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文章(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文章类型:案例报告文章题目:一例多动症儿童行为矫正案例分析报告姓名:身份证号:所在省市:所在单位:2一例多动症儿童行为矫正案例分析报告摘要:来访者因孩子的多动及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影响了自己和周围同伴的学习和生活,前来咨询,诊断为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儿童多动症。采用行为疗法和家庭疗法,消除孩子与母亲及同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在集体活动中不断提高自信心,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经过治疗,较好的实现了治疗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并致力于促使孩子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关键词:多动症行为疗法家庭疗法一、一般资料小罗,男,11岁,小学四年级,身体发育正常。他平时不太喜欢讲话,和同学及邻居小友接触较少,在学校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不能静坐,总习惯性的摆弄东西,如老师批评,可以安静几分钟,之后又摆弄起来。他还特别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分散注意力,只要教师外面有动静,他总是立刻就转向声音的方向。课间常揪女孩辫子,搞“恶作剧”,做作业时边做边玩,学习成绩中下,并经常扰乱别的同学听课学习。家长反映,他常常一件事尚未做完,又做其他事情,有始无终.还时常情绪不稳,心神不定,不按他人指示做事情,冲动任性,做事不顾后果,不听劝告,难以管教。二、个人成长史小罗3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他一直和母亲一起生活。母亲在生活方面对他非常溺爱,但在小罗的学习成绩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上,要求极为严格。小罗从小性格有些内向,在母亲高压政策下,逐渐出现“反抗”行为,并将这样的行为延伸至学校的同学,出现冲动好斗。他的父亲一般不参与对他的教育,只在经济方面有些支持。三、主诉和个人陈述3主诉:小罗,在同龄孩子中智力正常,但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在学校生活中,难以与同学相处,老师对他的行为也较为苦恼。成为家长和老师心中的“问题孩子”。个人陈述:在班级里,我是调皮、好动,总爱惹事,但本来我不是故意的。看着别人的爸爸妈妈周末带他们出去玩,而我却要学这学那的,没有时间玩。每个月我只能见爸爸一次,他们都说我是没有爸爸的孩子。所以,谁这样说我,我就打谁。现在,他们都不和我玩了,老师也不喜欢我......四、观察和他人反映(一)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小罗,身高适中,整体偏瘦。戴一副大大的眼镜,镜片较厚。由妈妈陪同而来,但与妈妈一前一后,距离较远。进到咨询室,眼神飘忽不定,并不情愿的自己找角落的椅子坐,且不停的扭动,抠抠这里,摸摸那里。在问话的时候总是在问题还未结束,便立即抢着回答,并听不进去别人的话。(二)他人的反映母亲主诉:小罗三岁时候,我和他爸爸离婚,那时候他还小,我想着,早离了,他也早适应,不会对以后产生太大的影响。在家里,我比较宠他,多数时候都尽力满足他的要求,总觉得不要让孩子受委屈。在教育他的方面,我又“望子成龙”,希望他在同龄孩子里面,是出类拔萃的。我一个人忙里忙外,陪他的时间很少。他一直不喜欢和邻居的小朋友一起玩,总是自己在家翻翻东西,动这动那的。刚开始我觉得这没有什么大问题,可这半年来,我发现他在家里遇到不能满足的事情,便大喊大叫,甚至在地上打滚,学校老师也反映,他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还欺负同学。我看他现在看他喜欢的动画片都坐不住,所以带他来咨询。五、心理测验结果WISC-CR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测试结果:IQ分数是86,属于中等智力水平;CBCL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版):活动能力因子得分2.0,社交能力因子得分2.1,学校情况因子得分1.7,行为问题总粗分得分为55;4学习成绩评估结果:学习成绩较差。六、评估与诊断(一)评估综合上述收集的资料,可以看出,家庭中父母离异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影响,以致使求助者在生活和学习方面出现了困难。母亲对孩子的管教方式,也成为了孩子日后“逆反心理”的来源。求助者智力正常,但其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的特征,已经影响学习,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困难。综上,可以诊断为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儿童多动症。(二)诊断依据1、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或其他神经精神病史,患儿的母孕期情况及幼儿期生长发育均正常。2、临床特点:(1)活动过度:大多始于幼儿早期,进小学后表现显著。上课时小动作不停,撕书,把书本涂得不成样子,凡能碰的东西部要碰,喜挑逗,常与同学斗殴。(2)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时不专心,上课时专心听课的时间短,对来自各方的刺激都起反应。(3)情绪不稳,冲动任性,会无故叫喊,无耐心,做事急匆匆。(4)学习困难:患儿智力正常,但由于多动带来学习上的困难,部分儿童存在认识活动障碍和综合分析障碍。病程,通常为7岁前起病,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3、最终诊断: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儿童多动症。(三)鉴别诊断1、精神发育迟滞:智力低下的儿童常有多动症状,但主要症状是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能力缺陷,学习接受能力差,成绩不良,多数仅能达到较代水平,重度者不能接受教育,判断能力和理解力差等特点可与多动症区别。两者并存者,可分别作出诊断。2、精神分裂症:早期可可能表现为不遵守学习纪律、活动过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容易与多动症混淆。但精神分裂症患者会逐渐出现其特殊症状,如幻觉、妄想、情感淡漠、孤僻离5群、行为怪异等,据此与多动症相鉴别。3、品行障碍:某些品行障碍的儿童也常表现为不安心学习、多动,但基本突出问题是以反复地、持续地违反社会道德准则,侵犯别人和公共利益的反社会行为。4、抽动障碍:主要表现为头面部、四肢或躯干群不自主的快速、短暂、不规则抽动、如挤眉弄眼、耸肩、歪颈、挥手等,也可以伴有不自主的发声抽动,易被误认为多动症或顽皮,通过仔细的精神检查容易发现抽动症的特点,可与多动症相鉴别。但需要注意抽动障碍患者约20%合并多动症。5、儿童孤独症:孤独症患者伴有多动、冲动和注意障碍的同时,还具有言语障碍、人际交往和沟通困难、兴趣和活动内容局限等典型临床表现,据此与多动症相鉴别。6、情绪障碍:儿童在焦虑、抑郁或躁狂状态的情况下都会表现为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患者也可能因为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或因为要求没有满足而产生焦虑、不愉快情绪。两者的区别在于情绪障碍患者的首发和主要症状是情绪问题,病程呈发作性,持续时间较短。多动症表现的是长期持续性注意缺陷和活动增多。(四)病因分析(一)生物学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父母遗传因素对小罗多动症的形成可能有影响。2、父母家庭不和的现实原因,可能在母亲怀孕期间生理、心理情绪状况不好,同样可导致多动症的发生。(二)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1、小罗从三岁开始,在单亲家庭生活,母亲的溺爱养成他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而同时,母亲对他学习方面的严格要求,又使6他出现了“反抗”,这样双重不稳定的教育方式,促使了小罗病症的发生。2、小罗在家庭及学校的表现,遭到家长老师及同伴的反感,这样的负性情绪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了小罗的行为问题。(三)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1、小罗不良的家庭环境与多动症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三岁时父母离异,母亲一人抚养他长大,母亲压力大,教育方式也更加感性,而缺乏科学。父亲每月只提供生活费,不参与对小罗的教育,这样的单亲家庭,使小罗的心理发生变化,促成了多动症的发生。2、学校老师的管理与教育,也成为了小罗多动症发展的原因。老师在发现小罗行为问题的同时,没有及时的配合家长调节和改正,没有用正向的鼓励来带动小罗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而同学们的排斥,又加剧了问题的发展。七、询目标的确定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商定,确立以下咨询目标:治疗目标:(一)近期目标:1、帮助小罗集中注意力。着眼他喜欢的东西和他一起游戏,调动他学习的兴趣,使他的注意时间加长。2、充实小罗的生活内容。父母尽量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让他有机会宣泄过剩的精力。3、多鼓励小罗,给他减少压力,使之学会坚持。4、引导小罗积极与家长进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家庭的和谐,相互了解与理解,从而建立自信,并逐步改善与母亲之间的关系。7(二)长远目标: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认识他人,从而正确接纳自己及他人,重建自尊、自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八、咨询方案的制定(一)咨询方法和原理本案例主要使用了“行为治疗”中的行为塑造法和家庭疗法。行为塑造法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设计出来的,目的在于通过强化(即奖励)而造成某种期望出现的良好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一般采用逐步进级的作业,并在完成作业时按情况给予奖励(即强化),以促使增加出现期望获得的良好行为的次数。这种方法还较多地融入了倾听、同感、探究、心理支持的心理咨询技巧,使患者不断地自我探索以达到对自己问题的领悟。家庭疗法是以家庭以对象而施行的心理治疗方法。协调家庭各成员间的人际关系,通过交流,扮演角色,建立联盟,达到认同等方式,运用家庭各成员之间的个性、行为模式相互影响互为连锁的效应,改进家庭心理功能,促进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家庭疗法的主要理论观点是把家庭看成一个私人性的特殊“群体”,需从组织结构、沟通、扮演角色、联盟与关系等观念和看法出发,以了解此小群体,并且依据“系统论”的观点来分析此家庭系统内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基于此种观念,家庭疗法主张,要改变病态的现象或行为,不能单从治疗个人成员着手,而应以整个家庭系统为其治疗对象。家庭治疗通过语言疏通家庭关系,指导生活模式,对家庭成员进行心理治疗,以改善病人生活环境,促进病人康复。(二)说明、确定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来访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1、责任①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②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③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2、权利①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②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8③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④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⑤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3、义务①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②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③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1、责任①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②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③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2、权利①有权利了解与来访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②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来访者;③本着对来访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3、义务①向来访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②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③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④尊重来访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来访者。(三)商定咨询时间为每周一次,每次1小时左右。心理测验收费:WISC-CR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测验:20元CBCL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版)测验:20元九、咨询过程:(一)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2008年1月8日开始目的:1、建立信任关系:92、了解小罗及其父母的基本情况,收集相关资料;3、介绍心理咨询方式方法和相关情况;4、明确主要问题,与小罗母亲共同协商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第1次咨询:咨询师通过关注、共情、理解等技术与小罗初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其感到被尊重、被接纳;给母亲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采用摄入性会谈收集求助者的有关资料,了解小罗的基本情况、心理冲突、行为特点以及求助动机,指导他作相关的心理测验: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儿童行为量表并做出相应的评估和诊断;将测验结果反馈小罗母亲,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第2次咨询:巩固咨询关系,与小罗母亲商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介绍咨询方法、原理及过程,签订书面协议。具体介绍行为疗法和家庭疗法。咨询师通过专注与倾听,使求助者感觉到被理解和接纳,信任得以建立;咨询师加以理论的解释与指导,使求助者感到自己的困难有了可求助的场所,从而感到安慰;咨询师的询问和小罗及其家长的叙述,明白了他不良行为的真正原因,使家长觉悟。(二)心理帮助阶段;2008年1月15日开始:目的:1、引导小罗家长进行自我探索,寻找家庭教育过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