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书笔记【知识了解】《维批》是列宁批判经验主义哲学思潮,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著作。经验批判主义即马赫主义,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欧洲流行的一种实证主义思潮。【特点】1把哲学基本问题当作“形而上学”的问题加以拒绝,企图摆脱本体论(即世界的本原问题)专门从事认识论的研究;2用“无党性”来掩盖和抹杀两条哲学路线上的根本对立,标榜自己“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上,是没有“片面性”的“中间哲学”;3利用和曲解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电子、放射性元素镭等的发现为标志的物理学革命的成果,标榜自己是“最新自然科学的科学”;4利用对传统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性的批判,片面夸大辩证法的若干原理(例如相对性),竭力把自己的哲学打扮成朴素实在论。【写作背景】经验批判主义被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用来“补充”和“修正”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茨基和维·阿德勒等人认为马克思创立的社会主义学说缺乏理论基础,特别是缺乏哲学认识论,因而主张把马克思主义和马赫主义“结合”起来,1905年,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之后的斯托雷平时期,反动势力在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十分猖獗,唯心主义和宗教的泛滥,俄社会民主工党内的一部分人,极力鼓吹马赫主义。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进行“批判”,一时成为时髦。在这种情况下,哲学上的斗争就被提高到首要的地位。【写作目的】为了捍卫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同时为了“消化”革命经验和从哲学上总结自然科学革命的最新成就。列宁主要以俄国马赫主义为批判对象,写了这本著作。四个方面对经验批判主义进行剖析:第一:在第三章把经验批判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作了系统比较,说明了用新的术语和诡辩掩饰起来的马赫主义在认识论问题上的错误实质,指出其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基本倾向。第二:在第四章对经验批判主义进行历史考察,确定了经验批判主义在现代其他哲学流拍中的地位,指出它是从康德开始,从右边批判康德主义,逐步走向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休谟的不可知主义。第三:在第五章考察了马赫主义与新物理学的联系,分析了“物理学唯心主义”产生的原因和实质,揭示了马赫主义标榜自己是“自然科学的最新科学的实质”。第四:在第六章指出,俄国马赫主义者企图把马赫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起来,这是完全徒劳的,应当充分看到在经验批判主义认识论上的烦琐哲学后面存在着哲学的党派斗争。【主要内容】《唯批》中马赫主义与古典唯心主义的不同,在马赫主义者身上存在着不同时期的三种动摇:一是动摇于唯心主义与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之间;二是动摇于贝克莱义与休谟主义之间;三是动摇于唯心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之间。《唯批》中在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时,围绕四个基本观点:(1)物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2)在现象和自在之物中间没有任何原则的差别,差别只存在于已经认识的东西和尚未认识的东西之间;(3)在认识论上应当辩证的思考,即分析怎样从不知到知,从不完全的不确切的知识到比较完全和比较确切的知识;(4)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在这些认识论的基本问题上,列宁即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主义,又注意贯彻认识论的辩证方法。即批判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又注意到辩证唯物主义能动的反应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别。马赫主义把感觉作为自己哲学体系的基础。基本前提“物是感觉的复合”要素原则同格主张“物理要素”离不开“心理要素”,“环境离不开自我”。列宁在批判马赫主义这一观点时,将哲学基本观点运用于认识论,把世界的本原问题与认识问题相联系,并明确指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依如何解答我们认识的源泉问题,即认识和‘一般心理的东西’同物理世界的关系问题而区分开来的。”列宁把反映论看作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最基本的特征,概括出两条基本的认识路线:“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呢,还是思想和感觉到物”。恩格斯坚持第一条路线,即唯物主义的路线,而马赫则是坚持第二条路线,即“唯心主义的路线”。列宁反对将感觉看成是隔离意识和外部世界的屏障,而认为是意识和外部世界的的直接联系,是外部刺激力向意识的转化,反对把物质看作是感觉的产物,而认为感觉是外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他指出不可知论者路线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他不超出感觉停留在现象的此岸,不承认在感觉的界限以外有任何“确实可靠的东西”。列宁通过在《唯批》中对马赫主义的批判,一方面指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是承认外部世界及其在人脑中的反映;另一方面强调: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首先要求划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二者如何划分?则是靠哲学基本问题,靠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问题的不同回答。物质和意识哪个生产哪个,这是世界的本原问题(本体论问题);物质和意识哪个反映哪个?这是人类认识的内容(源泉)问题,即认识论的首要问题。列宁把意识反映物质看作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这就划清了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原则界限,为批判不可知论奠定了基本前提。但是仅靠反映论还不能区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一切旧唯物主义认识论。那么应该如何区分呢?这里的话应该看是否强调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基本作用。在《唯批》中,列宁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一再反驳那种把实践看作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由于把反映观点与时间观点相统一起来,列宁阐述了能动的反映论的实质。《唯批》中讲认识的辩证法,主要围绕相对的和绝对的关系展开,集中表现在是三个方面。第一,论述了物质和意识对立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第二,论述了关于客观真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学说,真理问题是认识论的核心问题、否认真理的客观性,这是唯心主义。割裂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这是形而上学。旧唯物主义虽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但由于不理解认识的相对性而导致把一切科学原理都看成是终极真理;第三,列宁阐述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辩证法,强调对于实践标准应当辩证的对待,用唯物辩证法批判了实践标准上的怀疑论和独断论错误。列宁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物理学的新发现进行了初步哲学总结,揭示了物理学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物理学的数学化以及认识的相对性原理,指出摆脱唯心主义并从形而上感觉马赫—阿芬那留斯—学唯物主义提高到辩证唯物主义,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唯一健康的发展方向。还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哲学的党性原则,最重要的就是要求坚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斗争,是对哲学史上的千年来稳定的规律性的概括。因此要坚持哲学基本问题,当马赫主义用一些含糊的问题来掩饰哲学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时,列宁指出应当根据他们这些词看清实际上仍存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斗争,这种哲学上的党派斗争,“归根到底表现着现代社会中敌对阶级的倾向和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