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请书论证部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二、课题设计论证1.选题(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我国对旅游发展模式的认知和界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大到全的过程。小旅游发展模式以旅游线路为产品依托、以主要景区为载体、以观光旅游为主要形式、以旅行社为运行方式、以获取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伴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旅游的认知愈加深入,近年来,“全域旅游”的概念开始被提出,有的称之为全景域旅游或全景区旅游,现阶段已然成为旅游界热点问题。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在“全域旅游”实践探索方面,从2008年浙江绍兴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城旅游”发展战略,启动全城旅游区总体规划开始,江苏昆山、四川大邑县、杭州市、四川甘孜州、山东沂水县、重庆渝中区等一些地区陆续开始“全域旅游”的探索与实践。2015国家旅游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20162月5日,国家旅游局公布,262个市县成为首批国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全域旅游”的学术研究更多地出现在2015年以后,主要有理论解析和实证研究两大类。理论研究主要是解析内涵、价值、发展理念、实施途径和构架体系等,如《如何认识与理解全域旅游》(石培华,中国旅游报,2016)、《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厉新建;张凌云;崔莉,人文地理,2013)、《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刍议》(常海鹏,商场现代化,2016)等文献,这些文献在观念上各有侧重,重点对“全”和“域”进行了深入解读。2016年3月4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全面阐述“全域旅游”的价值和途径,阐释了从景点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具体要实现的“九大转变”,现阶段推进“全域旅游”应体现的“五个特征”和“四项基本标准”,此为“全域旅游”最权威的官方解读。现阶段有关“全域旅游”额研究更多地着眼于实践探索和实证研究,主要是结合具体的区域进行整体规划性、宏观性研究,如《全域旅游视角下永定县旅游发展探讨》(曾祥辉;郑耀星,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15)、《“全域旅游”视角下大连旅游专项规划探析》(樊文斌,规划师,2015)、《全域旅游助推县域经济发展——以安徽省旌德县为例》(刘玉春;贾璐璐,经济研究参考,2016)等文献。而在旅游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协调发展研究方面,一些学者主要探索了社会经济与旅游业、酒店业的协同发展问题。如《试论酒店业与旅游业的协调发展》(朱宗爽,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酒店业与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基于31个省区市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罗明,贵州社会科学,2014)等。自“全域旅游”的概念提出后,陆续有学者探讨“全域旅游”视角下行业发展和相关要素发展问题,如《浅析全域旅游与市政园林协同发展——以思明区为例》(兰海军,新经济,2016)、《全域旅游视角下特色餐饮发展研究--以成都市为例》(亢妮,商场现代化)、《客栈发展与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融合的路径探讨》(窦梓雯,现代国企研究,2016)等。从目前的研究趋势来看,“全域旅游”的相关研究从理论研究转向实践探索,从整体系统研究转向构成要素研究,从宏观研究转向微观个案研究,但目前比较缺乏对全域旅游中酒店行业(企业)这一重要构成部分的研究。(2)选题意义目前“全域旅游”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探索主要集中在理念、内涵、模式、体系解析和区域性宏观旅游规划,缺少对“全域旅游”中相关行业、相关要素的针对性研究,本课题主要研究“全域旅游”视角下武汉市酒店业协调发展问题。首先,“全域旅游”强调的是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能够全面整合资源、立足全面创新产品,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现在的旅游已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作为旅游相关要素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酒店业必须纳入到“全域旅游”的视角之下。第二,推进“全域旅游”并不是到处建景点景区、到处建宾馆酒店,而是注重景点景区、宾馆酒店等建设的系统性和规划布局的合理性,更不能把增加景点景区和宾馆饭店数量、扩大规模等同于发展“全域旅游”。正确的做法是让各项建设与全域景区化建设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基于此,酒店业需要在“全域旅游”的视角下协调发展。第三,从实践的角度,以城市(县)为“全域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尺度最为适宜,所以本课题主要以武汉市为例进行实践探索。一方面,武汉市酒店业需要与旅游业协调发展,需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旅游供求平衡。基于高铁网的建成、中心城市建设、旅游经济推进,武汉旅游呈现新业态,面临新机遇,而酒店业存在供给过剩、结构性不合理、区域性分布明显,局部竞争过激等问题,在资源配置、酒店定位、服务产品、营销渠道、内部管理上实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从而实现设施、要素、功能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另一方面,现在景区与酒店建设缺乏“全域视角”,往往是景点景区内外、酒店内外,两极分化明显,景点景区内干净整齐,景点景区外却是私搭乱建、脏乱破差;酒店里流光溢彩、金碧辉煌,酒店外却是污水横流,垃圾成山。基于此,“全域旅游”视角下武汉市酒店业协调发展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2.研究内容(1)研究的基本思路本项目首先全面解构“全域旅游”中酒店业的地位、定位和作用,明晰“全域旅游”与酒店发展的关系,接着探寻“全域旅游”中酒店业协调发展的原则与规律,然后重点探析“全域旅游”视角中武汉旅游业驱动下的酒店发展策略,主要从战略发展、布局、定位、功能设计、服务产品创新等方面实现酒店这一要素的优化配置,最后探讨酒店经营管理的“全域视角”,从酒店统筹规划、环境打造、综合治理、一体化构建、共享机制建设等方面入手,促进酒店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2)研究方法本课题拟采取文献检索、问卷调查、访谈调研、案例与实证研究等方法,多方收集资料,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掌握“全域旅游”视角下武汉酒店业的现状、发展制肘、协调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等,运用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调查武汉市某个区域酒店业协调发展的成功范例,从而对武汉市酒店业的协调发展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①文献查阅文献法:从相关部门索取有关文献和购买相关图书资料,进行“全域旅游”的理论研究,解构理念、内涵和模式等,掌握“全域旅游”发展的现状,从数据上寻求规律、总结特征。②问卷调查法设计旅游者食宿相关需求的调查问卷和酒店业发展调研问卷,分别调研来汉的旅游者和武汉市的典型酒店企业。③访谈调查法走访武汉市旅游局等相关部门,与一些旅游企业的中高层人员座谈。④案例分析法分析其他城市的“全域旅游”先行者和试点城市的典型案例,寻求他山之石,并结合武汉市某些区域的成功案例进行实证研究。(3)主要观点①作为旅游相关要素中重要一环的酒店业必须纳入到“全域旅游”的视角之下,酒店建设与酒店行业发展,要与全域景区化建设统筹推进、协调发展。②武汉旅游呈现新业态,面临新机遇,酒店业存在结构性不合理、区域性分布失衡,局部竞争过激等问题,酒店设施、要素、功能需在空间上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③武汉酒店业亟需基于“全域视角”进行经营管理创新,促进行业的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3.预期价值(1)为武汉市酒店业发展和酒店行业管理提供依据和思路。目前对“全域旅游”的研究与探索比较缺乏相关行业、相关要素的针对性研究,本课题主要探讨“全域旅游”中的关键要素——酒店业的协调发展问题,能够较好地基于特定区域开展专项研究,从而找到“全域旅游”中酒店业协调发展的原则与规律,能够为政府政策引导、战略规划、行业管理等方面提供决策参考。(2)为解决武汉市酒店业发展中的问题提供思路与对策。本文针对武汉市的市场需求变化及行业发展现状,重点对武汉市酒店供给侧改革进行探索,如合理布局、功能设计、创新服务产品、构建绿色型酒店等,这些将对武汉市酒店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3)为酒店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建议和方法。将“全域视角”延伸到酒店企业的经营中,主要从酒店统筹规划、环境打造、综合治理、一体化构建、共享机制建设等方面给予经营者建议。4.研究基础(1)项目负责人研究成果项目负责人为某高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负责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武汉市青年岗位能手,研究领域为旅游与酒店管理、旅游教育等。主持省级资源共享课《旅游心理学》,作为第一参与人参与了湖北省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酒店管理本科)、湖北省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项目(酒店管理本科)等10余项省级教学质量工程或专业建设项目,主编教材4部,荣获市级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主持了科研课题《关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调查研究》(武汉市盟课题之子课题《武汉大力发展休闲产业,快速拉动我市内需》)、《基于高铁时代的旅游服务人才培养研究》(省人文社科项目)、《旅游饭店应急预案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教育厅科学技术项目)、《微利时代武汉餐饮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研究》(校级科研项目)等。发表的论文有《新城区餐饮业SWOT分析及定位》、《武汉餐饮企业人才困境探析》、《市民休闲活动的调查与分析——以武汉市为例》、《创建绿色酒店的政府规制和激励政策分析》、《以武汉为中心打造“4小时高铁旅游圈”的可行性研究》、《散客旅游时代下旅行社业转型模式分析——以武汉市旅行社为例》等。受邀为多家旅游企业进行企业诊断、营销策划、管理体系设计、员工培训等工作,完成了主持和参与的代表性咨询管理项目有“楚灶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计”、“醉江月酒店培训体系设计”、“黄石潘王府酒店企业经营管理系统设计建立及实施督导”等。(2)参考文献①杨振之,齐镭.全域旅游理论及其实践体系[N].中国旅游报.2015-09-30(A02)②汤少忠.“全域旅游”规划实践与思考[N].中国旅游报.2015-07-10(A02)③樊文斌.“全域旅游”视角下大连旅游专项规划探析[J].规划师.2015(02)④兰海军.浅析全域旅游与市政园林协同发展——以思明区为例[J].新经济.2016(21)⑤亢妮.全域旅游视角下特色餐饮发展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6(20)⑥窦梓雯.客栈发展与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融合的路径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6(12)⑦罗明.酒店业与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基于31个省区市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4(12)⑧朱宗爽.试论酒店业与旅游业的协调发展[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10)⑨郑河津,吴爱清.推进全域景区化旅游综合改革[J].浙江经济.2014(23)⑩彭磊义.区域经济与饭店业协调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2013(11)5.完成项目的条件和保证(1)项目组成员成果丰硕,科研能力突出负责人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武汉市青年岗位能手,是学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负责人,科研经验丰富,近五年主持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2项和校级课题2项,参与教育部教育规划课题1项,主编教材4部,获得省、市级教学成果奖3项,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负责人,发表关于旅游行业经济、旅游企业管理、旅游教育改革等方面的论文20余篇。并有着丰富旅游企业实践经历,为多家旅游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相关服务,在行业中也积累人脉和资源,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另外其对科研工作有热情,工作认真负责,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能自觉遵守科研纪律,合理使用相关资源,能出色地组织好、完成好科学研究任务。项目组科研团队梯队合理,其中副教授3名,讲师3名。科研团队年富力强,都具有主持各级科研课题的经历,都发表过多篇科研论文。其中一位成员为武汉市酒店行业资深顾问,中国服务大师,省级精品课程《酒店服务技能训练》负责人,发表《关于武汉市酒店餐饮业发展的十大趋势分析》、《武汉市酒店餐饮行业的现状与问题剖析》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