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理论创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外国语学院20104204015王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理论创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包括以下三方面: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胡锦涛同志也曾指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实际就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不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建设年代,中国共产党总是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把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运用到具体实践之中,并推进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次飞跃,使我国的革命和建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胜利和伟大成就。可以说只有创新型的国家才能繁荣昌盛,只有创新型的民族才能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创新型的政党才能永葆先进本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实现其中国化、本土化的历史性飞跃,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众所周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本身并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终结,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向前发展的阶梯以及中国社会实践不断实现向前发展的理论指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也面临着一个理论的发展或创新问题,因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成果,故而,这种创新实际上是“对创新的再创新”。然而,这种创新的基础或逻辑基点是什么呢?事实表明,这种“对创新的再创新”有着两个重大的逻辑基点:第一个逻辑基点就是这种创新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是一种在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指导下进行的理论创新;第二个逻辑基点就是社会实践,是从实践出发而进行的理论创新,这是因为“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由此可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从实践中来并面向实践的理论,也必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当然,我们所说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作为一种“对创新的再创新”,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种创新应该称之为“基于对理论(主要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及实践创新成果的再创新”。可以看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在其理论侧重点上还是有着一定的差异,前者是”对创新的再创新”(尽管其中也部分地包括了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文本理解,但不是主要的),而后者则是“对理解的理解”、“对解读的解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向,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发展路向:其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取向,这种当代化取向属于马克思外国语学院20104204015王君主义时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就理论走向而言,主要侧重于时间相对性的转变:一是世界马克思主义从过去走向当代,使马克思主义仍具有普遍真理性;二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从毛泽东思想走向邓小平理论、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失其时代性和现实指导意义。在中国讲马克思主义当代化,主要是指后者”。“党的领导集体在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中摸索出了解读的基本规律。这一‘基本规律’包括:科学理解规律、认识规律和实践规律等一般规律;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规律和当代化规律。”其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走向,如果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取向意味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现与当代的时代特点相结合,那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走向指的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实现与中国的传承文化相结合,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不可能一次性完成,随着社会实践条件的变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将不断实现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等相结合,形成小康社会理论与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等;最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化走向或现代化转向,这就是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具有世界眼光与现代化意识,是一种开放性的理论体系,像建设和谐世界的理论对推动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概念、发展路向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特点。首先,要实现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就必须以发展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其次,强调要立足于发展着的实践,确立以中国实际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即“确立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科学方法论。看我们是否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键看是否运能运用它来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推进党的事业发展。解决的问题越多,就运用得越好……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进程中来落实,要用实践的效果来检验”。再次,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了的社会实践,江泽民同志指出,”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在某种程度上,只有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有效地指导中国的社会实践。基于此,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胡锦涛同志也指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的实践,并努力在实践中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最后,必须彰显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这是因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是体现中国特点的理论创新,必须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如果说基于马克思文本的实践诠释所形成的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是在“马克思讲过”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而基于对理论及实践创新成果的再创新又是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基础上形成的,那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还有一种理论创新形式,那就是在“马克思没有讲过”却又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而形成的创新,这种创新是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称之为基于实践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像改革开放就是这样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综合创新。之所以将这种创新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是因为这种创新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即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实施的,严格意义上来讲,它属于马克思主义创新的理论范畴,事实上,学术界也有意无外国语学院20104204015王君意地将这种创新成果看成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成果,尽管不是很准确,还是有着一定的道理;之所以将这种创新称之为“综合”创新,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因为这种创新是介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之间的中间状态,是“综合的”理论创新;其二是因为这种创新所涉及的面较广,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譬如经济建设上,对苏联经验的“引以为戒”,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即“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在政治建设上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地治国相结合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基于实践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综合型”的理论创新。既然马克思主义的综合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实践发展的必然产物,那么,随着实践发展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综合创新相应地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总的来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围绕着“什么是中国革命?怎样进行中国革命?”的实践主题而展开的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像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等等;第二阶段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而展开的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像社会主义本质论、改革开放理论以及一国两制等等,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言,“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第三个阶段是围绕着“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实践主题而展开的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像“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以德治国”等;第四阶段是围绕着“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社会?什么样的发展是科学的发展?怎样实现科学发展?”的实践主题而展开的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像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观、新型工业化道路等等就是综合创新而形成的理论成果。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综合创新历程可以看出,基于实践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特点:首先,这种综合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联,在某种程度上,它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其次,这种综合创新是阶段性和过程性的有机统一,它既围绕着特定历史主题而展开,呈现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同时它又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是继承、丰富、发展和创新的关系;再次,这种综合创新具有主体性,其主体是个体主体与集体主体的有机统一,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步,都与中国共产党同志的集体智慧分不开,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时期,党在理论上的成熟和实践中的进步,都凝聚着全党绝大多数同志的思考和探索,如果没有集体的力量,党的事业就不能在战胜敌人、修正错误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步,也都与党的历代领袖的突出贡献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后,这种综合创新是解放思想的必然产物,在历史发展的向度上彰显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开放性。参考文献:王浩斌;王飞南.理论的创新抑或是创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三大理论创新特点[J].宜宾学院学报2008,(02)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