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管理初探BeginningExplorationOnQualityManagementofCompulsoryEducationInRuralArea德安县聂桥中学曾后生330403摘要:本文将就新课标要求下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进行质量管理的意义进行初步探析,在义务教育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及其实施建议方面提出几点看法,以期引起更多人关注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管理问题,从而促进广大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质量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关键词:新课标义务教育质量管理农村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已大面积推广,素质教育新课标的实施已不再是几个地区、几十所学校的事,在广大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也都面临着按新课标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这一轮轰轰烈烈的课改目的何在?理念是什么?改革与质量的关系怎样?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如何对待新课改中的质量管理?这样一系列问题都是我们广大农村义务教育工作者所应该关注并清楚的。笔者此文的目的即希望通过对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揭示和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进行质量管理的意义的剖析后,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进行质量管理提出具体的措施和实施建议。以期在教育质量管理方法的探讨中促进广大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质量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从而达到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形成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目的。下面就从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进行质量管理的意义以及进行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实施建议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我国基础教育长期受传统课程目标和质量观的影响,遗留着严重的社会政治本位的倾向,片面追求人的平均化、一统化和所谓全面化的发展。重课本知识轻实践能力,重知识的承继与复制而轻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致使从课程流水线上整合出来的往往是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精神产品”,而非才情横溢、创意鲜明、能力高强的“人”(1)。目前广大农村地区也在积极贯彻落实新课标要求实施素质教育,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又面临什么困难,存在哪些问题?下面对此进行探讨。(一)农村义务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贯彻新课程所取得的成绩农村义务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贯彻新课程所取得的成绩可以归纳为几句话:一是领导者素质教育观逐渐形成,教育教学管理的发展观有所体现,初步树立了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二是一线教师正在适应新课程的新特点,积极寻求与新课标想适应的新教法,初步建立了新的学生观;三是学生、家长及社会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表现出更多的认同并逐渐给予更大支持与配合,对待分数与升学有了更理性的看法。(二)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尽管在农村地区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本目的在于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依据教育教学规律走出应试教育误区的过程,而认识误区,找出问题就是走出误区、解决问题的开端。义务教育在农村地区存在的问题是复杂和多方面的,这里仅就质量方面的问题做一简要阐述。而义务教育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培养出的学生这一教育“产品”的质量,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1、学生总体素质参差不齐,两极分化日趋严重新时期国家明确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教育发展的最高目标。而在农村地区广泛推行素质教育、贯彻实施新课标以来,学生的总体水平差异逐渐拉大,两极分化现象日益明显,严重背离国家教育方针和推行素质教育的初衷。在某些地区出现只有50%甚至40%的学生有较高学习积极性,而30%以上的学生在课堂上犹如局外人,无所事事。2、学生个体素质发展不均衡国家也明确要求国家基础教育要尽可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农村地区,学生总体素质参差不齐,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同时,学生个体发展同样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科知识发展不均衡。学生偏科严重,男生英语水平拖后腿的情况普遍,甚至出现在中考总成绩高达501分的考生英语科成绩仅有20分/120分的现象。而这种畸形发展的恶果往往是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也让许多优秀学生丧失继续学习的机会和勇气。二是手、脑发展不均衡。在中考理化实验加试和平时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的现象,卷面分数高的实验操作能力不一定强,平时学习不认真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一定差,而且历次学校举办的实验操作大赛中最优秀的总不是考试成绩最好的。三是知、情、意、行不能协调发展。我们在工作中还发现,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思想道德水平、精神意志品质不能协调一致的发展。总会出现成绩优秀者思想道德较差、适应能力差,而学习后进生在生活中很受欢迎、适应环境的能力特别强。因此,很多成功的民营企业家都是当年学生时代班级中的后进生这种活生生的例子助长了读书无用论的孳生。3、学生后续学习能力发展水平低素质教育要求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生存的能力(2)。而在广大农村地区,这种很难在现实中反映成绩的长远目标很难被重视,培养的学生总是逃不出高分低能的怪圈。我们农村初中的教师每年都关注着当年中考中的优秀学生的高考,可失望总比希望多,甚至中考状元都不能考到一般的重点院校。这不能不说是学校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严重失误的恶果。4、学生个性没能得到充分有效发展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影响不同,由于个人努力和实践不同,必然存在个别差异,每个人都具有不同个性心理倾向。教育应当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3)。我们的新一轮课改目的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传统课程和教育模式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抹杀的局面,走出传统的所谓全面教育的误区。但是,这种美好的愿望在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学校还没能变成现实,遏制学生个性发展,不尊重教育规律的现象还相当普遍,直接导致了学生的个性不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以上的分析我们揭示了农村义务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的现状。找出问题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需要的是解决问题,而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必须弄清存在问题的原因。二、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农村义务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和复杂的,既是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又是教师、学生素质水平制约的体现;既受农村学校客观条件的限制,也存在教育教学主导方主观意识的影响。在此单单就学校办学理念、水平管理、教师素质等方面谈谈几点看法。1、学校办学理念落后,思想意识陈旧理念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因此要在学校贯彻新课标实施素质教育,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能顺应时代潮流的教育理念是基本前提。相对于传统课程来说,新课程提出了包括目标、内容、结构等在内的一系列新理念(4)。农村地区的实际——条件的制约和环境的影响决定了农村学校领导者和管理层普遍地表现为教育理念陈旧,管理观念落后,专业理论水平不高,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不强。一堂典型的课改示范课,在一个观念陈旧、求功心切传统教育思想重的校长或是教导主任眼里却被认为是抓不住重点、管理松散、纪律性差的“四不象”的没有水准的课。潜心钻研素质教育最终在落后的评价模式面前只是吃力不讨好,得不到肯定,严重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并且疑虑重重:课改为了什么?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就难以提出能符合实际需要,达到新时期要求的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也难以在学校管理中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教育教学质量自然地就难以提高!而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农村客观条件较差,主观上教育主管部门无意识地存在一种城乡差异管理和要求的思想促成了农村学校放低了自身要求,缺乏竞争意识,丧失积极进取心,往往消极应付了事,久而久之落后于形势发展,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虽然在义务教育法和新课标中都对义务教育质量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然而在广大农村学校,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一线教师或者社会团体和家长对新课标的质量目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认识都是极其含糊不清的。就算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有所了解的校长、优秀教师、管理者对如何实施新课标,贯彻素质教育任务的理解都是相当肤浅、不透彻的,而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动实施素质教育,贯彻新课标的意识,把握新要求的能力都是相当地有限的。作为基础教育工作的主导者和实施者的学校教师在思想意识上都存在这样的不足,决定着在农村教育阶段贯彻新课标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的结果或者说效果是不容乐观的。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置身于应试教育和传统质量观、发展观中养成的根深蒂固的教育习惯。2、学校管理水平低下,资源利用不当,教研组建设滞后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但他首先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校长的一切作用都是建立在教育作用基础上的,他在师生员工中必须发挥模范带头和榜样的作用,否则管理是难以成功的(5)。其他学校管理者则是校长在各方面工作中的助手,他们与校长共同构成学校管理的核心。只有学校具有一支以校长为首具备专业化的理论素养的教育管理队伍,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才能带动包括教研组建设在内的各项工作的有序发展,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效能,为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基础。然而,当前在广大农村地区情况却是另一番景象。现在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国家投入很大,条件有很大的改善,城市学校具备的设施、资料、器材农村学校基本上有。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微机房、语音室、实验室等等一应俱全。然而普遍的现象是选择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的教师很少,大部分时间这些花钱购置的设备只能白白地耗着,虚摆着。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教师自身思想僵化,没有积极进取心。况且平时也没有多少人真正需要用这些先进却麻烦的教学手段,还是拿本书到教室里省事。二是校本培训几乎没有。大部分教师以前没有接触,刚开始还有些新鲜劲,可动了两次弄不来,也没机会学所以就算了,放弃!三是学校领导的管理过死,尽管仪器站一再强调,学校要组织学校教师学、用,可有些领导在乎电费,怕弄坏机器,担心不利于管理,就尽可能限制教师利用,所以就出现了想用的用不了,能用的用不上的情况。我们常说:“开卷有益”,只要放心地组织、鼓励教师多学、多用这些先进仪器、设备,总会有益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因为某些可能出现的不良现象而禁止,肯定是不明智地选择,也肯定是有背于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的,也必定不利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很明显,新课标实施过程中,不会利用媒体教学,不会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不会选择最佳地教育教学方法,不能通过校本培训,学习提高自身水平的教师是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称不上合格的人民教师,也是无法保质保量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另外,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最基本组织形式(6),在素质教育中加强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的职能作用,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根本性组织保证,也是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一个极其关键的环节。虽然在农村学校也都会建立各种教研组,都只是形式而已,根本没有实在的教研活动存在。一般也就编造几个活动案例,最多不过听几堂课了事。这对教师的上进心、成就感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通过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可以培养新教师、推出优秀教师、形成凝聚力、产生活跃积极地教育教学气氛,达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的目的。放弃教研组建设,无异于放弃管理学校教育教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最佳途径。3、教师素质不高,专业结构不合理,继续教育流于形式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7),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化技术以及参与开发学校课程等方面都应该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己任,面向全体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探索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面对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具有高的教育教学素质、专业水平、敬业精神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本素养,而一所学校具备一批结构合理,高素养的教师队伍则是高质量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质量的基础。然而,在广大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严重地存在着教师素质不高,专业水平低,结构不合理,敬业精神不够的现象。我国城乡发展极为不平衡,农村的发展落后于城市,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流动的不畅,有成绩能力水平高的都被“挖”走,就算有些自身素质较好的怀才不遇者也终因前途迷茫而意志消沉,无心于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