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质量控制基础-Bio-RadLaboratori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实验室质量控制基础陈洪军13382028877chenhongjun@runda-sh.comShewhartChartsWalterA.Shewhart创建于19241质控理论Dr.W.EdwardsDeming(1900–1993)1质控理论1956年,美国质量协会授予戴明“休哈特奖章”(ShewhartMedal)•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或处理)DemingCycle1质控理论Deming质量链ImprovementofqualityImprovementofproductivityCost-reductionPrice-reductionMarket-shareSecurepositionSecurejobs1质控理论1951年,日本科技联盟(JapaneseUnionofScientists&Engineers(JUSE).)设置“戴明奖”(TheDemingPrize)1质控理论•质量管理之父,1969拒绝了JUSE设置JuranMedal的提议,即现在的JapanQualityControlMedal•“8020原则”,提出质量责任的权重比例问题。依据大量的实际调查和统计分析认为,在所发生的质量问题中,追究其原因,20%来自基层操作人员,80%的质量问题是由于领导责任所引起的。•Juran三部曲Dr.JosephM.Juran,(1904至今)1质控理论Juran三部曲(TheJuranTrilogy):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1质控理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部部长•全面质量管理之父•1950s年代初提出TQM的概念,1961年,出版著作《全面质量管理》,强调执行质量职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应该使企业全体人员都具有质量意识和承担质量的责任。•“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有效体系”。Dr.ArmandValFeigenbaum(菲根堡姆)1质控理论质量管理发展历程■工业革命前:产品质量由各个工匠或手艺人自己控制■1875年:最初的质量管理——检验活动与其他职能分离,出现了专职的检验员和独立的检验部门。■1925年:休哈特(W.A.Shewhart)提出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应用统计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以减少对检验的依赖。■1930年:道奇(H.F.Dodge)和罗明(H.G.Romig)提出统计抽样检验方法(“抽样检验表”)。■1940年代: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应用统计质量控制技术取得成效;美国军方物资供应商在军需物中推进统计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美国军方制定了战时标准Z1.1、Z1.2、Z1.3——最初的质量管理标准。三个标准以休哈特、道奇、罗明的理论为基础。■1950年代:戴明提出质量改进的观点——在休哈特之后系统和科学地提出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质量和生产力的持续改进;强调大多数质量问题是生产和经营系统的问题;强调最高管理层对质量管理的责任。■1958年:美国军方制定了MIL-Q-8958A等系列军用质量管理标准——在MIL-Q-9858A中提出了“质量保证”的概念,并在西方工业社会产生影响。1质控理论什么是医学实验室质量控制?•医学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是一个统计过程,用于监视与评价产生患者结果的分析过程医学实验室质量控制要求:•与患者样品一起,有规律地检测控制品•将质量控制结果与统计限值(范围)作比较王义夫枪法天下第一?正确度示意图结果正确和精密结果不正确但是精密精密度示意图结果既不正确又很不精密结果很不正确但是精密准确度示意图+2s-2s不正确度不精密度偏倚(Bias)±2s总误差(不准确度)误差的类型性能特性性能特性的定量表达系统误差正确度偏倚(bias)(总)误差准确度精密度测量不确定度随机误差标准差重复性/实验室内重现性/重现性ExternalQualityAssuranceServices“准”而不“稳”“稳”而不“准”ExternalQualityAssuranceServices这样的结果是有良心的结果ExternalQualityAssuranceServices标准差LEVEY-JENNINGS控制图•当分析过程在控制下,约有68%的所有QC值在均值±1标准差[1s]内。同样,有95.5%的所有QC值在均值±2标准差[2s]内。当分析过程在控时,约有4.5%的所有QC值在±2标准差[2s]的限值之外。大约有99.7%的所有QC值在均值±3标准差[3s]内。仅有0.3%或1000次中有3次的可能性超出±3标准差[3s]限值外;因此,超出均值±3标准差[3s]的任何值,考虑与出现显著误差有关,不应报告患者结果。Westgard规则•1981年,威斯康辛大学(UniversityofWisconsin)的JamesWestgard博士发表了实验室质量控制的论文,为医学实验室设定了评价分析批的质量。Westgard系统的要素,依据自1950年代以来工业国家使用的统计过程控制的原理。在Westgard的设计中,有6个基础规则。这些规则可以分别或结合使用,评价分析批的质量。•Westgard设计了表达质量控制规则的简化符号。几乎所有的质量控制规则可表达为NL,N为被评价的控制观察数,L为评价控制观察数的统计限值。所以,13S表示一个失控的控制规则,有1个观察值超出了±3s控制限值。质控理论2QC数据2s13s12s24sR1S4X10在控失控Westgard多规则的误差检索程序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有有有有有有12S警告规则•12S这是警告规则,有1个观察值超出了±2s控制限值。记住,在不存在更多的分析误差时,约有4.5%的所有质量控制结果落在2s与3s限值间。这个规则仅仅为警告,在检测系统中可能存在随机误差或系统误差。必须检查这个值与同批或以往分析批的其他控制结果间的关系。若发现没有关系,不能证实有误差来源,则必须假设,超出±2s控制限值的这个控制结果是一个可接受的随机误差。可以报告患者结果。13S失控规则•13S这个规则证实为不可接受的随机误差,或可能是大系统误差的开端。任何QC结果超出±3s限值为符合本规则。12345678910+3S+2S+1S均值-1S-2S-3S13S失控规则13S失控规则示意图22S失控规则•22S这个规则仅证实系统误差。符合这个规则的指标是:●两个连续的QC结果●超过2s●在均值的同侧•这个规则有两个表现:批内与批间。请参见图8。在一批内,得到的所有控制结果一起有问题。例如,若在这批中检测正常(水平Ⅰ)与不正常(水平Ⅱ)控制品,两个水平控制品值都在均值同侧、且大于2s,这批结果具有批内的系统误差。但是,若水平Ⅰ为﹣1s,水平Ⅱ为﹢2.5s(符合12S规则),则必须检查水平Ⅱ的以往结果。若水平Ⅱ在前次检测中控制值为大于﹢2.0s,则在同水平的两批控制值间出现了系统误差。•批内22S指示的系统误差可能影响整个分析曲线。批间22S指示的系统误差可能仅为分析曲线的一部分。12345678910+3S+2S+1S均值-1S-2S-3S22S失控规则22S失控规则示意图R4S失控规则•R4S这个规则仅证实随机误差,仅用于最近这批的批内判断。若一批内两个控制品的控制值间,至少有4s的差异,符合本规则,为随机误差。例如,在一批内检测水平Ⅰ与水平Ⅱ,水平Ⅰ高于均值﹢2.8s,水平Ⅱ低于均值﹣1.3s。两个控制品间的总差异大于4s;即[﹢2.8s-(﹣1.3s)=4.1s。12345678910+3S+2S+1S均值-1S-2S-3SR4S失控规则R4S失控规则示意图41S规则•41S符合这个规则的指标是:●四个连续结果●均大于1s●均在均值的同侧•41S规则有两个应用。在一个控制品内(均为水平Ⅰ的控制结果);或在控制品间(如:综合水平Ⅰ、Ⅱ、与Ⅲ的控制结果)。一个控制品内的问题指示在方法曲线的局部有系统偏倚;各个控制品间的问题指示在较宽的浓度范围有系统误差。•该规则主要证实较小的系统误差或分析偏倚。它们通常不具有临床的显著性或相关性。可以进行校准或仪器保养等消除这些分析偏倚。•使用31S较41S可检出更小的分析偏倚,因此,被认为对分析误差更灵敏。12345678910+3S+2S+1S均值-1S-2S-3S41S失控规则41S失控规则41S失控规则示意图规则•符合该规则的条件为:●需要10个控制结果●无论各个控制值落在多少标准差限值,它们均在均值的同侧。•该规则应用:在一个控制品内(均为水平Ⅰ的控制结果),或在各个控制品间(如:综合水平Ⅰ、Ⅱ、与Ⅲ控制结果)。符合一个控制品内的,指示方法曲线的局部有系统偏倚;符合各个控制品间的,指示在较宽的浓度范围有系统偏倚。X1012345678910+3S+2S+1S均值-1S-2S-3SX10失控规则失控规则示意图X10控制品应用的问题•要详细介绍控制品复溶的过程。•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注意各个分析物(项目)的稳定性。•定值只为固有的检测系统服务。•“开放”检测系统考虑选用不定值控制品。•期望每个实验室在1或多年中使用一个批号的控制品。冻干控制品复溶小心开瓶,取下瓶盖,使瓶盖朝上,当心瓶盖上黏附的冰冻粉末被风吹下。使用容量吸管对每个控制品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5.0ml。仔细盖上瓶盖后,将控制品静置于室温(18℃~25℃)约15分钟,期间温和转动瓶子,使瓶内冻干物完全溶解。取样前,温和颠倒瓶子数次,确保均一。若进行微量金属分析,不必颠倒混匀。液体控制品储存和稳定性•本产品不开瓶储存于-20℃~-70℃,可稳定至失效期。•控制品冻融、未开瓶储存于2℃~8℃,除了叶酸稳定4天、游离PSA、PSA和泌乳素(prolactin)稳定14天外,所有分析物可稳定30天(须注意冻融的日期)。•控制品冻融并开瓶后,紧盖置2℃~8℃储存条件下,除了叶酸稳定4天外,所有分析物可稳定14天。•经冻融后不能再次冰冻,弃去剩余控制品。•本产品应在冷冻条件下运输。液体控制品使用处理程序•本产品应与病人标本相同方式进行处理,按照仪器与使用的试剂盒说明操作。取样前,首先将冷冻的控制品置于室温(18℃~25℃),使其完全恢复至室温;温和转动瓶子,确保均一。使用后盖紧瓶盖,置2℃~8℃保存。•懂得控制品和病人血清的差异。•所有控制品的定值不具有溯源性。控制品应用的问题如何建立控制值的均值和范围•对每个水平的控制品至少收集20个控制值。数据来自20批检测结果,以反映不同次校准、试剂或试剂批号更换、操作人员技术、检验场地的温度/湿度、每天/每周保养等变异。所有新的控制品应与以往证实的控制品结果作比较(平行性观察)。•对收集的数据计算均值和标准差。在删去可疑数据前,统计检验离群点。以均值±2s与均值±3s计算统计控制限。•产品说明书介绍的控制范围仅为参考。应依据设定值时试剂批号和使用的控制品来确定控制范围。在某批号控制品效期内,试剂厂商可能变动了产品内的组合、或开始对试剂盒/试剂产品使用新的原料。控制品说明的范围不可能考虑到仪器软件的更新或实验室间性能差异等变异。新批号控制品•CLSI–至少在不同批的检测中收集20个数据•CLSI–可以使用少一些数据(临时),但是以后使用20批结果替代•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新批号质控品的每个项目都应和现用的质控品作平行检测,最好是在不同天内至少作20瓶的检测。若无法从20天内得到20个数值,至少在5天内,每天作不少于4次重复检测来获得。如何建立控制值的均值和范围同种控制品更换批号•CLSI–至少需要20批的结果•CLSI–开始使用新批号前,与老批号进行20批的比对•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新批号质控品的每个项目都应和现用的质控品作平行检测,最好是在不同天内至少作20瓶的检测。若无法从20天内得到20个数值,至少在5天内,每天作不少于4次重复检测来获得。是否必须对“定值”控制品建立均值和范围?•CLIA–

1 / 6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