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档案文献1.档案:①包括口述和以纸质等为载体的档案;②具有原始性、凭证性、可靠性三个特点;③档案一词,出现很晚,清初才有,之前叫典籍、简牍、文案等等。2.文献:“文”指典籍,“献”指贤人,可理解为贤者的回忆、著述。包括有文字记载的档案和口述指有知识的一切载体。3.档案文献:以原始档案信息为基础,将档案信息内容编辑加工后,出版的各种作品。4.档案文献的种类:(1)口述档案文献①.口述档案,亦称口碑档案、口述史料、口述史学、活资料等,即凭记忆保存、口头流传下来的档案。②种类:口述传说、故事、轶闻;回忆录。(2)文字档案文献①文物档案文献:亦称实物档案文献,载体为文物古迹,包括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贝叶档案等。(与文物不同,都有文字记载;不含文字的化石、石器、遗址等,都是文物,不是档案文献)②.纸质档案文献(3)音像、电子、磁盘、光盘档案文献5.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档案的国家之一,标志是甲骨文档案。(甲骨文是一种成熟文字)6.传说中的典籍:“三皇”时期的《三坟》“五帝”时期的《五典》《八索》《九丘》《尚书》目前所知最早的档案文献书籍:《尚书》(“尚”通“上”,书是对先秦档案史料的总称)7.档案名称:册→简牍,简册→典籍,图籍(文书,公文)→文卷,文案,案卷,案牍,文牍,簿书→档子档案库房名称:天府(周)→兰台,东观(汉)→史馆(唐)→架阁库(宋元)→皇史宬(明清)8.魏晋以后,尤其到唐代,史学家们逐渐将档案(原始资料)和著述(撰写的)分开9.档案一词,最早出现于康熙初年《起居注册》;对档案的词源有正式记载并做出详尽解释的,是杨宾写成的《柳边纪略》10.档案的定义:档案是人类在各种实践活动及思维活动中自然形成并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它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文化产物。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11.清代康熙初年(18到19年)出现有关“档”的记载孔子在《论语·八佾》中首先使用了“文献”这一概念12.档案文献记载的内容作为一种信息资源,最本质的属性是知识性,决定了档案文献的价值13.档案文献的信息特征①档案文献的信息内涵,是既逝性与启迪性的统一②档案文献的信息形态,是具体形象与抽象思辨的统一③档案文献的信息联系,是基础性与综合性的统一④档案文献的信息需求,是普遍性与层次性的统一第二章档案文献编纂学概述1.编纂:“编”指把简牍贯穿起来的皮条或麻绳,“纂”是汇集之意。编纂是指收集档案资料并进行后期加工的工作。2.档案文献编纂的性质:从编辑出版角度看,它是一种以生产档案文献出版物为特征的特殊的著作行为;从信息管理角度看,它是一种以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文献信息为特征的信息资源开发行为。研究性:①档案的第二次整理第二次整理工作是档案整理的高级阶段,体现档案整理工作的发展方向②对与编纂活动相关知识进行学术研究编者要研究编纂专题所涉及的档案记载的信息内容(鉴别档案真伪,研究史料价值,掌握编研知识);编者要研究档案文献编纂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掌握每一个编纂环节的理论与方法)③对实现“档案信息共享”理论的研究档案文献编纂的最大优越性和基本目的,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④编纂者自身的研究精神编纂者的研究精神必须贯穿整个编纂活动,档案信息制约着编纂者;编纂者以自己的研究精神反作用于编纂活动,始终居于编纂活动主导地位;编纂者编研结合,有别于单纯的著书立说,因而称之为“特殊的”著述行为是有道理的。3.档案文献编纂的意义即如何用科学有效的方式,使读者方便地获得档案信息,以实现其价值①.档案的价值:档案是认识历史的依据;档案是科学研究的基础②档案原件的历史局限:档案实体浩繁;档案信息芜杂;档案载体局限,难以永久留存4.中国档案文献编纂的实践至迟可以追溯到孔子编订六经5.档案文献编纂学的主要内容:①对档案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②对档案文献鉴辨校勘【“讹”错别字;“夺”(脱)漏字;“衍”(多);“倒”(颠倒)】③档案文献编纂规律总结6档案文献编纂的原则①社会价值与学术价值统一的原则②保持档案文献可据性与可读性统一的原则(保持编纂后的档案文献的可据性: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应与原件相同,务必忠于档案原文保持编纂后的档案文献的可读性:读者阅读和利用便利)7.档案文献编纂的工作内容:编纂选题;查找档案;挑选档案;加工档案;修拟档案标题;编排档案;撰写汇编辅文;回忆录、地方志及谱牒的编纂;电子档案的编纂8.档案文献编研的工作内容:①编写档案参考资料②编纂公布档案文献③利用馆藏档案文献编史修志第三章编纂选题1.编纂选题的依据(1)物质因素①了解有关档案的数量(摸底)②掌握有关档案的价值编纂者必须对有关档案的史料价值进行详细、深入研究,绝大部分档案具有编纂公布价值,再确定此题目。如《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③熟悉档案的保藏情况(2)主观因素主要指编纂者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专业特长、人员数量等主观因素,做到:①尽量选择编纂者熟悉的专题作为汇编题目②和有关专家合作编辑③编前研究编纂者要加强学习,尤其要开展编前研究,学习和本专题有关的科研成果,加深对编纂题目和相关知识的理解;学习《档案法》及相关方针、政策。(3)社会因素①实际工作需要如《慈溪光绪医方选议》、《北京老字号》。②学术研究需要a.为现实的学术研究需要服务可以立即为学术研究服务的选题受到学者和读者的广泛欢迎。如《顺治十八年征收辽饷档案史料》的公布改写了“清初废除明末‘三饷加派’”的历史。【明末“三饷加派”,指的是明朝后期实行的三种赋税,即辽饷(满洲)、剿饷(太平天国)、练饷(兵税)】b.为长远的学术研究需要服务如王国维利用简牍档案编纂了《流沙坠简》,利用封泥档案编纂了《齐鲁封泥集存》。c.综合需要即多种实际工作需要或多个门类的学术研究需要互相融合在一起。如《清初漕赋资料》、《苏州丝绸档案史料汇编》,在选题时都注意到了尽力满足各行各业读者对本汇编的综合需要,既为了实际需要,又满足学术研究需要。2.编纂选题应当依据哪些因素?①以材料为核心的物质因素②以人力和物力资源为基础的主观因素(编前研究和专门研究)③还包括根据不同读者需要而汇编成册的档案文献资料3.编纂选题的原则①针对性、预见性、计划性原则a.针对性原则:所选的题目和所包含的内容应当针对特定的利用者、实际的需要选择和确定b.预见性原则:对潜在的价值和未来的需求应当有预见性判断,只有这样,所选的题目和汇编出版的资料才具有更高的价值c.计划性原则:对所汇编的档案在选题时应当制定长期的计划和短期的计划,既心中有数又有条不紊②具体操作步骤上,初次选择时要“大而全”,再次选择时要择取精华,包括选择新颖的档案资料在内(a.选题应“大而全”b.要防止“炒冷饭”c.要“高层次”)4.编纂选题的意义①规范编纂角度(《李煦奏折》李煦,清代苏州制造局总负责人,其妹是曹寅的妻子;漕,水中草船的档案资料汇编a.粮食b.食盐等)②限定编纂篇幅(确定编纂的角度和切入点)③影响编纂效果(编纂的质量)5.选题的基本条件①所选的题目首先要以社会需求为前提,包括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选择新颖性的题目、选择符合编辑能力和出版能力的题目②还应当注意选题的角度(或者以人为核心,或者以事为核心,或者以特定的问题及其重要的文件为核心进行汇编)③选题的依据包括两方面:材料基础和配备的条件,前者指自己所保存的有关档案文献资料,后者包括人力、财力等因素6.选题的标准:内容上应具有如下几个特征:①可靠性:所选的档案真实准确;②典型性:所选的档案在某一方面富有代表性特征;③.新颖性:以新的角度或对新发现的材料汇编;④适用性:即适合国情、省情甚至县情的档案资料;⑤齐全性:所汇编的档案在某一方面不仅具有权威性,而且内容丰富、品种齐全。7.编纂活动相关知识:辨伪学,文献学(目录学、校勘学、辑佚学、版本学、训诂学),文字学8.《流沙坠简》:敦煌及以敦煌为中心的西域发现的竹木简第四章档案文献的查找1.查找档案文献的方法(1)对档案部门内保存档案的查找①查直接档案全宗查找档案文献时,编者应首先从直接档案全宗入手,再查找其他的全宗予以补充②查间接档案全宗a.查收文单位的档案全宗:收文单位往往保存了发文单位有关作者的档案文件b.查偶然或片段的记载:有的档案文件作者有时偶然或片段地记述的一些史实,往往史料价值极高③根据编纂题目的时间断限查找编纂题目的内容都有固定的时间断限,一般在这个时间范围内查找档案文献即可④根据编纂题目涉及的人物查找a.根据档案文献作者查找:主要指名人专集b.根据编纂题目内容涉及的人物查找c.根据档案文献受文者查找:受文者接受的文件很可能就是组成某编纂题目的重要材料⑤查找不同种类的档案文献(2)对档案部门外档案文献的查找①从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查找档案文献②对散落在社会上的档案文献的查找:主要着眼点是私人手中珍藏的档案文献③从新、旧著述中查找所需档案文献:注意吸收前人成果,可信度高、保证档案文献的全面性(3)充分利用各种检索工具①工具书【如《中国人名大辞典》、《汉语大词典》等】②四角号码③按古籍的分类查找:七分法、四分法(4)“求书八法”的运用宋代学者郑樵在《校雠略》中总结了查找文献资料的八种方法:即类以求,旁类以求,因地以求,因家以求,求之公,求之私,因人以求,因代以求。ps:即类以求:按各种文献所属的类别查找旁类以求:从与所需文献相关联的其他类别去查找材料因地以求:根据文献与地区的各种关系去查找资料因家以求:根据古籍文献所属的学派查找求之公:到公家图书馆、档案馆、资料室查找资料求之私:从私人处查找所需资料因人以求:根据文献的作者或文献内容所反映的人物去查找有关资料因代以求:查找文献内容所反映的特定历史时期的档案资料2.六分法、七分法:①早在汉代,我国就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综合性分类目录,即刘歆继承其父刘向遗业编成的《七略》。《七略》于北宋时亡佚,现存最早目录学专书是东汉班固所作的《汉书·艺文志》。我国古代书籍,《汉书·艺文志》依《七略》分类,称六分法,即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②继《汉书·艺文志》以后,梁武帝普通年间处士阮孝绪著《七录》:一曰经典录,纪六艺;二曰纪传录,纪史传;三曰子兵录,纪子书兵书;四曰文集录,纪诗赋;五曰技术录,纪数术;六曰佛录;七曰道录。《七录》之于《七略》,有所合并、分出和扩充。3.四分法(即四部分类法,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图书分类法)①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图书分类法,盛行于六朝(东吴、宋、齐、梁、陈、东晋)直到清末②西晋荀勖《中经新簿》最早将书籍分为甲(经)、乙(子)、丙(史)、丁(集)四部③东晋李充《四部书目》改乙部为史、丙部为子④唐朝修《隋书·经籍志》正式确定将书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4.“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前四史);《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魏书最差,“秽史”)《(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唐朝所修八部史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加上《清史稿》,则为“二十五史”。)5.“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6.查找档案文献的意义①为挑选档案文献创造条件;②丰富和充实汇编的内容7.查找档案文献的原则①全面查找(罗尔纲总结编纂《太平天国资料丛编》,罗尔纲是胡适的弟子,他的是一部部头非常大的著作共有3000多万字)②博约得当(宋景诗起义爆发于1861年,白莲教起义)8.六部:吏、户、礼(科举,国家典礼)、兵、刑、工(工程技术)9.清代盛行编纂个人文集,有5000多种10.处士:做学问的隐士;居士:在家修行,尚佛教;征士:未仕,在家做学问第五章档案文献的挑选1.选材的意义:选材是关键性环节2.选材的基本要求(1)选择与汇编题目有关的典型性材料①与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人物有关的档案②详细描述具体细节的档案③.权威性的档案④多层面地选择典型材料(2)多方位、多角度地选择不