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福建与电子政务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陈伟日c@618.gov.cn2前言:物理学的大厦已基本建成?3前言:经典物理学大厦的轰然倒塌19世纪末,物理学晴朗天空出现“两朵乌云”:迈克逊-莫雷测量地球对以太速度的实验黑体辐射这两个基本问题导致了经典物理学大厦的轰然倒塌,孕育了20世纪的物理学革命。4农业化(9000BC-1500BC)采食捕猎栽培植物畜养动物农业化原始社会农业社会旧石器时代的人之所以能成为人,是因为他们学会了说话、制作工具和使用火。农业革命使人类由靠采集食物和捕猎动物为生走向以“栽培植物、畜养动物”为生,人类文明开始了“农业化”的进程。5工业化(1775-1860)采食捕猎栽培植物畜养动物农业化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工业化货物和服务的商业性生产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工业革命的结果使人类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走向“货物和服务的商业性生产”的工业经济,人类文明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6信息化(1946至今)采食捕猎栽培植物畜养动物农业化信息化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工业化货物和服务的商业性生产信息和知识的生产和传播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农业数字化智能化72000年7月,在日本冲绳召开的G8峰会上,8国元首签署发表了“全球信息社会冲绳宪章”,宣布人类开始迈向信息社会。宪章全文第一句话是:“信息技术是推进21世纪发展的最强大力量,将为所有的人提供重要的机会。信息社会是通过充分利用知识和设想实现人类的希望的社会。”8走向信息社会2003年12月在瑞士召开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中,世界各国政治家在“构造信息社会-新千年的一个全球性挑战”的原则宣言中“代表世界各国人民宣布”:“我们深信不疑,我们正在共同迈入一个极具潜力的、扩展人类交流的信息社会。”信息社会,作为信息革命的一个必然结果,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一个共识。9一、信息化“信息化”这个名词由日本社会学者梅棹忠夫1963年在其专著《信息产业论》中首先提出。“信息化既是一个技术的进程,又是一个社会的进程。它要求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中实现管理流程、组织机构、生产技能以及生产工具的变革。”联合国:《知识社会》,1998显然,“信息化”既改变生产力,又改变生产关系。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极为深刻。10“信息化”的定义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信息和知识的生产和传播进行全面的改造并因而导致人类社会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全面变革的一个过程,是一个推动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社会转型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化”不是目的,而是一个过程,是一场产业革命的过程。11信息化的核心内涵农业化解决的是植物的栽培和动物的饲养,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工业化解决的是人类物质产品规模生产的问题。二者解决的都是人类自然力-体力的延伸。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解决的是信息和知识的规模生产问题。理论上,人类的一切逻辑思维活动都可以计算机化。“人算不如机算”。本质上,信息化解决的是人类自然力-脑力的延伸。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无处不用“脑”,信息化也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正是信息化的生命力之所在。信息化既影响农业化,也影响工业化。12国家信息化的六大要素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业信息资源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标准及信息安全13。。信息化浪潮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但真正引起注意是在八十年代,并在后来的波浪式发展中不断掀起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态的变革。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并在每次发展的关节点上,都能正确把握发展脉搏,主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14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一书在中国的流行,信息化浪潮第一次在国内掀起,这次关注的对象主要是高校、政府部门等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阶层,在政府层面其主要标志是建立了许多信息中心,如经济信息中心、科技信息中心等。技术驱动是这一阶段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特征。151993年2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建设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行动计划;同年3月,我国政府提出建设“三金”(即金桥、金关、金卡)工程作为我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起步,这是信息化浪潮第二次在国内掀起。随后,“金”字系列工程不断壮大和发展,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志和示范,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市场驱动是这一阶段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特征。161993年,在许榕生博士的推动下,中国第一条专线接入互联网。信息化随之呈现雪崩式的发展状态。信息化浪潮在国内掀起。相对于前两次,这是一次全民的普及。17计算机发展历程:按所采用的微电子器件分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9年)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9~1964年)第三代: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5年)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5~1990年)第五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90~2005年)第六代: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2005年以后)18通信网络发展历程1876年3月10日,亚历山大·贝尔发明电话。1964年夏,哈罗德·罗森发明的地球同步卫星使全世界成千上万的观众第一次通过电视屏幕同时观看千里之外举行的赛事。1973年4月,马丁·库泊在纽约街头捧着一个约两块砖头大的东西–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1982年,摩托罗拉公司在芝加哥进行了世界上第一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商用实验。19互联网发展历程1969年:计算机网络开发计划“ARPANET”起动并开始向大学等研究机构普及。1971年:美国BBN科技公司的RayTomlinson开发电子邮件。1983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生VintonG.Cerf开发TCP/IP协议而被誉为“互联网之父”。1991年: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TimBerners-Lee开发万维网,导致互联网的大众化。1993年:伊利诺斯大学学生MarkAndreesen等人开发出了真正的浏览器“Mosaic”,此后互联网开始得以爆炸性普及。20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周期的早期阶段,这是过去50年来的第五个发展周期。大型机时代小型机时代个人电脑时代桌面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21电话发展速度固定电话的10亿用户:125年(1876一2001)移动电话的10亿用户:20年(1982—2002)移动电话的第20亿用户:4年(2002—2006)2010年底,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50亿22党和政府对信息化的部署提升到战略层面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信息化的战略地位,提出“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2001年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作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决策。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23九项战略重点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推行电子政务、建设先进网络文化、推进社会信息化、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高信息产业竞争力、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九项保障措施完善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和政策体系、深化和完善信息化发展领域的体制改革、完善相关投融资政策、加快制定应用规范和技术标准、推进信息化法制建设、加强互联网治理、壮大信息化人才队伍、加强信息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信息化推进体制。六项战略行动国民信息技能教育培训计划、电子商务行动计划、电子政务行动计划、网络媒体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计划、缩小数字鸿沟计划、关键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计划。《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赋予信息化全新的历史使命: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24信息化是经济社会的催化剂,是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加速器、倍增器、润滑器。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他还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的重要作用25国家信息化发展现状:综合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战略性基础作用日益凸显。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高性能通信网络,行政村通电话比例达到100%,能上网的乡镇比例跃升至99%。有线电视用户数超过1.75亿,其中,数字电视用户数超过6200万户,双向网络覆盖用户超过3000万户。建成全球最大的IP软交换网及IPv6应用示范网络。26国家信息化发展现状:国民经济信息化全面推进,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98.5%的乡镇村建立了农村信息服务站。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初显成效,电子商务蓬勃发展。银行卡消费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近35%。27国家信息化发展现状:信息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信息产业在由大变强的过程中迈上新台阶。集成电路设计水平突破65纳米。千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研制成功。软件服务业占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的比例达16.3%。通信设备制造业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信息技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44%。28国家信息化发展现状:电子政务应用得到深化,成为政府履职和改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电子政务与政府核心业务日益融合,一些部门和地区初步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最佳实践模式。金关、金税、金盾、金审等一批国家重点业务系统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已基本建成开通运行。各地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新阶段,成为改善民生、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载体。29国家信息化发展现状:社会领域信息化稳步进展,成为社会事业现代化的助推器。初步形成覆盖全国的现代教育传输网络,国家重点教育资源库初具规模。覆盖全国的疾控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初步建成,医院信息系统在大中型医院基本普及。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社区服务和无障碍助残事业等领域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30国家信息化发展现状:网络文化建设成效显著,成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截止“十一五”末期,我国网站数达441万。网络文化产业规模接近3000亿元。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数字资源总量达90TB。31国家信息化发展现状: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统筹协调、部门分工合作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基本形成。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技术保障体系日臻完善,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取得重要进展,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防护水平明显提升,互联网安全管理不断强化,法制和标准化建设稳步展开,网络空间执法力度大幅度提高。32国家信息化发展现状:信息化基础工作日臻巩固。信息化法制建设稳步推进。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信息技术和技能培训稳步展开。3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纲要用专门的章节提出“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要求“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34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五个阶段“九五”:网络,硬件“十五”:应用,软件“十一五”:深化应用,服务“十二五”:信息,个性服务“十三五”:知识,人人服务35全面完成《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目标与任务促进一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两个跨越,即实现信息技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