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年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论证(活页)特别提示:课题论证(活页)严禁出现申报者(含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姓名、工作单位等有碍匿名评审的相关信息;一旦出现此类信息,则为资格审查不合格,不再参与评审!字数限5000字以内,可加页;务必用A3纸双面打印,中缝上、下装订,一式6份!(上述文字在纸质稿中不得自行删除!)课题名称基于“人才培养战略联盟”的汽车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总人数6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数2人其中中级职称人数3人其中博士数人预期成果□专著□教材□译著■论文■研究报告□工具书□软件成果去向□公开出版□公开发表■提交相关部门应用□送交相关领导批阅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1)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和产业不断更新发展需求,培养实用性、技能型人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国外主要的有影响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加拿大的“CBE”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英国GNVQ模式等等。它们所涵盖的先进理念以及办学模式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1)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核心。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著名的“双元制”(Two-Dimensions)。“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2)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CBE”模式——“宽专多能型”。CompetencyBasedEducation——CBE,意为“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其主要特点是模块式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3)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新型的现代学徒制度。“TAFE”模式实际上是CBE模式在澳大利亚的运用,其核心内容还是模块式课程和模块式教学。(4)英国GNVQ——整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英国政府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证书GNVQ来积极地推行能力本位教育,但更强调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5)日本的互补型办学模式。日本职业教育形成以国家办学为主,企业办学和私人办学为辅的互补型办学模式。国内研究现状:国内高职教育在多年的探索中,也形成了较多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综合起来,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企业出资,学校培养。学校和企业通过协议的方式,由协议单位出资,由学校实施招生、培养。(2)校企共建、共教、共落实就业。企业要为高校注入教育教学资金、提供技术教育支撑、共建实验实训基地、合作研制教学计划和开展课题研究,落实学生就业等要素。(3)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学校由企业管理,共同培养应用性专业人才的办学模式。(4)行(行业产业)校合作。以专业为主体,与地域内各行各业建立起以合作育人为中心,多种形式全面合作的教育发展模式。(5)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教学。以上各种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相互交叉、各具特点。考虑到我国国情,生2搬硬套或不加改革,显然会出现诸多不适。2)选题的意义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汽车工业得到了比较迅速的发展,对汽车类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我国在人才培养体制上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供需比例严重失调,导致大量快速发展中的汽车企业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因此,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是解决人才培养的最根本的方式。根据国外的经验,产学研联合已经成为当今培养人才的最有效方式,更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有效途径。2012年6月由浙江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牵头组建的“浙江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人才培养战略联盟”(以下简称“人才培养战略联盟”),希望整合省内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及中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各级汽车工业协会、各类培训机构、电子商务平台等资源,为浙江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提供全面的立体的人才培养,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服务。“人才培养战略联盟”核心是以校企共赢为切入点,以校企共赢长效体制机制为平台,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探索一种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的新模式。该种战略联盟,可调动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办学的积极性,通过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等,实现互利共赢。深入研究与实践在产业升级换代背景下,汽车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高端技能型汽车技术人才,有着现实指导意义。2.内容: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研究路径和基本步骤,重点、难点和突破点分析。1)基本思路(1)职业能力综合化。综合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一门或若干职业所必备的本领,是个体在职业工作、社会和私人情境中科学的思维、负责任行事的热情和能力,也是科学有效工作和学习的基础。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从注重单纯的“任务技能”培养,向注重素质、品质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开发转变。(见图1)图1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综合职业能力(2)职业教育培养终身化。汽车专业职业教育,必须走终身教育之路。使得汽车专业知识、技能与汽车技术发展同步。(3)师资“双师型”、优质化。“校企共育、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彰显特色、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4)技术、教育与就业和协化。组建“人才培养战略联盟”,从而将汽车专业技术、教育和就业挂钩。汽车专业职业教育能够及时的把社会工种结构的更替、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需要的新技术、新要求及时反映到培训计划或者职业教育内容中去,根据企业需求变化来设置新的专业。32)主要内容(1)依托“人才培养战略联盟”,明确在产业升级换代背景下,企业对汽车专业高职毕业生素质、职业能力要求。根据岗位及知识技能需求,与企业共同研讨,制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市场需求,建立动态合理的课程体系,并进行教学教改研究,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2)依托“人才培养战略联盟”,研究掌握现代汽车新技术、适应在产业升级换代背景下进行高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探讨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科研、实践能力的长效机制。(3)依托“人才培养战略联盟”,研究并实践与现代高新技术企业生产实景相适应的,校企共建实验实训室建设方案,实施在学校建车间、在车间设课堂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4)依托“人才培养战略联盟”,深入企业和社会,进行广泛调研,探讨和实践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5)依托“人才培养战略联盟”,通过调研,进一步分析学生在汽车企业就业及工作岗位,技能要求及适应能力,反馈指导课程体系重构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3)研究路径研究路径如图2图2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路径4)基本步骤通过对项目团队成员专业方向的交叉和资源优化整合,建立项目实施的分工与合作机制,保证项目研究协同前进,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目标分解,保证项目阶段性目标的完成,同时对后续任务进行合理布局,实现项目总体的衔接。充分发挥每个项目成员的优势和积极性,发挥团队的集体优势,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1)成立项目课题组,召开课题组会议,商讨课题分工,讨论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2)调查省内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合作办学模式,调研国外院校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3)召开校企合作洽谈会,分析校企合作双赢结合点,探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3)设计调查表,分析构建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评价体系,并以此为指南,提4出“校企共育、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方案;(4)依靠省内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和科研力量,与企业合作调研,设计量表,运用SPSS等统计软件,分析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指标体系,研究探索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5)召开专家评审会,听取意见,修改研究报告。5)重点、难点和突破点分析研究重点:分析校企双方的赢利点,研究“人才培养战略联盟”的运行模式,开发一套校企双赢的体制机制;以“人才培养战略联盟”为基础,借鉴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制定汽车专业新型“订单式”合作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1)研究“人才培养战略联盟”的运行模式,充分运用省内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和科研力量,校企共育“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2)依托“人才培养战略联盟”,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研究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研究难点随着汽车技术飞速发展,汽车产业升级换代的步伐正在不断地加快,对应用型人才技能要求也不断提高。在高职教学实践和学生就业中,学生的职业技能不能适应高新技术企业的要求,目前人才培养方案模式,存在以下难点:(1)专业设置与市场岗位需求脱节(2)课程体系与现代企业生产技术偏离(3)技能型和“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4)“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处于初级阶段研究突破点(1)形成一套适应浙江省汽车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联盟”的运行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建立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共同制定、课程共同开发、人才共育、效益共享的校企合作运作模式,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3.预期价值本项目研究的“人才培养战略联盟”的运行模式,有利于培养出以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的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建立的校企双赢的体制机制,可以使得校企合作长期有效运作。研究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而且能扩大就业面,预计提高就业率2%以上,社会效应明显。“人才培养战略联盟”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员工培训,反哺企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每年可达100万左右,经济效应显著。4.条件和保证1)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保证及资料设备等科研条件本课题主持人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学及管理工作达25年,工作、研究经验非常丰富。曾主持或参与多项省、厅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教研论文10多篇。本课题组人员职称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研究经验丰富,大多为汽车专业第一线教师,结合教学,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课题的研究。大部分成员具有企业工作经验,实践教学经验丰富,具有职业资格证书及考评员资格,双师素质比例高;有相关研究成果,为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我院正在大力加强内涵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为学院级重点专业,在人才培养改革方面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有良好的基础。我院非常重视实践场所的建设,教学设备、教学设施齐全。为人才培养改革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我院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与国内诸多高校、职业教育研究所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也为课题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另外,我校图书馆提供充足的专业图书和期刊,拥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字资源,完全能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院已经制定了科研项目支持政策,给予相应的经费的配套,制定了项目经费使用管理制度、项目中期检查制度,可以保障、监督项目的完成。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是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已拨付40万元的经费,用于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2)课题负责人在近5年内承担并完成了多个项目,详情如下:(1)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浙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以萧山地区为例》;(2)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性课题《杭州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创新研究》;(3)教育部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课题《面向萧山汽车制造业岗位群高技能人才培养创新研究与实践》;(4)学院教学研究课题《运用PDCA循环理论改进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的探索》;(5)省级合格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汽车工程实训基地》;(6)学院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7)学院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汽车装配与调试岗位群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建设》;(8)学院精品课程《“汽车装配与调试”精品课程》。3)主要参考文献1)教育都,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年16号)2)常雪梅郑爱素,浙江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07年第12期3)董勇朱晓璇,浙江省高技能人才现状分析[J];《浙江统计》2009年06期4)刘绪军,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5)姚传岭,杭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调查[J];《中国培训》2008年06期6)史旦旦任梅,浙江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杭州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