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设计——史话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灯具设计李敏Lightingdesign第一部分灯具史话一我国灯具的产生和发展1、“灯”字起源2、古代灯具的演变二国外灯具的风格变迁三灯具欣赏•据考古资料,早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北京猿人已经开始将火用于生活之中,而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成型的灯具出现,在史书的记载中,灯具则见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周礼》中亦有专司取火或照明的官职。一我国灯具的产生和发展中国最早的灯具出现在战国,自此以后连绵不断,发展至今。青铜器银首人俑灯灯和灯字究竟起源于何时?1灯字起源西周时“烛“应是一种由易燃材料制成的火把,没有点燃的火把通称为燋(jué),故可以抱燋,用于执持的已被点燃的火把,称之为烛;放在地上的用来点燃的成堆细草和树枝叫做燎(liáo);燎置于门外的称大烛,门内的则称庭燎。燋[jué]古同“爝”,火炬。燎(liáo)古同照明。•灯作为照明的工具,实际上只要有盛燃料的盘形物,加上油和灯芯就能实现最原始的功用。而具有一定形制的灯的出现,则是人类将实用和审美结合的成果。早期的灯,类似陶制的盛食器“豆”。“瓦豆谓之登(镫)”,上盘下座,中间以柱相连,虽然形制比较简单,却奠立了中国油灯的基本造型。中国现存最早的灯具出于战国,虽还没有发现带有铭文款识的,但在《楚辞·招魂》中却有“兰膏明烛,华镫错些”的记录,说明战国时已出现“镫”(dèng)这个名称了。古人把“镫”称灯,应是字义的假借。战国一些铜豆形灯自名为“烛豆”,这一现象也进一步证明了灯是由豆演变而来的这一史实。(一)、华灯初现——战国、秦朝灯具中国最早的灯具始见于战国,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灯来看,不仅结构已比较完善,而且造型也很优美,在它以前,灯的发明和演变已经有了一个相当时期。“瓦豆谓之镫”揭示了灯的形制最早是从豆演变而来这一历史事实。2古代灯具的演变由此可以认为,由于战国以前用来照明的用具和用来盛物的陶盉[hé]、豆等形状区别不大,人们往往混为一谈。盉,是古代盛酒器,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用水来调和酒味的浓淡。盉的形状较多,一般是圆口,深腹,有盖,前有流,后有鋬(音畔),下有三足或四足,盖和鋬之间有链相连接。•从战国时期的灯具来看,这一时期的灯具以青铜质的为主体,数量有数十件。经青铜文化的洗礼,由于铸造技术的提高,油灯和其它器物一样,在造型上得到了重要的发展,创造了中国油灯艺术的辉煌。战国时期的灯具造型除了个别多枝灯外,大致可分为人俑灯和仿日用器形灯两大类。人俑灯是战国时期青铜灯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仿日用器形灯基本上是一些生活实用器的演变,主要为仿豆、鼎和簋[guǐ]等较为常见的器皿,以豆形陶灯居多,但也有一些仿鼎和簋的形制的青铜灯。簋[guǐ]:古代盛食物器具,圆口,双耳。关于战国至秦朝时期的照明时的燃料,由于出土实物的限制,目前还不能确定,从文献资料结合灯盘的中间都有尖状烛插来看,应是前文所述的一种可以置立的易燃“烛”。(二)、精巧实用——两汉灯具两汉时期,我国的灯具制造工艺有了新发展,对战国和秦的灯具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如同战国时期的青铜灯具一样,两汉时期的青铜灯具也主要以出土于河北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为代表的,多为实用器和宗庙用器。这些青铜灯具从器型上可分为人俑灯、兽形灯和器形灯三大类。从用途上可分为座灯、行[xíng]灯和吊灯。行[xíng]灯:夜行照明的灯。两汉时期的陶质灯多出土于中小型两汉墓中,主要是中下阶层为先人作的随葬冥器。其造型以多枝灯和俑形灯为主。在灯柱、曲枝、灯盏和盘沿上,有羽人、龙、蝉以及花叶等立体雕饰。下部是一大喇叭状的圆足灯座,外形似群峰环抱的山峦,自下而上分层堆塑各种形象的人和动物。对这种有多种装饰的多枝灯,人们双称之为陶百花灯。两汉时期,铁质灯具的出现与当时冶铁技术的进步及铁器的普遍运用密不可分。但就全国来看,铁质灯具发现得并不多。河南洛阳烧沟一座东汉墓出土的一件铁灯,高达73厘米,下部有一圆形底座,中间有一灯柱,沿柱向四外伸出三排灯枝,每排四枝,共十二枝,每枝枝头都有一圆形灯盏,在灯柱顶上站立一展翅欲飞的瑞鸟,可作为当时铁质灯具的代表。就两汉照明燃料来看,虽与战国时期的照明燃料相比没有质的变化,但在对油脂的使用上却出现了较大变化,具体表现在出现了加捻来照明的油灯。在汉代除单独点的烛以外,油灯的灯炷也叫烛。各种灯内无论燃脂、燃油或燃蜡,灯炷大都是用麻秸等硬纤维作的,所以能直插在火炷上。自战国以迄隋代,都能见到这种灯具的实例。云南省昭通桂家院子东汉墓出土的一件行灯,灯盘里残存一些烛渣和一小段燃烧过的烛芯。烛芯是用八九根细竹条外面缠上一层约3毫米厚的细纤维物质做成的,尖端略为收缩,圆径约1.4厘米。估计当时就是以这种烛芯浸于油内,待渗透饱和后再在外面挂上动物油脂,这可能是后来蜡烛的前身。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都证明,在我国东汉以前,照明用的脂膏多为动物的脂膏。(三)、走向世俗——魏晋南北朝至宋元灯具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灯烛在作为照明用具的同时,也逐渐成为祭祀和喜庆等活动不可缺少的必备用品。在唐宋两代绘画、特别是壁画中,常见有侍女捧烛台或烛台正点燃蜡烛的场面。在宋元的一些砖室墓中,也常发现在墓室壁上砌出灯擎。•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青瓷技术的成熟,青瓷灯开始取代了此前的青铜灯。而由于青瓷灯造价低廉易于普及,具有一定造型和装饰的油灯开始为民间广为使用。又由于青瓷的技术特点,一种和这种技术相应的造型和装饰也随之出现。•由于唐代经济的高度发达,实用兼装饰或纯装饰性质的灯开始大量出现在宫廷和灯节之中,像灯轮、灯树、灯楼、灯婢、灯笼、走马灯、松脂灯、孔明灯、风灯等。这些新的灯具或灯俗烘托了那个时代盛世,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宋代的京师“每一瓦陇中皆置莲灯一盏”,“向晚灯烛荧煌,上下映照”,继续着盛世的辉煌。由于陶瓷业的发达,各个窑口都有各具特色的陶瓷油灯。“书灯勿用铜盏,惟瓷质最省油”。而始于唐代的省油灯到宋代则广为流行,“蜀中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一半。”由于材质改变,这一时期灯具在造型上发生了较大变化,盏座分离,盏中无烛扦已成为灯具最基本的形制,多枝灯已很难见到。从整体造型来看,这一时期灯具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首先是带有承盘形座的,这类灯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上有圆盘形灯盏的。另一种是有两层承盘,上有一圆柱体,既可直接插入烛把,又可承托小型灯盏的,这种灯以隋唐时期瓷灯和三彩灯居多,由于它具有插置烛把和承托灯盏两重性,故这类灯又多称灯台或烛台。其次,汉代陶质筒状形灯具在这一时期已有了新的发展,人物器座大为减少,动物器座逐渐增多,并出现了一座托举一排二至三个筒形灯盏的情况。如1974年浙江绍兴市上蒋黄瓜山出土的一件黄釉狮形灯,在蹲伏的狮子背上所托的一长方形板上,就并排设有三个高筒形灯盏,从当时一些羊形烛座头部所设的一圆形洞口插置烛把来看,这些筒形灯盏除燃油脂外,也可作为烛台手插置烛把,故也有人称之为烛台。其三,与汉代的一些卧羊铜灯和豆形灯相对应,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少以卧羊、狮为造型的烛台和圈足宽沿瓷灯。如浙江余姚市文物委员会所藏一件越窑卧羊烛座,在羊头正中设置了一圆形洞用来插置烛把。其四,用单体的碗、盘和钵用作灯盏和烛托现象逐渐增多,并以宋代较为普遍。如在苏州文物商店所藏的一件南朝羽人青铜灯架,在羽人的胸前和两膝前各有一灯圈,这应是为承托单体碗和盘形灯盏所置。与两汉时相比,这一时期用作照明所用的燃料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历史上所用的照明材料除现代的电外,都已在宋元时期出现。除以前的动物油脂外,植物油和蜡烛已成为主要照明材料,用石油当作照明燃料也已出现。东汉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蜂蜡,但它的使用量和范围都有局限。白蜡是白蜡虫分泌的蜡。由于白蜡比黄蜡更具凝固性的易燃性,因此白蜡的利用起自唐代,但从隋代河南安阳张盛墓已出现细长形蜡烛模型来看,人们应在唐代以前已掌握了用白蜡制作蜡烛的技术,长条形蜡烛在唐代一些墓室中的壁画上也常有反映。(四)、烛灯齐放,宫灯独尊——明清灯具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灯具发展最辉煌的时期,最突出的表现是灯具和烛台的质地和种类更加丰富多彩。在质地上除原有的金属、陶瓷、玉石灯具和烛台外,又出现了玻璃和珐琅等新材料的灯具。种类繁多和花样不断翻新的宫灯的兴起,更开辟了我国灯具史上的新天地。•明清时青花和粉彩油灯成为新的时髦,明代的“书灯”陪伴了无数的书生,“万古分明看简册,一生照耀付文章”。此后油灯的发展下接外来的洋油灯,直至电灯的出现,一个有着几千年技术文明的历史在20世纪终结。宫灯,顾名思义是皇宫中用的灯,主要是指以细木为骨架镶以绢纱和玻璃,并在外绘各种图案的彩绘灯。从质地看,宫灯主要是用细木为框架,雕刻花纹,或以雕漆为架,镶以纱绢、玻璃或玻璃丝。纱绢灯最早可溯源于南朝宋武帝时在元宵节上出现的葛丝灯笼,历经千余年发展,明清时,随着制绢业的发达和相关工艺改进,绢纱灯无论在造型和工艺上都有了长足发展。烛台是明清两代剧院,饭店等公开场所的常用之物,明清时宫殿照明都用蜡烛,故除宫灯外,烛台也是主要的照明用器。明清宫廷烛台从质地上可分瓷、珐琅、玻璃、金银、玉石和硬木等各种材料。在用途上可分庙堂供器和室内用器两类,并多以成对形式出现。明清两代的照明燃料更加丰富,石油和植物油的利用更为普遍。榨出“水油”,清亮无比,盛入小灯盏中,用一根灯心草就可点到天明,其他的清油都比不上它。以燃酥油而得名的酥油灯,更是植物油燃灯的重要例证。明清照明燃料最重要的成就是大量植物油成为制蜡原料,使蜡烛逐渐成为了主要照明燃料。特别是宫廷,更是把蜡烛作为主要照明燃料,宫灯和烛台基本上用的都是蜡烛。桐油灯过后,蜡烛也面世逐渐取代桐油灯的世界,蜡烛它为人类服务几个世纪,可以说蜡烛为我们的照明做出无限贡献,至今蜡烛还在一些落后偏远的地区使用着。蜡烛其特点细小,使用简单方便、易燃、光线光明。在蜡烛光辉的时刻,煤油灯也开始出现,而且迅速逐渐占有地位,煤油灯的出现又代表着,人类开始灯饰上的制造技术上得进步。煤油灯跟蜡烛一样至今还在一些落后偏远的地区使用着。紧接着灯泡,灯管、节能灯的出现,在原有的技术上不断进步,使灯具在满足实用需求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光源功效的前提下,更注重灯具外观造型上尽可能美观、舒服、耐用等装饰性美学效果,由此形成了现代灯具发展的流行趋势。灯泡,由爱迪生发明。“照明用器具”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世界上第一盏犁口般大小的电灯由美国科学家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于1879年10月21日试制成功。后来他制造出能连续亮上1,200个小时的毛竹丝灯。直到1904年,奥地利人发明了比毛竹丝灯强3倍的钨丝灯,钨丝灯从1907年起一直沿用至今。它的使用使大千世界变得更绚丽多姿,光彩夺目。我国的灯史,是一幅卷帙浩繁的艺术长卷。在世界尚处于火光照明的历史时代里,中国的灯文化一直享有盛誉。即使在电子灯具日新月异的今天,每逢元宵佳节,我国许多地区家家户户依旧张灯结彩,正可谓“月华连昼色,灯景杂星光”,其景物之瑰丽,蔚为大观。意大利设计大师艾托尔·索扎斯(国际设计界的奇人)说:“灯不是简单的照明,他告诉一个故事,给予一种意义,为喜剧性的生活舞台提供隐喻和式样,灯还述说建筑学的故事。”二国外灯具的风格变迁•有人说,如果你喜欢色彩鲜艳,又不喜欢中规中矩的家具,那就用索扎斯的设计吧,此话真是不假,看看他设计的卡尔顿书架就是这样的一个作品。•1980年代是后现代主义流行的鼎盛时期,建筑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都出现了强烈的色彩,出现了丰富的装饰,并且出现了对传统的戏诩,或者用我们的话说:对传统“恶搞”,那个时期的作品具有很强烈的“恶搞”情结,而索扎斯则是其中最厉害的一个。索扎斯设计的卡尔顿书架是后现代风格家具的代表作(一)、工业设计启蒙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1、新艺术运动时期的灯具:首先,介绍当时著名的设计师------爱弥尔·盖勒,南希学派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设计的家具,其装饰题材以异乡植物和昆虫形状为主,并具有象征意义的特征。在玻璃设计中,爱弥尔·盖勒大胆的探索了与材料相应的各种装饰,构成了一系列流畅和不对称的新艺术造型以及色彩丰富的表面装饰。常用的图案是映现在乳色肌

1 / 17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