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出世》教学设计(定稿)亚东一小朱国清【教材简析】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而《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不仅是我国文化史上一灿烂的瑰宝,是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也是学生喜欢读、乐意读的好书。教学中,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意识。【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脑”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教学重点】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教学难点】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2、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教学设计】一、根据演讲内容,揭示课题(3分钟)1、刚才姚鑫楠同学的演讲,向我们介绍了《西游记》的创作背景,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孙悟空)2、同学们,这个嫉恶如仇、英勇无畏、而又极具反抗意识的孙悟空从哪儿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猴王出世》,了解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二、初读课文,读通语句(10分钟)1、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师生交流。2、检查自学情况,认读生字、词,汇报难懂的字词和和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大概了解词语与句子的意思:名曰:名字叫作。石窍:石头边隙。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孔子名言。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拱伏无违:伏在地上,朝上礼拜,没有违抗的。抓耳挠腮:乱抓耳朵和腮帮子。形容焦急、忙乱或苦闷得无计可施的样子。力倦神疲:太累了而全身无力,精神不好。“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使学生大概知道“这块石头自从盘古开天地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这个意思就行了。)三、默读课文,感知内容(10分钟)1、同学们,默读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不仅速度快,而且便于感悟课文内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读你明白了什么?2、交流讨论:⑴课文主要一件什么事?⑵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相机引领。3、汇报评价(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讲述了石猴成为美猴王的过程,其中有些关键语句在学生的交流中相机指出,以便了解事情发展的脉络,为用自己的话复述做准备。)四、品读课文,细节中感悟“悟空”形象(10分钟)1、再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这些个性、品质特点?2、交流,指导朗读:⑴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①读到这里,联系你平时在电视中看到的孙悟空,说一说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②眼前的孙悟空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聪明伶俐,身手不凡……)③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相关语句。⑵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①通过石猴的语言,你感受到了什么?②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美猴王的个性特点。五、复述课文,感悟写法(5分钟)1、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2、比较课文的叙述和我们的叙述有什么不同之处?感受古代白话文的语言简练、概括,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浅显、易懂。六、布置作业,拓展阅读名著(2分钟)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述有关孙悟空的故事。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接触到了四大名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你也可以读其他古典名著。希望同学们有一个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写批注,也可以在日记本上写出读后的感受。板书设计:猴王出世来历:仙石迸裂——顽皮可爱成王:跳水寻源——敢作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