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划分节奏要求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简介诗人写作背景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西湖春天美景的赞美和喜爱的感情。诗作赏析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诗人从孤山寺、贾亭开始,到湖东、白沙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点明诗人春游的起点。第二句是远景。写诗人瞭望湖面,春水新涨.“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画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呢。颔联从动物变化写早春景象。“争暖树”、“啄春泥”既说明天气乍暖还寒,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整个画面生动有趣。颈联是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渐欲”二字含有野花越开越多的意思。“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没马蹄”三字既写出草浅,也体现出当时的人喜爱在湖边骑马游春的风俗。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尾联写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湖东一带景色的迷恋,又交代了这次春游的终点。表现诗人赞美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是喜爱的体现,说明诗人流连忘返。也照应了题目中的“行”字1、对“争”“啄”二字作点赏析。一个“争”字,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黄莺争向暖树的情景。一个“啄”字,写出燕子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这两字描绘出莺、燕的动态,表现了初春的勃勃生机。答: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呢衔草。2、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表现的画面。3、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因为初春时飞鸟不多,“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及诗人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呢。”是如何表现初春特点?作者选取了早莺、暖树、新燕、春泥等富有代表性的景物,抓住了“争”和“啄”这两个动词,表现了初春季节的勃勃生机。5.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乱花”写出了花虽然开了不少,但还不是万紫千红;“浅草”说明春草初生仅仅没过马蹄而已;“渐欲”表明初春季节花儿逐渐开放。这个句子写出了春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湖春天的喜爱之情。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找出文中暗示早春景色的词语5.诗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是早春景色?试作简要分析。“水面初平”的“初”字写出了春雨刚刚使湖面涨平;“早莺”“春燕”说明春天刚刚到来,最早出现的黄莺在争暖树,刚刚从北方飞来的燕子在建新巢;“渐”字表明花在逐渐开放;“乱花”写出了花虽然开了不少,但还不是万紫千红;“浅草”说明春草初生仅仅没过马蹄而已;“几处”而不是“处处”,“谁家”而不是“家家”这两个词表明初春季节万物复苏正在开始中。6.中心句是哪句?哪个词最能直抒胸臆?这首诗的线索是什么?作者以什么为着眼点?中心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最爱”最能直抒胸臆。线索是“行”着眼点是“春”7.“行不足”这三个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沉浸在这美好的景色之中,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湖景色的喜爱之情。8.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这首诗写作者最迷恋的是(绿杨阴里白沙堤)唐白居易主题: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湖春天的喜爱之情。你最喜欢诗作中的哪一句?谈谈你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