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主题: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人间真情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写的是朋友分别时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感情。2.《搭石》写的是人们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互帮互助的团结友爱之情。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写的是海峡两岸的同胞之情和血脉亲情。4.《卡罗纳》写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5.《给予是快乐的》告诉我们乐于奉献,人生才会快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知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诗侠”之称,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解题意:送,送别;之,去,到;广陵,指扬州。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2.孟浩然,唐代诗人。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他的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3.从“送”字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4.释诗句,明诗意:故人:老朋友。在这首诗中指孟浩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下:顺流向下而行。碧空尽:在碧蓝的天空消失。尽:消失。唯见:只看见。西辞:扬州在黄鹤楼的东边,孟浩然要去往扬州,就要向西辞行。诗意:我的好朋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5.想意境,悟诗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写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写景(1)“烟花三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此时柳絮如烟,鲜花似锦。而此时此刻作者却没有心情赏春,而是默默地注视着江上,老朋友的船渐渐远去,独自忍受离别之苦。(2)孤帆:江南三月,江面上千帆争渡,可李白的眼里只有载着好朋友孟浩然远去的小船,只有那牵着他的心和他的眼神的小船。(3)远影:李白目送着友人的船渐渐运去,却扔舍不得走,独自忍受着离别之苦。(4)尽:消失的意思。诗中指孟浩然乘坐的船已经看不见了。理解:消失不见的是友人乘坐的船只,而不尽的是两人之间的友情。(5)唯见:船已消失不见,周围还有其他的船只,还有美丽的春景,可李白眼里只有那滚滚长江水,心里想的是他的老朋友。与前面的“孤帆”异曲同工。(6)这首诗没有直接抒写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孤帆、碧空、江水,来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关切与祝福。——借景抒情。送元二使安西1.知诗人:王维,字摩诘,世人称“诗佛”,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解题意:送,送别;使,出使;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送元二出使安西都护府。2.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3.从“送”字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4.释诗句,明诗意:渭城:秦置咸阳县,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渭水北岸。浥(yì):湿润。客舍:旅店。柳色:指初春嫩柳的颜色。君:指元二。更:再。尽:完。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故人:老朋友,在这首诗中指王维自己。诗意: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翠色欲滴。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5.想意境,悟诗情: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写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写事(1)这首诗一二行写景,用春雨衬托了一种伤感的离别情绪。这样的美景里,朋友即将远行出使安西。(2)三四行诗由景转入写送别。(3)酒:这是一杯伤感的酒,春雨挽留不住友人的脚步,朋友终将远走他乡,怎不伤感别离?这是一杯祝福的酒,出使安西,路途遥远,吉凶难料,还请您干了这一杯,祝福我的朋友一路平安;这是一杯壮行的酒,祝愿朋友今日出使安西,一定能在边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来年凯旋而归。(4)劝、更、尽:酒已劝了多次、尽了多杯,元二却还未动身。从饱含深情的劝酒中,可以体会出朋友间的那种依依不舍与牵挂。(5)西出:安西都护府在渭城的西面,元二是向西出发,因此用“西出”。(6)故人:在诗中指王维。(7)这首诗没有直接抒写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春雨、柳色、频频劝酒,来表达对友人的留恋不舍、关切与祝福。——借景抒情。1.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心灵美。2.课文结构:分——总。3.课文中让人感到美的画面:老人整理搭石;人们走搭石;礼让过搭石;背老人过搭石。4.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介绍什么是搭石,及摆搭石的时间、摆搭石的注意事项、搭石的作用。)5.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2~4段的中心句。)6.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无论......只要......一定会......再......直到......才......”课文用一连串的关联词,写出了老人认真细致地整理搭石的场景,体现了老人一心为他着想的品质——心灵美。)7.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人们走搭石的场景——协调有序:声音美、画面美,)21.搭石8.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1)大概都见过:指这样的事情很常见。(2)“如果......总会......”“假如......总要......”是假设条件关联词,写出了人们礼让过搭石、背老人过搭石的情景。(3)理所当然:指道理上应该这样做。互相谦让、尊老敬老的品质已经深入了人们的心里。9.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对全文的总结: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1.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两岸同胞虽相距甚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3.1999年9月22日,早晨7时30分,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交待第一个场景的时间、地点、环境。把景色写得这么美,是为了和下文生病的小钱做对比。)4.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1)静静地:外面的世界如此美好,可小钱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哪也去不了,什么也做不了。(2)一组反义词:苍白——红润(3)这句话把年轻人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不曾开放就将凋零,让我们痛心一个正值如花年华的年轻人生命的逝去。(4)“唯有......才能......”: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小钱就将结束短暂的生命,这组关联词写出了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5.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找到适合的骨髓很不容易)6.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这段话写出了抽取骨髓的艰难。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为了挽救小钱的生命,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这体现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7.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小钱“静静地”是因为身患重病,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而台湾青年却并非因为缺乏生气而不得已躺在病床上。他在持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大陆18岁的小钱正在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他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8.怎么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台湾与大陆虽被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心中,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愈燃愈烈,经久不熄,世代相传。1.课文讲述了一个叫卡罗纳的孩子失去母亲后非常伤心痛苦,在回到学校上课的第一天得到老师、同学、家长关爱的事。2.作者: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本文选自《爱的教育》。3.描写卡罗纳万分伤心的句子(动作描写、神态描写)(1)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悲从中来(2)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回忆往昔(3)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触景生情4.老师对卡罗纳的关心——爱是老师亲切的语言(1)昨天上午,我们刚走进教室,老师就对大家说:“......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语言描写)(2)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胸前,对他说:“哭吧......你要坚强哟!”(3)老师暗示大家暂时别管他,开始上课。5.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同情和怜悯,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爱是同学们关切的目光(神态描写)6.母亲把我推开了,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爱是母亲深情的凝视23*卡罗纳7.“我”对卡罗纳的关爱:(1)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同情和怜悯,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心理描写)(2)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帖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3)我恍然大悟,没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去。8.写作方法: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情进行细致描述的写作方法。9.我的体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关爱。1.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2.给予:在文中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3.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办公室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神情。(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写出了男孩对这辆新车的喜爱。)4.保罗对小男孩的两次误解:(1)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保罗以为小男孩想有一个送弟弟车子的哥哥。小男孩想当一个送弟弟车子的哥哥。(索取)(给予)(2)保罗微微一笑,他理解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又大又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保罗觉得小男孩想炫耀)他指着的保罗的车,说:“看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