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新形势下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新形势下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讲稿主要关注点一、意识形态的概念二、国际视野下的意识形态博弈三、中国意识形态的定位、现状和应对四、高校意识形态的坚守一、意识形态的概念1、“意识形态”词源:法文Idéologie,德文Ideologie,英文ideology。源自希腊文iδεα和λòγos,前义观念或思想,后义学说,合起来就是“观念学”的意思。2、西方思想家论意识形态法国哲学家、政治家特拉西最早在其著作《意识形态的要素》首先提出“意识形态”的概念,“真正的意识科学一定不能从任何假定或固定的概念出发,而是必须要从、也只能从可以被确定的东西出发。”英国的百科全书将意识形态归为政治范畴体系,认为意识形态是为理性的统治奠定思想基础。阿尔都塞提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理论,以确保资本主义关系的再生产。3、马克思论意识形态人类社会是个有机整体,由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共同组成。市民社会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组织,在任何时代都是观念产生的土壤,意识形态是属于国家的上层建筑,是在不同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反映统治阶级的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为特定经济基础服务的,是一种思想的观念体系。4、中国学者论意识形态复旦大学著名教授俞吾金认为,意识形态是指不同阶段社会的不同产物,是基于经济基础的政治和法律思想,意识形态是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观念的总和。中山大学著名教授郑永廷认为,意识形态是一定阶级或集团的价值和行为准则,是反映这一阶级或集团利益的思想体系。5、何为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观念之集合,属哲学的范畴。是基于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意识形态是植根于经济基础上,依托经济发展的反映政治取向的思想体系。意识形势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也将不断演变与发展。6、基本特征观念的上层建筑统治集团意志的体现,阶级的属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带有全民性外观2二、国际视野下的意识形态博弈(一)为何有意识形态博弈?意识形态的本质是国家主流价值体系,任何一个统治集团都会不惜一切代价来捍卫其思想观念体系。意识形态的背后是特定社会性质的国家利益,因此,意识形态的博弈,也是国家利益的博弈。意识形态博弈往往成为国家利益博弈的急先锋---政治导向、价值取向、道德统治、文化渗透、教化遵循、宗教熏陶等。1、西方大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是始于五百多年前欧洲国家向世界各地殖民扩张。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是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构建资本主义体系的重要标志。到19世纪,西方殖民列强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了一个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为特征的霸权体系。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这一体系达到巅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其建设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甚至策动颜色革命,发动战争,都是为巩固和加强西方体系。2、十月革命使俄国变成了社会主义的苏联,西方资本主义体系受到削弱。二战以后,随着苏联发展壮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兴起,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西方霸权严重削弱。3、苏东剧变后,美国主导的西方体系又有了加强,形成了“一超多强”现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体系。财富流动加剧了地区间不平等,导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两极分化。但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和壮大,基于西方体系的不公正不合理秩序受到强力挑战。西方集团不愿看到也难以接受,维护其既得利益是不言而喻的。为构建更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单极与多极秩序博弈必然反映国家利益之争,也反映意识形态斗争,尤其表现为东方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意识形态博弈。(二)为何各国都强调和把控主流意识形态?反复证明的真理:意识形态事关国家兴亡盛衰;一个没有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的国家,难免一打就败;而一个没有意识形态主导的国家则会不打自败。马克思:“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习近平:“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西方精英们为何如此担心特朗普?特朗普不是疯子,他敏锐地嗅到了美国社会孤立主义情绪,是美国的一半现实。其核心要义是“地主家没有余粮了”。“美国已欠债19万亿美元,受美国保护的北约盟友、日本、韩国等再也不能免费搭车。”“为何总是我们牵头,冒着与俄罗斯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中国消耗了美国那么多钱,用那些钱重建了中国。”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专家赖特:特朗普提议无异是对自由世界秩序的清盘,可能危及冷战后形成的西方主导国际秩序和价值观基础。实质是美国领导人政治正确的意识形态。西方民主人权等价值观体系是美外交政策落脚点。近30年来,无论是保守主义里根、自由现实主义克林顿、新保守主义小布什,还是摇摆不定奥巴马,都把价值观视作美国参与对外事务和军事行动的理由。特朗普颠覆了西方意识形态吗?特朗普PK希拉里,表面看是民族主义与全球主义之战,或者是美国政治正确性的辩论。国家及其政治体系都会遵循基本价值准则。特朗普似乎被美国普通民众,尤其中产阶级看来3是上帝派来颠覆美国“政治正确性”。但是,他只是以民族主义和孤立主义倾向来宣示其移民、外交、贸易战略等观点,其实质仍然是基于西方基本价值观的基础。“既然不再有苏联对欧洲威胁,为何还需要北约?美国人可以轻松保护自己,为何还要为有钱的欧洲人支付防务费?”——特朗普(三)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意识形态是国家利益的反映,为国家利益服务。意识形态在国家关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又不能过分夸大或刻意贬低意识形态的作用,把握度在于它与国家利益的互动程度。意识形态一致或相近并不代表国家利益一致,意识形态不同并不代表国家利益没有共性之处。然而,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今天,在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的今天,在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汇、交融、交锋的今天,无论是观察、思考、处理国际问题,还是国内问题,试图不加分析地“去意识形态化”的做法,都是一厢情愿的。举例▲经济手段+军备竞争+意识形态---美国肢解苏联的利刃国际油价很大程度上决定俄罗斯对外腰板强硬与否。1980年代中期国际油价“塌方”式暴跌,对苏联坍塌解体造成的致命影响。1960年-1970年间,油价:1.8-2.0美元/桶。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油价达到12美元。1980年两伊战争推动油价达39美元。石油红利支撑苏联全球扩张。1960年代,其在西伯利亚发现60余个超大型油田。1975年石油产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产油国和最大石油出口国。从1973-1985年,其能源出口增长了14倍,80%外汇收入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此时,虽然苏联已沦为世界最大谷物和消费品进口国,40%以上的食品依赖进口,但因石油出口而获得进出口平衡。同时,苏联对外援助每天3500万美元,每年达128亿美元(未包括对东欧援助)。美国对苏联战略是长期而持续的。在经济军事方面,1982年,里根经济顾问亨利·罗恩献计:美国应该把军备保持高水平,以拖垮之。授权中情局与沙特达成绝密协议压低国际油价和取消保护油价,1985-1986年时,油价从35美元暴跌至10美元,日产量从200万桶增至1000万桶,史无前例。展开意识形态攻势,把苏联的经济灾难归罪于思想路线、政治制度。美国冷战学者彼得.施威泽认为,把克里姆林宫推向灾难深渊,并非哪一个事件或者某项政策。如果当年其没有面临美国军事挑战、在波兰军管和阿富汗战争的地缘政治挫折、在石油出口因油价暴跌蒙受数百亿美元硬通货损失、西方技术封锁,以及意识形态失控等综合因素所造成的累积效应,我们有理由相信苏联可以闯过风暴。苏联制度并不是命中注定会自我毁灭的体制。曾任苏联总理的雷日科夫总结道:“总之,在意识形态领域,破坏性倾向战胜了证实主义倾向。这是因为苏共,准确地说,因为它的中央和几任总书记,在整个后斯大林时期一直没有能够对全党和全社会提出要求克服侵蚀党和社会血肉肌体的教条主义的任务(除了安德罗波夫,但他来得及做的只是指出这种必要性),在这个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世界上,在我们国内,教条主义早已不能反映事物的真实状况,而他们却不懂得深入进行社会分析,认真发展建设新型社会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必要性。”▲南海之争与国家意识形态有关吗?美国和西方认为: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制度要谋求地区霸权;中国不负责任的国家意识,不遵守国际规则,导致南海问题的“军事化”和破坏“航行自由”,挑战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构建的国际秩序。作为亚太再平衡,美国提出成本强加战略,即动用政治、外交、舆论、军事等各种手段,增加中国在南海行动的成本,迫使中国后退,以制止中国的扩张。4从国家利益和国际地缘政治(东亚地区)的视角看,美国从南到北,通过搅局南海问题,强化美日同盟、破坏中韩关系,拉拢越南、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多方面形成对中国的围堵,分散中国力量,迟缓和阻碍中国集中力量发展和壮大自身!南海逐渐成为中美从地缘政治上升为评估对方与战略博弈,原本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主权和权益之争。南海局势既是各方基于主权、资源、战略安全诉求的现实利益纠葛,也有历史因素,更有相互间战略意图和政策目标猜度。南海问题博弈实质是中美结构性矛盾的国家利益博弈。中美既有共同利益,也依存加深,但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中美关系双重性使美对华政策体现“融合+防范+遏制”。一方面,美对我防范不断增大,甚至借力乱局。另一方面,增强中美互信是一种必须,对华战略趋于务实。关键是硬实力+软实力的综合作用。2009年后美采取强硬政策,并告诫其他亚太国家警惕不断壮大的中国,进而与美国捆绑在一起,共同对中国改变现状的举措进行制约。三、中国意识形态的定位、现状和应对(一)意识形态的功能定位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地位和意义。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二)现状分析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既有昂扬向上的主旋律和和谐的伴音、和声,也有喧嚣刺耳的杂音、噪音,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相互交织。换句话来说,意识形态领域总体向好,但存在隐忧。1、加借考证历史,杜撰故事,危言耸听地“揭秘”所谓的党史逸闻轶事,编造莫须有的情节,以假乱真,歪曲党的历史,丑化党的领袖,抹杀党的丰功伟绩,质疑党的执政合法性。2、削弱国家意识,嘲讽英雄模范,消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宣扬极端“民主”和绝对“自由”,刻意夸大和渲染当前我国快速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淡化党的意志、理想信念、爱国意识、组织纪律、敬业精神。3、炒作花边绯闻,冲淡思想舆论宣传的主旋律。一些违背传统道德、社会伦理甚至是隐晦污浊的传闻,经常被炒作成“今日头条”新闻,转移网友对党和国家重大事件和重要精神的关注,妨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4、扭曲热门话题,夹带错误观点的私货。评点“打虎灭蝇”的反腐败斗争,不是强调我们党的反腐败决心和决定,而是归结为我国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的问题,企图将反腐败斗争涂抹上所谓“权力斗争”的色彩。——“泛制度化论调”5、抹黑和围攻敢于坚持原则、坚持真理、敢于旗帜鲜明维护党和国家利益的专家学者,使他们因“污名”而被孤立,使党的理论队伍受到削弱,使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受到挤压和蚕食。(三)现实问题5当今中国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总体状况,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一样同步向好。但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问题和挑战依然不容忽视。例如:1、如何在众声沸腾的观念碰撞中,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有效引导、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当前典型社会思潮表现:国家主义左翼思潮(新左派,折衷马克思主义)民粹主义左翼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左翼思潮(复古主义,传统马克思主义)保守主义右翼思潮(新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