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溯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卣(音:有),商朝时期一个叫做“”的人下令铸造在祭祀祖先时用的青铜酒壶,距离现在约3300多年。吴王光鉴,春秋时期吴国的国王阖闾下令铸造的在祭祀祖先时用来放水的青铜盆子,距离现在约2500年。王孙遗者钟,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个贵族铸造的青铜编钟,一种乐器,距离现在约2500年。“孝”字从3300多年前的商朝用了1800多年进行演变,终于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演变成了我们现在书写的楷书“孝”字。“孝”字的含义代表一个不完整的“老人”代表一个年幼的“小孩”从形象上,代表老人伸出双手抚摩身下的小孩,而小孩温顺的接受老人的爱抚。从文意上,代表老人已经身体衰弱,需要子女的扶持和照顾。总结:“孝”字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父慈子孝,尊老爱幼”的思想道德。“孝”出现的原因二、“孝”是人与其它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当然,有一些动物学家也观测到年轻的乌鸦会喂养年老的乌鸦,这叫作“乌鸦反哺”。乌鸦是人类以外的,唯一发现的具有“孝”的行为的动物。当然,也有人认为“乌鸦反哺”是因为一些乌鸦想在乌鸦群里与其他乌鸦相处得更好。一、“孝”起源于“爱”,“孝”是“爱”的道德规范。父母疼爱和养育儿女,儿女就要尊敬和善待父母。“孝”出现的原因三、“孝”文化是中国的家庭、家族、国家存在的文明基础。大约4000多年前,中国还处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时代,最著名的有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黄帝部落打败了炎帝部落,炎帝部落投降后,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合并,形成了我们炎黄子孙。在频繁的部落战争中,“孝”维系了家庭和部落的团结,一些人在战场上打仗,其他人就要照顾这些人的老人和小孩,从而形成古代中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孝”思想。古代中国形成后,当时的国王又把“孝”思想升级为“忠”思想,形成中国的“忠孝”文化。“孝”的行为,中国人、外国人都有,但“孝”的思想是中国人独有的。中国人把尊敬父母、善待父母写成书,就是《孝经》,形成孝文化。“孝”应该怎么做“孝”的八个行为:一、敬爱:爱父母,敬父母,让父母高兴。二、奉养:关心父母、让父母生活更好。三、侍疾:给父母治病,让父母健康。四、承志:完成父母没有完成的事业。五、立身:立志,好学,建功立业。六、谏诤:劝告父母不要违反道德和法律。七、安葬:父母死亡以后,要用一定的礼仪埋葬父母。八、追念:祭祀祖先。小朋友们现在可以做的“孝”五、追念:祭祀祖先。敬爱奉养侍疾承志立身谏诤安葬追念一、敬爱:爱父母,敬父母,让父母高兴。唐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盂郊《游子吟》三、侍疾:给父母治病,让父母健康。唐诗: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唐·李商隐《送母回乡》四、立身:立志,好学,建功立业。文集: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北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宋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南宋·陆游《示儿》二、奉养:关心父母、让父母生活更好。唐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孝的故事亲尝汤药:2200多年前,汉朝有个汉文帝,名叫刘恒。他的母亲是薄太后。汉文帝小时候很孝顺,成为皇帝以后,侍奉母亲也从不偷懒。薄太后生病,一病就是三年,他常常亲自照顾。给母亲服用的汤药,汉文帝要亲自尝过后才让母亲服用。汉文帝做皇帝期间,以仁孝之名闻名天下,与他儿子汉景帝的统治时期合称“文景之治”。孝的故事涤亲溺器900多年前,北宋有一个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名叫黄庭坚。他从小侍奉父母无微不至。因为母亲有洁癖,受不了马桶的异味,他从小就每天亲自给母亲倒马桶,并清洗。他出名了以后,还坚持这样。别人问他为什么要自己做,他就说孝顺父母是为人子女应该亲自做的事,不可以委托他人。讨论:小朋友的那些行为属于不孝呢?不敬爱:不听话顶嘴大声争吵打骂父母不奉养:不关心父母吃饭不叫父母父母没吃就先吃饭离家不讲去那里回家不说去那里离家出走不侍疾:病了不问候不看望病了的父母不买药给父母不带父母看病不立身:不听老师的话不上学逃课不好好学习不锻炼身体不追念:不参加祭祀祖先偷吃祭品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