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化学能与热能七百多年前,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看见中国人烧煤炼铁,这是他生平第一次看到煤做燃料。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记载了这件新鲜事。书中写道,中国有一种黑石头,能够燃烧,着起火来象木柴一样,而且终夜不灭。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实验2-2:20gBa(OH)2·8H2O(研细)+10gNH4Cl实验现象触摸到拿起烧杯看到闻到将Ba(OH)2·8H2O和NH4Cl晶体混合结论和化学方程式烧杯壁很凉玻璃片与烧杯黏结在一起闻到了刺激性气味反应为吸热反应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实验小结:(1)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放热反应。(2)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吸热反应。化学反应热能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产生)CaCO3经过高温煅烧分解成CaO(动力)热能对化学反应的支持作用,利用热能来完成常温下很难发生的化学反应。获取能量探索与总结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燃料的燃烧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物质氧化吸热反应C+CO2H2+CuOC+H2OBa(OH)2.8H2O+NH4ClCaCO3高温分解1、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实验室制H2的反应B.硫的燃烧C.水的分解反应D.石灰石分解的反应E.碳与水蒸气的反应F.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G.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课堂小练ABGCDE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一定不需要加热C.有的吸热反应在不加热的情况下也能发生D.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反应•为什么有的反应会放出热量,有的反应要吸收能量?势能转变为动能电能转为机械能,再转换为势能反应物的总能量高生成物的总能量低放出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高反应物的总能量低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吸收能量一个化学反应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放热吸热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反应物的能量生成物的能量能量的释放反应物的能量生成物的能量吸收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放出的热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吸收的热量一个化学反应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小结: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若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能量。若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能量。放出吸收1、已知反应A+B=C+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的能量一定高于CB.B的能量一定高于DC.A和B的总能量一定高于C和D的总能量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一定能发生C练习:2、已知金刚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石墨是放热的。据此,以下判断或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B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C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D这个反应属于化学变化A思考•对于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来源于哪里?•对于吸热反应,生成的热量又去哪里了?•从分子结构角度分析,一个化学反应是否为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什么呢?1molH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能量1molCl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能量HCl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时要释放能量从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能量的变化一个化学反应的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吸收能量放出能量所以:一个化学反应是否为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什么呢?取决于所有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与所有形成新键放出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形成化学键断开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吸收的能量放出能量形成化学键断开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吸收的能量吸收能量练习.在反应H2+Cl2=2HCl中,已知H-H键能为436kJ,Cl-Cl键能为243kJ,H-Cl键能为431kJ,判断该反应是()A.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C.吸收183kJ热量D.放出183kJ热量BD归纳总结引起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微观: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反应↑↓引起(2)宏观: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间的能量差。三、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探究:课本P34实验2-3•中和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思考与交流(若要准确测定中和热)你在设计实验装置和操作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用隔热装置,尽量减少热量散失;(2)酸碱的量要准确:n=C×V(3)温度计越精确越好(4)注意控制反应时间(5)多做几次,取平均值中和热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时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mL盐酸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由实验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填“大于”、“小于”、“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生物体中的能量转化人体内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与体外的燃烧本质相同,都是放热反应。只是二者条件不同(前者在体温条件和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的),且前者更加合理有效。科学视野2、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阶段柴草时期中国古代制陶图化石能源时期多能源结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