。各地要全面开展质量兴市、质量兴县(区)活动。没有开展质量兴市、质量兴县(区)的地区,今年要努力实现突破。动员社会团体、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单位积极参加“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加强质量理论和方法研究,推广先进的—3—质量管理方法。充分发挥企业提升质量的主体作用,动员企业积极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履行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要充分发挥质监系统的职能作用,全面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动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监督管理。三、要把“质量和安全年”作为质量服务年,帮助企业提高质量竞争力。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加大服务经济发展、服务企业的工作力度。认真为企业开展标准信息、检测技术服务,进行质量法制和先进质量管理技术的培训教育。在帮助企业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提升市场竞争力方面,充分发挥质监系统的综合优势,提高质量服务水平。四、要把“质量和安全年”作为质量整治年,坚决遏制质量安全重大事故发生。积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和集中整治行动、农资打假和家电下乡专项打假行动、建材、装修装饰材料和絮用棉打假专项行动、以涉及民生的计量器具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开展起重机械和压力管道元件等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开展区域性质量问题集中整治。五、要把“质量和安全年”作为质量建设年,不断提高质监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质量法制建设和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标准化、计量和认证认可工作。加强检测机构能力建设,着力提升检测水平,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各级质监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迅速掀起“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的高潮。要建立工作责任制,—4—加强指导、检查和监督,务求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取得实效。附件:湖北省质监系统“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方案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三日—5—附件:湖北省质监系统“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我省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部署,省局决定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现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有关部署,立足提高质量、保障安全、扩大需求、促进增长,大力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努力为企业和基层服务,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提高技术保障能力,全面提升质量和安全总体水平,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维护经济秩序,服务经济发展”中作出贡献。二、主要目标通过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企业质量和安全责任意识普遍提高,主体作用进一步发挥和落实;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和政府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力争杜绝重大质量和安全事故;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社会质量观念进一步增强,群众对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6———食品质量安全目标:获证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企业及签订承诺书的小作坊100%建立企业质量档案;区域监管责任覆盖面达到100%;监督检查覆盖面,城镇达到100%,农村达到95%以上;获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实施年度审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使用添加剂备案率达98%以上,全面完成1000家小作坊改造升级任务。——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目标:列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目录和3C认证目录的生产企业100%建立质量档案;区域监管责任覆盖面达到100%;监督检查覆盖面达到100%;列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目录或3C认证目录的产品获证率达到100%。——特种设备安全目标:防止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特种设备万台死亡人数控制在0.8以下(不含气瓶和压力管道)。大力治理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整改率达到100%;扎实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确保特种设备生产质量和使用安全。三、主要措施(一)大力实施质量兴省战略1.进一步完善质量兴省(市)推进工作机制。围绕省委省政府实施的“两圈一区”、“千亿元产业计划”、52个产业集群、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规划等发展重点,建立完善质量兴省(市)工作机制,科学规划质量兴省(市)实施计划和方案。2.建立实施质量兴省战略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将质量振兴—7—纳入地方政府和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制定质量兴市绩效评价标准,引导市州开展质量兴市工作,推动全省95%以上的县市区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组织对系统内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目标责任制检查考核。3.大力开展质量兴企活动。认真组织实施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联系点制度,大力开展“5个1质量攻关”活动,即组织1000名质量工程师和质量协会骨干,帮助1000家重点企业,解决1000个质量问题,开展质量培训10000名员工,为企业增加效益1亿元。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加大名牌产品培育力度,落实名牌产品鼓励政策,推动实施“长江质量奖”,表彰一批质量管理先进企业。4.建立质量宏观分析报告和战略协作制度。建立规范的产品质量和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加强质量宏观管理基础数据统计和分析,定期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产品质量状况,发布《质量白皮书》,公布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发挥社会公众和媒体监督作用,构建涵盖“政府、监管部门、企业、技术机构、新闻媒体和社会大众”等多方面的监督网络,形成长效监管合力。加强质量宏观研究和交流,推动、参与建立中部六省质量协作机制。(二)建立健全质量和安全监管体系1.切实落实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引导企业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对其生产、销售、经营的产品质量和—8—安全负责,建立和完善原材料进厂、产品出厂检验制度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制度;推动企业将质量和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道生产环节和关键岗位,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安全保证体系。2.切实落实质监部门质量和安全监管责任。各级质监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认真履行质量和安全监管职责,切实把质量和安全监管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基层局和具体责任人。大力推行、完善区域综合监管和执法责任制,编制质量安全风险处置预案,坚决纠正和查处重审批、轻监管和少数人员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对监管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的责任。3.建立和完善质量监管(综合业务)信息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质量、标准、计量、特设、监督、食品、认证、稽查等各方面的监管信息,努力开发行业和企业质量风险预警功能,逐步探索全省系统监管信息联网。4.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探索建立能够有效反映我省产品质量状况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模型,合理确定各类产品的抽查频次和覆盖范围,加大监督抽查结果分析评价力度,揭示行业、区域中潜在的质量安全风险,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后处理工作,提高监督抽查的权威性和威慑性。加强机动车安检机构资格许可和监管工作。—9—5.建立质量安全巡视制度、明察暗访制度和举报奖励制度。拓宽信息来源渠道,组建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专家委员会,按专业门类设立若干专家工作组,吸纳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共同破解行业“潜规则”,开展重点食品和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加强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水平。6.建立健全质量和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加快建立以准入、追溯、召回、退出制度为核心的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加强企业生产许可管理,提高现场审查质量,严格发证准入关。加强对获证企业的后续监管,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严把原材料进厂和产品出厂检验关,严格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不断完善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体系、动态监管体系、应急反应体系和安全评价体系建设。7.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建立规范的企业质量信用评价制度、产品质量信用记录发布制度和质量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实行信用分类管理,严厉惩处失信行为。(三)认真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1.认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和集中整治行动。重点整治非食品原料和回收过期食品生产加工食品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健全食品安全质量标—10—准体系,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建设。加快食品生产小作坊升级改造步伐,推动小作坊自愿组合建立专业合作社,使用统一品牌,实现行业自律。2.组织农资专项打假行动。以复混肥和磷肥、农药为重点,开展农资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违法行为。组织“质量、标准和法律三下乡”活动,开展明查暗访和质量宣传等服务“三农”工作。3.组织建材、装修装饰材料、家具、玩具和絮用棉打假专项行动。以钢材、水泥、装饰材料等涉及安全健康的产品为重点,严厉打击无证生产和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违法行为,防止劣质建材、有毒有害装修装饰材料和劣质絮用棉流入市场。4.组织家电下乡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对家电下乡中标企业加强监督,建立家电下乡企业诚信记录,严厉打击借家电下乡名义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5.继续开展压力管道元件和起重机械专项整治,加强对压力管道元件和起重机械生产使用单位的监督抽查,加强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压力管道元件安全监察工作。深入开展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认真组织对获证特种设备生产企业和检验机构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违法生产、使用特种设备的行为。6.开展区域性质量问题集中整治。以涉及国计民生和人身健康的产品为重点,对质量问题比较多的区域开展集中整治。要切—11—实落实地方政府负领导责任,企业负主体责任,相关部门负监管责任,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产品质量区域整治工作机制。7.开展重点定量包装商品、加油机、大型衡器计量监督抽查等涉及民生的计量器具和粮食定量包装商品为重点专项整治行动,严查计量作弊违法行为。8.组织高耗能产品、高耗能特种设备、能源计量产品、煤炭产品和能效标识专项执法检查,服务“两型社会”建设。(四)着力抓好质量安全保障基础工作1.加强质量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全民质量法制教育,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改进和充实执法装备,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2.加强标准化工作。围绕产品质量安全,开展标准制修订、实施以及监督检查工作,健全完善地方标准体系,深入推进农业、工业、服务业标准化工作,不断提升标准技术研究、信息咨询服务能力和水平。3.加强计量基础建设。加快计量标准体系建设,完善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