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作者:魏小海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08期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这当然离不开创新的驱动,其中既包括技术创新,还包括知识创新,两者的结合就是科技创新。对于我国来说,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必然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并逐步加以完善。因此,本文就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展开研究。关键词:科技创新完善发展一、科技创新体系概述科技创新体系,最早是由英国学者提出的,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不同国家结合自身的实际对其有了不同的认识,但都有着如下共同点,该体系是:“为了促进国家创新活力的提升,使其创新活动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政府部门为从事创新的各个主体所做的制度安排以及互相间的作用。它是政府、高校、企业等以创新作为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动力,并在一系列共同目标下的相互作用体系。”二、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现状目前来说,我国的科技创新体系已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各个方面趋于完善,并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成果,下面就其发展现状展开论述。(一)创新体系逐步实现转型1.政府职能的转变近年来,企业、高校等机构在科研方面的自主权进一步增强,创新活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政府部门尽管仍然组织科技活动,但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服务体系的建设上,同时,也更加注重运用政策的力量来鼓励创新,政府职能逐步实现了由管理向服务的深层次转变,。2.企业、高校角色的转变一方面,政府的角色逐渐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企业、高校等机构的地位也在发生着变化。企业不只是负责生产,而是变成了创新体系中的一员,能够更加深入的参与其中。高校也不再是单纯的教授知识,而是更加注重与科研实践的结合,更加关注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3.不同主体间的互相协作龙源期刊网统计数字表明,近年来的国内专利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是由高校申请的,其正在由单纯的教学机构转变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同时,高校还立足于自身的学术特长,不断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积极探索新型的产、学互动体系,逐步形成产、学合作新模式。(二)创新体系功能渐趋完备1.资金支援功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而国内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基本上与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相符,但研发投入的产出还需进一步提高。这就需要尽快构建起完善的发展体系,大力激发企业、高校等持续提升研发领域的投入,并不断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2.技术中介服务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型升级,随之形成了技术中介服务。这既能够为不同机构之间的知识交流提供桥梁,也可以为科技创新活动的举办提供基础服务。因此,技术中介服务的实施,将有效的改善创新活动,提升创新效率。3.创业促进功能随着科技的进步,创业热潮随之兴起,各大企业也纷纷加入到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中来。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创新、创业的政策形势下,创业促进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三)创新体系取得显著成效1.科技支撑作用不断增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科技的依赖越来越重,那些科技含量高的企业获得了越来越强的市场竞争力。从当前的发展来看,以信息网络等为核心的高新产业有着更加强劲的发展势头,那些创新力量更强的省市地区,在经济方面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各地的创新示范区在政策上大力推动企业创新,逐步发展成为高新产业的基础区域。2.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一是,与先进国家相比,从最初的学习、追赶发展到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了技术上的超越,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我国在创新领域逐步占据了新的地位,从以往的追随其他国家的脚步发展到了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体系。三是,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逐渐实现同步,两者更是实现了深度的融合,从而形成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优势、新动力。三、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与发展龙源期刊网实践表明,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必须不断加快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与发展。1.努力发展核心技术除了在基础科技上加大投入,还要努力发展核心技术,也就是那些影响比较大、亟待取得突破的技术领域,要在这些方面尽快实现技术上的跨越,从而实现科学技术上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2.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尽可能抓住国家鼓励创新的发展机遇,大力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高科技人才,并通过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提高人才的科学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最大程度的发挥创新人才的积极性。3.加快创新平台的建设为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应进一步加快创新平台的建设,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不断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推动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4.建立产学研协同机制不断推动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协同机制,发挥高校的学术优势,充分开发科研院校的创新资源,促进成果與市场的有效结合,进而提升企业效益。参考文献[1]占毅.浅谈发展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原则[J].科技管理研究,2008,No.184(6):57-58.[2]洪银兴.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与协同发展探讨[J].经济学动态,2016(2):4-9.[3]于泓.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促进昌平经济和社会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04(20):27-28.作者简介:魏小海(2000-),男,汉族,籍贯:四川眉山,单位: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