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总部经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学高洪深(第四版)第一节总部经济的内涵与形成机理第二节总部经济的理论体系第三节大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第四节总部经济助推大城市经济转型的综合分析第五章总部经济总部经济产生1.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进程明显加快2.新一轮企业兼并、重组和联盟的浪潮来势迅猛3.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应用4.金融业已成为连接各要素市场的枢纽5.人已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核心因素20世纪初的美国,新技术的产生和迅速发展以及市场的扩展造就了一大批大型企业,企业制度和企业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革。20世纪90年代后,现代大型公司发生了重大变化:跨国公司是总部经济的载体。新加坡和中国香港致力于发展总部经济,并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总部经济是发展经济的好模式。为各地区和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显著地提升了它们的竞争能力。总部经济理论是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研究员国内首次提出的。赵弘研究员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总部经济理论专著——《总部经济》。第一节总部经济的内涵与形成机理一、总部经济概念与内涵的诠释区域经济层面:是指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形成企业总部在本区域集群布局、企业生产加工基地则通过其他各种形式安排在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城市经济层面:指作为经济区域中心的城市通过创造各种个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的投资中心、管理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物流中心等,形成总部的集群布局,在优化提升本市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的同时,通过向周边地区、全国乃至跨国界的地区实施经济管理、决策和服务等职能来促进本地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总部经济层面:广义:是指经济与非经济的、官方与非官方的带有总部性质或总部派出性质的各种机构和组织相对聚集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统称。狭义:是一国内外带有总部或总部派出性质的各种经济组织相对聚集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统称。微观经济层面:指企业和城市在使双方都能获取更高经济效益的目标的驱动下形成总部在城市聚集并产生外部经济的经济现象。核心内容:企业总部的集群分布和合理的价值链分工。还应注意:1.发展总部经济实现中心城市功能转换的界定:生产型城市→功能型城市2.对总部的形式应作一定程度的界定3.不能过于强调主观的愿望而不尊重客观的经济规律主要靠市场作用,政府起引导性作用4.总部经济实际上指的是作为经济区域的中心城市的经济影响力5.总部经济是企业在空间上实现分离的经济产物中国总部企业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我国总部企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2004年我国仅有16家总部企业入围世界500强,到2013年我国入围世界500强的企业数达到95家,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2位。我国总部企业在世界500强中的位次逐步提高。2004年,我国没有一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排行榜前10名,2013年中石化、中石油和国家电网3家总部企业跻身世界前10名。2004-2013年我国入围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二、总部经济的功能(一)总部经济的特征“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表现了若干知识经济和区域经济特征:1.知识密集性。企业总部集中了企业价值链中知识含量最高的区段,研发、营销、资本运作、战略管理等,属于高度密集的知识性劳动。2.经济集约性。企业按照收益最大化原则布局产业空间结构,最大限度取得中心城市服务业发达、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最大限度利用了生产基地土地、劳动力、能源等要素优势,形成产业配套,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成本。3.产业延展性。总部经济形成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经济链条,不但能够实现二产向三产的延展,而且能够实现知识性服务业向一般性服务业的延展。4.发展辐射性。在总部经济这种模式下,可以通过总部——加工基地链条实现中心城市的信息、技术、人才等区域资源向欠发达的区域辐射,增强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带动能力。5.合作共赢性。总部经济模式改变了区域之间对同一产业在企业、项目上“非此即彼”的简单争夺,实现不同资源优势的区域之间通过功能链不同区段的再分工进行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二)总部经济的经济效应:1.“税收贡献效应”2.“产业乘数效应”3.“消费带动效应”4.“就业乘数效应”5.“社会资本效应”我国总部企业的规模实力越来越强,对全国国民经济贡献作用十分突出。2013年我国500强企业营业总收入达50.0万亿元,资产总额151.0万亿元,实现净利润总额2.2万亿元。2013年纳税总额达到3.7万亿元,占全国的36.3%。2008-2013全国500强企业主要指标变动情况总部经济对欠发达地区的意义一是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企业的产品制造功能可直接带来欠发达地区产业经济总量的迅速增加,同时,制造基地的形成还能为欠发达地区带来产业聚集效应和产业乘数效应,从而继续放大区域产业总量。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制造基地的落户,可使所在地的各种经济资源得以迅速激活,加快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二是对就业的影响。一般而言,制造基地所需的普通劳动力要实现本土化,即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这将进一步扩大区域的就业总量。制造基地通过学习培训、技术推广等方式,培育熟练的生产技术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制造基地生产技术的溢出效应及竞争机制,还将推动生产基地人才素质的提升和外地人才向该区域涌入,促使欠发达地区就业结构趋向高级化。三是对税收的影响。制造基地的企业大部分属于加工制造业,特别是跨国公司或大型企业集团设立的加工制造企业,具有投资规模大、生产资料流动量大、市场交易量大等共性,这类企业创造的利润和税收数额不菲。此外,制造基地一经落户,固定资产的天然弱流动性决定了此类税源大户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四是对消费的带动。制造基地可从4个方面来影响区域消费总量:企业职工的个人生活消费总量;企业集体新增的消费总量;制造基地形成或入驻而新增的社会公共消费总量;制造基地的关联产业及其就业人数的增加带来的区域消费量的提升。三、总部经济形成机理(1)总部成为企业的一个独立部门并发挥特殊的功能(2)“总部+生产基地”空间组织模式实现了两种不同地域要素优势在一个企业内的优化配置。企业按照总部经济的模式进行空间布局,把总部布局在发达的中心城市,而将生产加工基地布局在欠发达地区,由此使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取得中心城市的战略资源和欠发达地区的常规资源,实现两个不同区域优势资源在同一个企业的集中配置,不但能够使企业资源配置综合成本降低,而且使得总部所在的中心城市密集的人才、信息、技术资源得到最充分的效能释放,同时使得加工基地所在的欠发达地区密集的制造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3)地价竟租机制驱使企业总部向中心城市集聚。(4)产业进步推动城市职能由生产性职能向控制性职能转变.(5)城市演化为总部集聚形态的生产力。小结:总部经济是一种能够实现企业、总部所在区域、生产加工基地所在区域“三方”利益都得到增进的经济形态。总部经济满足两个方面的需求一种需求是在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满足解决欠发达地区企业发展人才瓶颈的需求;另一种需求是满足中心城市在规模不断扩张过程中,制造业向外迁移而出现“空心化”条件下城市产业接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上述两种需求在总部经济理论框架下得到了很好的满足:一方面,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将总部迁移到中心城市,可以利用中心城市的科技、人才、信息、市场等优势寻求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中心城市通过留下总部、吸引总部聚集带动服务业发展实现城市结构升级、产业转换和功能提升。四、总部经济的价值链分析1.产业价值链企业总部包括全球总部、地区总部、研发总部、商务总部、销售总部等特定区域的聚集,形成了总部经济产业集群与相关产业价值链。首先形成总部产业集群其次形成企业价值链,进而形成相关产业的产业价值链。企业价值链企业总部内部后勤来料储运生产经营外部后勤成本储运市场营销售后服务产业价值链总部集群供应商价值链生产企业价值链供销商价值链买方价值链2.空间价值链与区域发展空间价值链:企业空间价值链和产业空间价值链。总部经济发展:一方面推动了中心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带动了中心城市经济区域的发展。一、总部经济的经济学原理1.总部经济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范畴2.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态具有替代市场实现交易和配置资源的功能:因为交易费用降低所谓交易费用是指企业用于寻找交易对象、订立合同、执行交易、洽谈交易、监督交易等方面的费用与支出,主要由搜索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与监督成本构成。交易费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市场交易的复杂结构被企业家所替代,企业家指挥生产,因此,企业替代了市场。企业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第二节总部经济的理论体系3.现代大型公司是一个庞大、开放的体系,包括特许生产厂家、供货商、批发商、零售商等4.现代大型公司内部组织层次结构有多种形态5.“替代函数模型”的建立Y=f(x1x2…xt)Y代表“替代净效益”,x1x2…xt:公司战略、资源配置和交易协调、组织结构模式、决策权和经营权的配置、政策、企业文化、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无形资产、经营计划管理、风险控制和危机管理等管理和控制的要素。6.企业在发展中对于战略资源的需求上升2012年,北京218家上市公司在京外的1078家子公司资产规模超过3万亿元。北京上市公司的辐射带动作用一是通过国有上市公司在全国的布局来实现。在北京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占51%。国有上市公司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国有垄断资源优势在全国布局,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通过高科技类上市公司在外埠布局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辐射带动其他地区发展。2012年中关村201家上市公司实现合并报表营业收入1.3万亿元,其中在中关村外收入超过1万亿元,占75.4%。上海上市公司对其他地区的带动作用也很强。2012年,上海202家上市公司在沪外的758家子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超过4万亿元。实例分析1:北京、上海总部经济的辐射力量北京与上海在带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北京上市公司辐射半径广,对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都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但对京津冀地区的带动作用并不突出;上海上市公司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显著,但对全国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2012年北京、上海上市公司子公司数量全国分布示意图实例分析2: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集中体现在总部企业的空间布局上2013年,东部地区入围全国500强的企业为378家,占75.6%,中部占14.0%,西部地区占10.4%;东部地区入选全国5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占全国500强企业的84.7%,约为中部地区的8倍、西部地区的18倍。东部地区的总部经济优势非常明显,在全国资源配置中占据了更多资源,资本集中化程度更高,“马太效应”更为突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推动区域均衡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2008-2013全国500强企业总部区域分布情况解决对策:一方面应从国家层面积极引导总部企业向中部、西部加大投资力度,发挥总部企业在推动区域均衡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要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吸引更多的企业区域性总部落户。二、总部经济的区位选择理论分析1.区位选择中的决定因子政府激励成本控制商业环境地区联系城市RHQ(地区总部)间的协同效应人力资源IT(信息技术)及通信设施2.区位选择的理论模型函数表达:8Dj=∑Fij*Wi+εji=1Dj为跨国公司总部备选的第j个城市的评估值。Fij为第j个城市的第i个因子的计量值。Fij∈(0,5]因子数i为8个Wi为第i个因子对应的权重。Wi∈(0,1]εj为第j个城市评价的误差调节值。该模型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引入城市变量。建立RHQ间的协同效应变量。建立了一个独立的评价模

1 / 7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