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1.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并能灵活运用。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学习目标方志敏,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1899年生,江西省弋阳县人。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1934年,率部北上抗日,被国民党军队逮捕入狱,1935年8月6日,英勇就义。“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故事背景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被7倍于己的敌军围困。他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接应后续部队,复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被捕那天,两个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诚如方志敏所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时年36岁。蹂躏刻不容缓日新月异剥削生吞活剥崩溃国弊民穷瘟疫可憎愚昧读一读读一读蹂躏:剥削:刻不容缓:国弊民穷:辽远:肃清:日新月异:词语解释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无偿的占有别人的劳动或产品。片刻也不能拖延,形容形势紧迫。国家腐败,管理混乱,人民贫穷。弊:衰败。很远,遥远。彻底清除坏人、坏事、坏思想。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朋友”指的是谁?方志敏对朋友抒发了怎样的情怀?“朋友”指的是祖国母亲的儿女,也就是全国民众。作者用这样一个亲切的称呼,是为了让人们感受到自己拯救中国的责任,激发民众为祖国的独立和解放而斗争的勇气和豪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全体民众的信赖和殷切的希望。课文是怎样描述中国“目前”的景况和“将来”的景象的?中国“目前”的景象:江山破碎,国弊民穷,贫穷和灾荒、混乱和仇杀、饥饿和寒冷、疾病和瘟疫、迷信和愚昧以及慢性的杀灭中华民族的鸦片毒物。中国“将来的景象: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代替了悲叹,笑脸代替了哭脸,富裕代替了贫穷,康健代替了疾苦,智慧代替了愚昧,友爱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代替了凄凉的荒地,我们民族与世界平等地携手了。请大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记叙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描述和对侵略者的鞭挞,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赤子情怀和远大抱负。请同学们用三分钟时间给这篇文章分分段•第一段(第1~3自然段):描写的是中国“过去”的景象。•第二段(第4~5自然段):描写的是中国“目前”以及“将来”的景象。学习第1-3自然段1.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从这一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到作者激动的心情)。2.再读,你是从哪感受到了?(感叹句、陈述句、反问句,标点符号给了你启示)。学习第1-3自然段3.“祖国母亲为什么会哭泣?”你能找到答案吗?难道我四万万七千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难道他们真象着了魔的狮子,一天到晚的睡着不醒吗?难道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伟大的团结力量,去与残害母亲、剥削母亲的敌人斗争吗?难道他们不想将母亲从敌人手里救出来,把母亲也装饰起来,成为世界上一个最出色、最美丽、最令人尊敬的母亲吗?”4.从母亲的哭诉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母亲的伤心、我们的内疚)难道难道难道难道学习第4自然段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中国的历史:长城、运河,感受到中华民族伟大无比的创造力。中国的现状:江山破碎、国弊民穷、帝国主义侵略、汉奸卖国贼压抑自己同胞。中国的未来:……代替……前途光明;民族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面前;祖国母亲也会美丽的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再读这一段,你能体会出作者的心情吗?学习第4自然段对祖国明天的美好愿望,充满了自信!学习第5自然段从这一段中你读出了什么?(表达了无比的信心,强烈的爱国之情)1.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你的心情怎样?2.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能为祖国母亲做些什么(和平时期如何爱国)?情感升华爱国名言•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只有热爱祖国,痛心祖国所受的严重苦难,憎恨敌人,这才给了我们参加斗争和取得胜利的力量。——阿·托尔斯泰•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海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