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犯罪心理机制(罗大华主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犯罪心理机制引言研究犯罪原因在行为人头脑中演化为犯罪动机直至发生犯罪行为的一般规律,便是本章的主题——犯罪心理机制。质言之,它说明了犯罪行为是怎样发生的。第一节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一)机制的概念机制有时也叫机理,一般是指类似机器的构造那样运行并发生作用的系统。第一节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二)犯罪心理机制的概念国外学者对犯罪心理机制的定义我国学者对犯罪心理机制的定义主要研究:①.犯罪心理形成的一般过程和规律②.犯罪行为发生的过程、环节和阶段问题③.犯罪行为发生的常见模式与特殊模式问题第一节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一、犯罪心理形成的一般过程(一)强烈欲求与满足方式的选择(二)品德缺陷与抑制力的缺乏(三)萌发犯罪意向(四)形成犯罪动机和确定犯罪目的(五)犯罪决意第一节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一)强烈欲求与满足方式的选择奋发努力合法途径予以满足守法心理强烈需求侵犯他人和社会利益形成犯罪心理犯罪人的需要的特点①、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处于对立地位②、畸形的、膨胀的需要自我意识调控抑制第一节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二)品德缺陷与抑制力的缺乏当一个人决定用非法手段去满足强烈欲望和选择犯罪时,必定和他的品德缺陷与抑制力缺乏有关。应当进一步探讨犯罪者的人格缺陷。人格缺陷的特征:十种特征第一节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三)萌发犯罪意向·意向的概念·犯罪意向的概念·犯罪意向标志着犯罪心理的初步形成——有关实施犯罪活动的多种心理因素开始组合,产生向着犯罪行为方向发展的合力。第一节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四)形成犯罪动机和确定犯罪目的一、形成犯罪动机专指引起犯罪行为的活动动机,它是行为人推动、引发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一般来说,它经历犯罪意向、行为动机、犯罪决意三个环节,在此之后,才能引发犯罪行为。·犯罪动机的四个阶段·形成犯罪动机的刺激·确定犯罪目的阶段的心理机制①、自我监督系统机制②、认知判断系统机制③、欲求及情绪强度机制第一节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四)形成犯罪动机和确定犯罪目的·犯罪动机的四个阶段·形成犯罪动机的刺激·确定犯罪目的阶段的心理机制1、自我调控机制①、自我监督系统机制②、认知判断系统机制③、欲求及情绪强度机制2、动机的斟酌与选择第一节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四)形成犯罪动机和确定犯罪目的二、确定犯罪目的一般来说,犯罪目的是指以观念形态预先存于行为人头脑中的对犯罪行为所期盼达到的结果而不是结果本身·犯罪动机、目的、行为的关系第一节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五)犯罪决意指行为人已就实施犯罪行为做出了最后决定1、行动手段的选择2、行动时机的捕捉第二节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一、内外化机制内外化机制的基本含义从吸收客观外界的消极因素到形成主体犯罪心理的过程和规律是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由犯罪心理的整合到发动犯罪行为的过程和规律则是犯罪心理的外化机制。内外化过程不能截然分开,它们是互相渗透、相互作用的。第二节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一)内化机制认知的选择与加工机制模仿学习机制角色扮演机制强化机制第二节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二)外化机制预谋发动机制情景互动机制挫折攻击机制第二节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二、刺激—反应与反馈机制刺激—反应与反馈机制的三种形态S-R法则——刺激—反应形态O-R法则——个体—反应形态R-R法则(行为反馈法则)——前后反应形态第二节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基本变量的相互关系及形成犯罪心理的过程1、刺激信息的输入过程2、信息的选择过程3、信息的输出过程4、信息的反馈过程5、信息的加工过程第二节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三、量变质变机制1、质量度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2、主体犯罪前社会化的缺陷①、不完全的社会化②、错误的社会化3、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机制第二节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四、防御机制所谓防御机制(或防卫机制)是指人在无意识中,为了消除由心理冲突或挫折所引起的焦虑,维持和恢复心理平衡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防御机制可分为攻击反应、退却反应和妥协反应三大类。常见的引起犯罪行为的防御机制有1、合理化作用2、投射作用3、认同作用4、反向作用第二节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犯罪心理形成的模式(一)常见模式1.渐变型(1)原发型:(2)继发型:2.突变型3.机遇型(二)特殊模式1.习惯型2.朦胧型3.变态型(一)本质相异论:犯罪人在生理上、心理上同普通人相比较,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人。一是生理上的异质论。以龙勃罗梭为代表新、旧人类学派的观点:犯罪人生理上的异质或部分异质是发动犯罪行为的驱力和机制。二是心理上的异质论。①.智力水平低②.犯罪人格第三节主要理论(二)犯罪倾向论:正常人与犯罪者都存在着侵害他人利益以满足自己欲望的犯罪心理倾向。两种人之间、只有倾向程度的不同,并不存在生上理或心理上本质的区别。在情境诱惑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好人”也会犯罪。(三)欲求不满论:来源于精神分析学派。当本我受到过多压抑、处于欲求不满状态时,便会产生挫折—攻击行为。第三节主要理论(四)刺激反应论:把犯罪行为看做是对刺激的应答。就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来说,财物刺激、被害人刺激、性刺激、共同犯罪者的行为特征刺激、实施犯罪时的反馈刺激等,都与犯罪行为的实施及犯罪动机的转换有着密切关系。(五)心理冲突论:目标不能达到形成心理冲突的状态,如长期没有得到缓解,必引起紧张和焦虑的情绪障碍进而导致心理疾病。在心理严重不平衡的压力之下,迫使个体在各种不同的心理冲突中,作出目标和行为方式的选择。若最终选择了犯罪的目标和行为方式.便会成为犯罪者。第三节主要理论(六)动机作用论:犯罪动机是犯罪行为产生的直接动力源泉,在犯罪行为的发生中,起到决定性的推动作用。(七)防卫机制论:它是在缓和失败带来的痛苦,减少认知的不协调,平复心理上的创伤时.为度过心理危机、安抚自我而欺骗自己、歪曲现实.为维持心理平衡而自动地、无意识地起作用的一种心理机能。(八)犯罪副文化论:强调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对应的副文化因素是促成犯罪的动因和机制。第三节主要理论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