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说课稿老河口市第三中学朱小斐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图形与几何”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本章是在学习了第四章“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基础上,研究了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与平行。对于相交,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并对垂直的情形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对于平行,借助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研究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在此基础上,学习了平移的有关知识。本章是学生完成从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过渡的关键章节,也是学生比较系统地研究几何图形的初始章节,其中体现的几何研究的基本内容、思路和方法也是学生后续学习“图形与几何”相关内容的基础。2、教学目标分析(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相交线和平行线的相关概念、性质与判定,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图,使所学知识系统化。(2)经历构建本章知识体系的过程,加深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在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研究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感悟数学思想,激发学习热情。3、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垂线的概念与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应用以及推理能力的培养。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本节课是复习课,之前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本章所学知识,课堂上如果教师一味地讲解、复习知识点或是从头到尾就是做题,学生必然产生厌倦情绪,复习效率就会大大降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影响学习最主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为此,在复习课前我先对学生学习的现状做了一个基本的了解,针对平时容易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合作、质疑、反思,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三、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分析:本节课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一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通过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内化解题思想和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实现有效复习和高效复习。2、学法分析: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课堂上,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主动构建知识体系,以题带知识,以知识点归类题型,以题型挖掘解题规律和数学思想方法,真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四、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知识梳理,加深理解→诊断练习,查漏补缺→典型例题,一题多变→探究创新,拓展运用→总结反思,感悟提升→分层作业,巩固提高【活动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多媒体出示一组相交线、平行线的图片。提问:在这些图片中都有哪些我们学习过的基本图形?从而引入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设计意图:通过熟悉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相交线与平行线无处不在,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引入本节的课题。】【活动2】知识梳理,加深理解(一)问题引领,回顾本章重点内容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垂足为O,如果∠EOD=30°,则∠AOC=____.∠BOC=____.2、如图,填空:(1)∵∠B=∠1(已知)∴____//____()(2)∵CG//DF(已知)∴∠2=()(3)∵∠3=∠A(已知)∴____//____()(4)∵AC//DF(已知)∴∠3=_____()(5)∵∠B+∠4=180°(已知)∴____//____()(6)∵CG//DF(已知)∴∠F+=180°()【设计意图:借助两个基础练习,以题带知识,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的重点内容:垂线的概念与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体现了复习的针对性。在学生完成问题2后,教师引导学生梳理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突出了教学重点。】(二)师生共同归纳本章知识结构图。G543FEDCBA2187654321DCBA【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活动,为学生创建交流合作的平台,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梳理过程中来,通过交流、汇报、补充,完善了知识结构,加深了对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活动3】诊断练习,查漏补缺1、如图所示,1和2是同位角的是()A、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2、如图,如果AB∥CD,那么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3=∠7B.∠2=∠6C、∠3+∠4+∠5+∠6=1800D、∠4=∠83、如图,能判断直线AB∥CD的条件是()A、∠1=∠2B、∠3=∠4C、∠1+∠3=180oD、∠3+∠4=180o4、设a、b、c为平面上三条不同直线,(1)若//,//abbc,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2)若,abbc,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3)若//ab,bc,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5、如图,若AO⊥OC,DO⊥OB,∠AOB∶∠BOC=32∶13,则∠COD=.6、已知OA⊥OC,且∠AOB∶∠AOC=2∶3,则∠BOC的度数为________.【设计意图:针对学生平时容易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了六个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通过辨别达到巩固基础,查漏补缺的目的,加深了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同时这几道题目也较好地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如转化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活动4】典型例题,一题多变例题:已知:如图,CD⊥AB于D,FG⊥AB于G,∠B=∠ADE.求证:∠1=∠2.变式1:已知:如图,CD⊥AB于D,FG⊥AB于G,∠1=∠2.求证:∠B=∠ADE.变式2:已知:如图,CD⊥AB于D,∠B=∠ADE,∠1=∠2.求证:FG⊥AB.【设计意图:变式训练是数学复习课揭示本质、挖掘思想、注重思维、提升素养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和途径。通过该题的变式训练,巩固了这一章的核心内容: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图形的能力以及发散思维,促进了学生探索能力的提高。】【活动5】探究创新,拓展运用已知:如图,AB∥CD。试探索:①∠A、∠C与∠AEC之间的关系;ODCBA231GFEDCBA②∠B、∠D与∠BFD之间的关系。拓展:如图,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而行,如果第一次拐的角A是110°,第二次拐的角B是150°,第三次拐的角是∠C,这时的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则∠C是多少度?说明你的理由。【设计意图:通过设置一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再次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将本节课的探究活动推向高潮。通过探究、交流、拓展、应用,达到了一题多解、一法多用、多题归一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价值,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活动6】总结反思,感悟提升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困惑?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数学思想等方面总结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与困惑。【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困惑,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归纳、总结、反思的习惯。从学生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他们收获到的已不单单是数学知识,还包括数学的思想方法以及对待学习的情感与态度。】【活动7】分层作业,巩固提高必做题:教科书复习题5:第2、3、6、13题。选做题:如图,已知AB∥CD,分别探究下面两个图形中∠APC和∠PAB,∠PCD的关系,并加以说明。【设计意图:作业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选做题是对活动5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分层思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五、教学反思本节课对数学复习课教学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着力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以题带点,梳理重点知识。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些题组,带动知识点的复习,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再认识,构建知识体系。2、注重探究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了推理能力,增强了应用意识。3、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较好地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如转化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PDCBA(1)(2)DCPBAABCDEFB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