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历史文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云南民族历史文化——人文素质选修课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旅游管理系陈伟15012222586第一章先秦时期的云南民族第一节云南的原始人和原始族群第二节云南境内各地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第三节庄硚入滇巫山人长江三峡的巫峡发掘出古人类化石:1991年,中科院先后经过孢粉分析、古地磁和氨基酸测定,其地质年代为更新世早期,距今204万年;后又经美国、英国等科学家用最先进的电子自旋共振法测定,其年代被正式确定为200万年前。向世界证实了巫山猿人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直立人,是目前亚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巫山人化石第一节云南的原始人和原始族群1、元谋猿人:1965年,元谋县上那蚌发现两颗猿人牙齿化石,距今170万年前。能够制造比较粗糙的石制工具,并懂得用火。2、丽江人:1960年,丽江县木家桥发现古人类化石的肋骨三根,距今约15到5万年前(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万年~距今约1万年。新石器时代: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7000多年至2000多年)3、文山西畴人:1965年在西畴县仙人洞发现古人类的五枚牙齿化石。(北京人:约70万年前)(山顶洞人:约3万年前)一、从原始文化遗迹看云南境内的原始族群1、石片石器(旧石器时代)2、断线压纹陶和陶鼎3、双孔半月形石刀4、瓮棺葬5、有肩石斧孟高棉语族孟高棉语族是南亚语系4个语族中包括语言最多(约100种)、使用人数最多(约3500万)、地理分布最广的语族,分布于从印度东北部到柬埔寨和越南等东南亚许多地区。主要语言有越南语、高棉语、孟语、巴拿语、帕科语、克木语、佤语、德昂语(原称崩龙)、塞当语、奇劳语、比尔语、布朗语等。孟-高棉语族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之一。云南民族语言分属汉藏、南亚两大语系,其中,以分属汉藏语系的语言最多,属南亚语系的只有孟高棉语族的佤德昂语支的数种语言,使用人口约40余万人。二、祖国境内的四大族群1、新石器时代晚期(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7000多年至2000多年),在祖国境内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四个较大的民族群体:氐羌、百越、三苗和百濮。氐羌——主要活动于中原到西北和西南的大部分地区百越——钱塘江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南的南部地区三苗——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百濮(孟高棉)——西南地区二、祖国境内的四大族群2、夏、商、周时期(中原地区进入阶级社会),地域上比较接近的氐羌、百越、三苗中的一部分先后逐步融合。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后,这些先后融合的部分,便形成了汉族;其他部分则成为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三、云南境内的三大族群公元前770年-前221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分布在云南境内的民族群体基本上分别属于氐羌、百越、百濮(孟高棉)三个部落群体。氐羌族群:多数居住在北部、东北部、中部、西北部和西部。百越族群:多数居住在东南部、南部和西南部。百濮族群:多数居住在南部和西南部与百越族群杂居。此时,三苗部落集团的人口还没有进入云南。综合结论从时间上来看:1、旧石器时代2、新石器时代晚期3、夏商周时期4、春秋战国时期(至秦统一前)从语系上来看:1、氐羌——汉藏语系藏缅语族2、百越——汉藏语系侗傣语族3、百濮——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第二节云南境内各地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1、维西戈登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及其中的遗物标明:当时居住在维西一带(靠近金沙江、澜沧江)的原始人民,还不懂得建造房屋,居住在天然的岩穴中。石斧、石刀、石镞——狩猎;石针——缝制兽皮穿戴;陶网坠——捕鱼。2、滇池周围:大量螺壳(尖端有孔)——食用螺肉;陶纺轮(古代陶制纺线用具。灰陶或红陶制作。略成圆饼形或凸圆形,中有孔,插入木柄或骨柄可以捻线,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常见。)——纺织手工业有所发展。第二节云南境内各地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3、大理点苍山麓:双孔半月形石刀、石锛——狩猎,砍伐;半穴式房屋—在山麓挖方的或圆的坑,沿坑栽插木柱子,在柱子上盖顶棚。4、剑川海门口一带的原始人:渔猎、农业、手工业等方面都有了更显著的发展,除石器外,还有许多青铜工具;麦、谷农作物的碳化物残存遗址;河畔栽树桩,在桩上铺木板,板上造楼屋居住——向阶级社会过度(相当于中原的商朝晚期,前1105年)。有肩石斧石刀石镞陶纺轮石锛第三节庄硚入滇庄硚:战国时楚将。楚顷襄王二十年(前279年)左右,庄硚率军经黔中向西南进攻,“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史记.西南夷列传》)其后人尝羌,汉武帝封为滇王。第三节庄硚入滇1、公元前6至5世纪的春秋战国期间,今四川西部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地带出现了一个奴隶制生产相当发达的蜀国,蜀国的奴隶主为了获得更多的牲畜和奴隶人口,便向西南地带发展势力。2、与此同时,楚国势力在今湖南、湖北一带强大起来,它同样向其西部发展势力,并与滇池地区发生了商业交往关系。公元前339年至329年,楚威王派将领庄硚率兵到达滇池进行开拓(“遣将军庄豪从沅水伐夜郎”以入滇)第三节庄硚入滇3、庄硚及其所率领的楚国士兵到达滇池地区后,公元前316年,秦国灭了巴国和蜀国,并于前308年取楚商于之地,置黔中郡,庄硚便失去了与楚国本土的联系,就与滇国境内的僰族融合了。楚人参加到了滇池地区的僰族中去,滇池地区僰族中原来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组织便解体了。庄硚把楚国先进的生产技术直接带到了滇池地区,促使该地区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推动滇池地区的僰族进入了完全的阶级社会。4、1956年在晋宁石寨山6号墓发掘出土了“滇王之印”(正方形,长2.4cm,高1.8cm,纯金制,重90g)。这与史记记载相符,证实了古滇国的存在。滇王之印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征讨云南,滇王拱手降汉,汉武帝在其故地设益州郡,封滇王国国王为滇王,并赐滇王之印。滇王之印用纯金铸成,金印重90克,印面边长2.4厘米见方,通高2厘米;蛇纽,蛇首昂起,蛇身盘血,背有鳞纹。汉武帝赐滇王之印后,对云南实行羁縻统治。1956年11月,云南省博物馆从晋宁县石寨山古墓群中发掘出这一滇王之印。这是云南隶属中央最早的物证。滇王金印的印章形制,根据《汉旧仪》当属列侯的规格,但却是王印,这表明滇王国同西汉中央王朝有着密切的政治关系,是一个个有特殊地位的内臣。关于“滇王之印”的意义,有一点值得指出。“滇王之印”的出土,不但确证了“古滇国”的存在,同时也证明了《史记》文献记载的可靠。就是说,一颗金印,既证明了云南古代历史,也证明了中国古代历史。在考古学上,像这样出土文物与历史文献相一致的情况并不多见。这也是为什么“滇王之印”会由国家征调而入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原因之一。第二章秦、汉时期的“西南夷”第一节“西南夷”中的民族群体第二节两汉对“西南夷”的经营开拓第三节两汉的政治、经济、文化在“西南夷”中的影响第四节两汉时期西南夷各民族群体内部的社会变化第一节“西南夷”中的民族群体《史记-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其外,西自桐师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巂、昆明……;自巂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筰都做大;……皆氐类也,此皆巴蜀西南外蛮夷也。”第一节“西南夷”中的民族群体“西南夷”:秦汉时期,称今川西南、贵州、云南境内的各少数民族为“西南夷”。一、属于氐羌系统的民族(一)僰族——白族的先民。1、从氐羌中分化出来,《水经·江水注》引《地理风俗记》说“夷中最仁,有人道,故字从人”,说明僰族是西南夷各少数民族中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而比较先进的民族。2、主要分布在滇池周围、建宁(曲靖)、朱提(昭通)、川西南、今玉溪、楚雄等广大地区。第一节“西南夷”中的民族群体《云南志略》:“白人,有姓氏。汉武帝开僰道,通西南夷道,今叙州(宜宾)属县是也。故中庆(滇中)、威楚(楚雄)、大理(今大理州)、永昌(保山)皆僰人,今转为白人矣。”秦开“五尺道”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开始经营巴蜀以南地区,派蜀郡太守李冰修筑僰道,僰道僰道县(今宜宾)直抵今昭通市。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进一步略通云南,又派大将尝頞将李冰开凿的僰道向前延伸至建宁(今曲靖),由于道路仅宽五尺,故称“五尺道”。(二)昆明族。1、桐师(保山)至叶榆(大理)一带,永胜、四川盐源、盐边一带,曲靖、滇、川、黔三省连接地带均有分布。《华阳国志》说“夷人中‘大种’曰昆,‘小种’曰叟”,即人口最多、分布最广。2、在昆明族中,有一个部落在西汉时期以后称为哀牢(滇西昆明部落中的一个,主要在保山、云龙一带),是彝族祖先部落之一。(“九隆”神话)3、蒙古灭大理后,在鄯阐万户下设昆明二千户,这是昆明在滇地区第一次作为地名出现,1276年,昆明二千户改为昆明县。4、滇池周边地点原是滇国统治的中心地区,以僰族为主,但也有不少昆明族人口分布,所以滇池又称昆明池。——称滇池,是因为这个湖泊在滇国统治的中心地区;又称昆明池,是因为周围多有昆明族居住的缘故。(三)叟族——普遍与昆明族杂居在一起,其分布之广、人口之多仅次于昆明族。只是在今贵州省境内没有叟族,只有昆明族。1、主要分布在越雟郡(今四川西昌),红河、曲靖、大理、保山均有分布。2、《史记.西南夷列传》说:“西自桐师以东,北至叶榆,名为雟、昆明”,雟即为叟。秦汉以后,叟族和昆明族之间一直处在分化重组的过程中,组成近代彝语支的七个兄弟民族(彝族、白族、纳西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阿昌族)中除白族、纳西族以外的其他五个民族。(四)摩沙族——即纳西先民。东汉时期从氐羌族群中分化出来,分布在今四川省盐源、盐边县一带至云南丽江县一带。二、属于百越系统的民族根据史书记载,属于百越系统的民族群体,分布在南越(广东、广西)往西至交趾(越南北方)、夜郎(贵州)、桐师以南地带。(一)僚族1、主要分布在夜郎、曲靖、文山、红河、思茅、西双版纳、临沧、德宏。2、至近代,原为夜郎的僚人群体形成仡佬族、侗族、水族和壮族中的一部分;思茅、西双版纳、临沧、德宏一带的僚则成为了今天的傣族。(二)濮族1、主要分布在牂牁(今贵阳一带)、今云南富源、陆良、文山西部、红河南部一带。2、近代贵州省和云南省的布依族、云南壮族中的“布依”、“布雅依”、“布雄”等,在名称上都带有濮(布)的遗留。布依族和壮族中的一部分便是由秦汉时期的濮族发展演变而来的。(三)鸠僚——是从僚族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1、主要分布在兴古郡(今云南文山州、红河州南部),自东汉时期就与僚、濮杂居在一起。2、与闽濮共同杂居,成为近代德宏、临沧、思茅、西双版纳一带傣族的先民。三、属于百濮系统的民族(一)苞满1、“苞满”即“濮曼”,先后译写不同。近代仍称布朗族为“濮曼”。明清时期的记录中,还有很大一部分“蒲蛮”(“濮曼”)居住在今云龙、保山一带2、是近代布朗族的先民。(二)闽濮1、与鸠僚普遍杂居在一起,主要分布在德宏、临沧、思茅、西双版纳一带。2、是佤族、德昂族的先民。秦汉时期,三大系统的族群分别属于本语言系统中众多不同的部落,还没有分化组合为单一的民族。云南15个特有民族:白、哈尼、傣、傈僳、佤、拉祜、纳西、布朗、阿昌、德昂、景颇、普米、基诺、怒、独龙第二节两汉对“西南夷”的经营开拓一、两汉开“西南夷”设置郡县1、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西域各国夹击匈奴,打通去西域的交通。(蜀布、邛竹仗);大夏、身毒2、公元前135年,招降了夜郎(设犍为郡,驻今遵义),攻打南越。前111年平南夷置牂牁郡;同时征服邛都(今四川凉山至云南大姚、永胜、丽江一带)和筰都(今四川汉源县),分别设置越雟郡(今西昌)和沈黎郡(今雅安)。3、公元前109年,汉朝击灭劳浸、靡莫(今曲靖地区),滇王投降,汉朝以其地设为益州郡。益州郡最西部至不韦县(今保山境内),最南部到来唯县(今越南莱州省境内)。4、东汉时期,哀牢、鸠僚、闽濮等部落都投向了东汉王朝,公元69年,东汉在今保山东部设

1 / 1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