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十二五”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十二五”规划前言“十一五”期间,面对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日趋激烈的竞争,面对国家和石油行业发展赋予的新要求,面对两校区办学的特定情况,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综合办学实力明显提高,开创了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五年来,学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10人、研究生4536人,留学生达到240人;函授网络在籍生达到5.8万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取得明显成效,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新增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规划立项教材19部、特色专业13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教学团队3个,3篇学位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大力构建高水平的学科平台,学科实力明显增强,“211工程”二期建设通过国家验收,三期建设全面实施,“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扎实推进,新增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学研究再上新台阶,共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63”、“973”和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89项,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7项,新增“石油石化新型装备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5个省部级以上科研机构,“中国石油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引进、稳定人才,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师队伍中有教授285人、副教授53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达到43.7%,新聘院士2人,新增长江学者1人,新增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国家层面人才6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可喜变化。国际合作交流迈出新步伐,与10个国家、地区的26个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国内合作不断深化,共建与校企、校地、校际合作深入开展。积极开展人事制度、学术制度等改革探索,内部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学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青岛校区建设积极推进,办学设施不断完善,新增用地596亩,新增建筑面积23.11万平方米,校区办学功能不断增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效益逐渐显现。后勤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明显提高,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和服务教学科研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效益明显增长,产值利税一直保持在全国高校前五位。“十一五”末,两校区校园总面积达到4470亩,建筑面积120多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4.5亿元。校园信息网络建设继续加强,图书文献、馆藏资源日益丰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卓有成效,新增馆藏纸质图书100万册、电子图书90万册。五年中,学校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今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十二五”期间是学校发展提升的关键时期。在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人才、知识、技术等要素的流动与发展越来越快,国际高等教育开放、合作、竞争的特征更加鲜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启动实施,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继续深化;全球能源竞争不断加剧,新能源发展广受重视,国家能源战略和石油石化企业海外战略的实施步伐不断加快;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战略大力推进,山东省经济文化强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等建设全面展开。学校面向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目标,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办学结构、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诸多新的改革与发展课题。内外部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对学校今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机遇和挑战,“十二五”期间,学校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发展课题:一是如何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办学结构;二是如何强化办学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三是如何抓好高层次人才建设,整体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四是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五是如何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六是如何有效扩大开放,提高国内外交流合作的水平和层次;七是如何保证两校区办学科学统筹、平稳推进;八是如何推动各项改革,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从解决好这些主要课题入手,推动学校整体上更好发展,是学校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一、总体思路(一)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任务,坚持育人为本的根本要求,稳定办学规模,优化办学结构,提高办学效益。坚持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围绕重点集中突破,依托优势整体提高。按照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求,着重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升科技自主创新水平,大力增强服务石油石化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改革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全面优化办学空间和发展环境,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坚持科学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提高办学质量这一核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师生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关爱学生、尊重学者、崇尚学术。加强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合理进行资源配置,保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加强改革创新,以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带动各项改革,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增强学校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明确发展策略。根据学校实际,今后发展重在强化特色、扩大开放、促进和谐。通过强化特色,增强竞争优势,引领整体发展;通过扩大开放,广泛吸收和利用国内外优质办学资源,贡献社会、扩大影响;通过促进和谐,创造良好氛围和环境,凝聚全校共谋发展的合力,以和谐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突出发展重点。围绕重点集中用力,通过局部突破带动全局发展,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优先保证办学中心工作,系统抓好队伍、人才培养、学科与科研工作,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水平创新成果创造方面实现新突破。积极探索建立新的增长点,集中扶持一批有潜力的改革发展项目。坚定发展目标。以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奋斗目标,全面把握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基本特征,按照新的要求展开各项工作。做好各项工作定位,进行相应发展方式、工作方法调整,保证内涵发展。优化办学结构,实现总体协调发展。提升质量标准,重点提高标志办学水平的指标,大力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创新能力和学术声誉。(二)总体目标按照建设“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十二五”期间:办学规模总体保持稳定,研究生和留学生比例适度扩大;学科专业结构、队伍结构、学生结构、两校区办学结构进一步优化;国家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保持高素质石油专门人才培养质量品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的数量明显增长,国内外影响力和国际化程度明显增强,以优秀人才队伍、一流学科、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水平科技创新、优良大学文化为代表的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建立适应发展需要的先进机制和制度体系,管理水平与办学效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优势学科、产学研结合特色更加鲜明;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迈出坚实的步伐。师资队伍水平全面提升。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队伍结构更加优化,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建设取得新突破,新增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国家级教学名师等15~2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数比例达到60%。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办学规模总体稳定,研究生和留学生比例适度扩大,本科生18000人,研究生700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800人,硕士研究生6200人),留学生500人。加强素质教育,完善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探索新型工程教育模式,强化人才培养特色,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培育出一批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和优秀教学成果,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量取得突破。学科综合实力再上台阶。优化学科结构,石油学科优势进一步强化,支撑学科特色得到增强,基础学科水平明显提高,新能源等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有效发展。高质量完成“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和“211工程”三期建设,力争国家重点学科达到9个,重点建好2~3个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优势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完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基础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成果转化率进一步提高。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研究机构1~2个,年均承担国家层面科技计划项目60~70项,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7~10项。“十二五”末,年到位科研经费7亿元以上,其中到位纵向科研经费占50%以上。国内外合作开创新局面。国内外合作与交流更加广泛深入,学术交流的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外学历教育得到长足发展,落实3~5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聘请国际知名专家100人次以上。筹建国际教育学院。产学研合作办学更加深入,争取更多的共建项目支持。办学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完成青岛校区办学条件建设基本计划,做好两校区资源统筹,实现两校区办学的结构性调整,形成两校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局面。(三)重点举措为实现上述目标,学校从总体上采取办学转型、结构调整、重点建设、特色强化、开放合作、深化改革等六个方面的举措。1.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研究型大学建设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必然要求,突出内涵发展,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强化特色,着重提高办学质量,加快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进程。强化学校研究型特征。加强科研与教学的互动,推行研究性教学和学习,积极发展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教育,着重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浓厚学术氛围,凝炼学术方向,鼓励和保障科技创新,着重提高原始创新、自主创新、团队创新、重大科技创新水平。强化学术队伍建设,着重造就一批在本学科领域有影响力的学者。提高学术指标显示度。加强科学组织,集中优势资源,完善配套制度,着重创造高级别、高水平学术成果。积极推出高层次人才,大力创建国家重点学科和实验室等重点项目,促进在承担重大项目、创造重大成果、发表高水平论文等方面实现明显增长。扩大学校影响力。积极参与国内外高层次学术组织和活动,不断增强优势领域的国内外影响力。紧紧围绕国家和石油石化发展战略,突出学校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密切结合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在全面服务中扩大学校的广泛影响。积极开展国家建设、石油石化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注重创造优秀文化研究成果,提高学校的决策咨询能力和文化影响力。2.加强整体统筹,积极做好办学结构调整立足办学中心目标,统筹办学要素,重点理顺和优化主要结构关系,形成更加合理的内部格局。优化学科院系结构,建设良好的学科生态。开展院系和学科调整,整合文科、理科,建立新的院系结构和对应学科布局。突出优势学科、加强支撑学科和强化基础学科,发展新兴学科,特别是积极发展与新能源相关的领域方向,建设石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高总体教育水平。在稳定办学规模的基础上,扩大研究生和留学生的比例。稳定继续教育学历生规模,发展高层次培训项目。根据学校发展定位,针对社会需求趋势,进行专业结构调整,重点建设一批特色专业、品牌专业。优化办学空间,调整两校区办学结构。按照两校区功能定位,落实办学条件建设计划,积极稳妥地推进两校区办学结构调整,同时做好两校区办学资源统筹,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实现两校区功能互补、协调发展。3.突出工作重点,集中开展重点项目建设落实内涵发展,突出办学重点,把抓好核心工作作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集中开展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育特区、理科实验班、研究生创新工程、研究生专业学位综合改革试点、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项目,开展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围绕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重点实施“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211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